鄧小宇: 電懋的世界 (3) 國 泰 故 事
《愛的教育》的童星,左二為洪金寶
…… 接上文
七小福 拍《愛的教育》時,片中有很多小孩子,除了我和另外一、兩個之外,其餘大部分都是由于占元那裡來的,其中一個是的洪金寶,當時十分瘦弱,另一個很矮的,演駝背仔的是吳明才,後來做了武術指導。他們就是「七小福」的班子。當時覺得他們很可憐,因為于占元對他們真的很兇,又打他們,跟我們是兩個世界的人。他們有自卑感,可能覺得自己孤苦無依,不能像我們一樣自由,甚麼也得聽命於師傅。大家一起玩耍時,也覺得彼此心態不同。印象中覺得他們吃不飽,穿不暖,受到虐待,但事實是如何已忘記了。很多年以後,在德寶年代,與洪金寶再見面,他記起我們曾一起拍戲。洪金寶的樣子沒變,但真不知道為甚麼以前這麼瘦,而現在又如此胖?我記得在《愛的教育》中他演得很好。至於吳明才,好像之後再沒有見過。
拍這齣戲時,林翠曾請我們這一大班小孩子到她的別墅作客,當時她和秦劍結婚不久。隱約記得,那間別墅很美觀,位於青山,兩層樓。那時一大班小朋友在一起,拍得很開心。拍畢業那一場,畢業禮是在牛池灣聖約瑟中學拍的,要唱<我們人人也自強>。歌是我們自己唱的,但我記得要「夾口形」,可能是預先錄音吧!我忘記了林翠是否親自彈琴,但記得事後也有配音,我還要吹口哨,不過肯定這處是假的。
林翠邀請《愛的教育》的童星到她青山的家作客
中產世界 剛才提過生活質素,電懋電影中的中產階級世界,跟其他同期電影有明顯的分別。我在電懋拍的電影,戲中的家境都較窮,不是有錢人家,跟我本身的家境有點類似,所以不會對戲裡的生活方式產生隔膜。至於像李湄、雷震這些從北方來的演員,我覺得當時的人會認同他們,而粵語片中的那些妖精鬼怪,就真的是工人、女傭的世界,我們也會去看,不過總覺得那些是低下層的娛樂。
《玉樓三鳳》(1960)裡有一場戲很中產,說李湄在一間幽雅的咖啡室裡寫稿,很奇怪為何當時會想到這種場面。一個女作家在咖啡室內寫作,是一個很理想化、很美麗的中產階級的夢,而喬宏更坐在後面打字。這套電影很有趣,幾個女子都很獨立,她們住在同一間屋內,但只有一間睡房,如果真是這樣「巴閉」,應該一人一間房啦!
《玉樓三鳳》三個女主角王萊、李湄、丁皓在太子道合租一室
電懋當時電影裡有些角色,職業很專業、很現代,譬如張揚演過建築師,或者做廣告界,都是很新、很現代的職業。甚至空中小姐也有,丁皓在《南北和》中便是演空中小姐。《玉樓三鳳》裡也有空中小姐,又有女作家,王萊的丈夫竟是鋼琴家,真不可思議!醫生、女秘書也有,當時有一齣《女秘書艷史》(1960),女秘書是當時一門頗高級的行業。《太太萬歲》中的張揚在半島酒店做類似公關的工作,那時他們設計了很多這類角色。另外《家有喜事》(1959)也頗有新意,講述尤敏演一個情婦,王萊卻把她介紹給自己的兒子認識,這橋段好厲害。最近我看了《溫柔鄉》(1960),片中有一場開派對的戲,鏡頭進字入一間漆黑的房間,一班人在屋內,氣氛很頹廢,有個男人抱著個吹氣公仔,不知在做甚麼,很糜爛,真的好厲害!他們當時很有創作力。
我弟弟鄧小宙在《小兒女》裡演回我的弟弟,其實他很小的時候已拍過一齣《三星伴月》(1959),那是一齣很離奇、荒誕的電影,由林黛、陳厚、喬宏、雷震合演,故名《三星伴月》。這齣電影新潮到連林黛也不知道究竟誰是兒子鄧小宙的父親,因為她有三個男朋友。當時的人不大能接受這齣戲。戲是陶秦導演的,片中有一棟別墅,很美觀。漂亮的林黛有三個不同性格、不同身份的男朋友在追求她,比《情場如戰場》(1957)更厲害、更荒謬。
其實邵氏曾拍過大量類近的黑白時裝片,可惜大都已散佚,例如《慾網》(1959)、《曉風殘月》(1960),我也演過邵氏的《蕉風椰雨》(1960),跟樂蒂、金銓合作,都是一些較艷情、較煽情的電影,在凌波的黃梅調流行以前拍的。電懋的戲不會太煽情,較有美感,感覺很歐陸,像《天長地久》(1959),講述葉楓離開丈夫離家出走。葉楓飾演的角色,跟《四千金》(1957)很像。最記得她們四姊妹各買了一個煙斗給父親的那一場,很惹笑。她們又煮咖啡,可以說是educate(教育)到觀眾在生活上的某種情趣或某種質素,令我們追求這些東西。我認為這對香港某方面的發展,到後來成為一個大都會,當時可說已埋下了某些種子。
從影最後一部電影《人之初》
電懋與邵氏 我拍過的電影中,印象最深刻的,包括第一齣《我們的子女》、《小兒女》,以及最後一齣《人之初》(1963),它的橋段是抄《苦海孤雛》(Oliver Twist)的,說我去了一個扒手集團,跟那些小扒手去偷東西,施展偷竊的技巧。我最後一部電影是《花木蘭》(1964),岳楓找我演的。他在邵氏也找過我拍《為誰辛苦為誰忙》(1963),姜大衛也有份演出,陳燕燕飾演養大我們的媽媽,我們長大了就是陳厚、王沖。這是一部倫理片,講述子女長大後不理父母。岳楓一直是有適合的角色便找我,但我記得有一齣《街童》(1960),他沒有找我演而找了姜大衛,我因此很生氣。不過現在想來,可能那個角色比較適合姜大衛,因為那是一個街頭的頑童,而我則是一個較斯文的孩子。
邵氏出品的《手槍》
我還演過邵氏的《手槍》(1961)。這是一部很奇怪的電影,本來由高立導演,王引和李香君主演,最初拍出來後,幾乎不能面世,因為太不商業化。故事很簡單,講述男主角很窮,妻子因為肺病差不多要死,兒子經常捱餓,後來他找到一支玩具手槍,於是去打劫,結果被抓。後來李翰祥重拍〔編按:李翰祥為本片監督〕,把邵氏所有明星都放進去,全部都是客串,例如去打劫就是打劫了李麗華,陳厚和金銓又做一對一肥一瘦、一高一矮的 sidekicks(流氓),將一套故作高格調的文藝片包裝到非常熱鬧,最後也很賣座,可見當時李翰祥已有這種點子,這齣戲拍了兩次,第一次拍完後差不多一年才找我去補拍第二次。拍完了《花木蘭》,我已是小學五年級,六年級因為要考升中試,所以沒有再拍戲了。
說到親切感,我回到永華片場,就好像回到家中一樣,但在邵氏片場就沒有這種感覺。在電懋有家庭的感覺,像前面提過的茶水阿姐、劇務、場務這些人,都很親切,還有錄音的工作人員,會讓我們進錄音室玩,在片場看人家拍戲,都給我一種回到家的感覺,而邵氏則太制度化了。
永華片場另一角,右邊白屋為試片室 斧山道 8 號永華片場後售予嘉禾公司易名為嘉禾片場
王萊、雷震等也很緬懷當年。Memory(回憶)可以美化很多事情,主要是他們在電懋時得到尊重,而在邵氏卻得不到這份尊重。我想在邵逸夫眼中,所有人都只不過是一件零件,林黛不在了,便請新人代替。新人的薪水只需二百元一個月,李菁最初也只是二百元薪酬,而且全部青春無敵!
後來電懋那班人也很 disillusioned(失落),說鍾啟文很差,說他貪污,把電懋搞到一團糟。但我當時年紀太小,印象中他是一個很有 style(個性)的人,是一個有型有格、高尚的人。當時尤敏已跟邵氏簽了約,準備離開,陸運濤親自約她在半島酒店商談,跟她說:「你是電懋的靈魂,你代表了電懋,如果你要走,我便結束這間公司不再經營下去了。」如果連尤敏也離開,電懋便面子盡失,雖然尤敏的電影並不是很賣座,但尤敏的地位是其他人不能代替的。不過尤敏已跟邵氏簽約,怎辦呢?好像合約有一條條款說如果尤敏結婚,便自動解約,因此尤敏拍完在電懋最後一齣電影《董小宛》(即《深宮怨》1964)後,隨即跟男朋友飛去歐洲結婚,於是便解除了邵氏的約。本來電懋與東寶打算合作,開拍一套由尤敏與加山雄三往歐洲拍的電影,結果也沒有了。尤敏沒有去邵氏,所以電懋便可以繼續。
尤敏這件事,聽說後來有些人,始終耿耿於懷,覺得自己也為電懋賺了很多錢,卻得不到重視,指責陸運濤為了一個尤敏便要結束電懋,根本不把其他人放在眼內。後來電懋因為管理方面比較鬆散,在財政等各方面越來越差,亦有些人覺得不公平,最後導致鍾啟文辭職。本來陸運濤想 revise(挽救)整件事並搞好電懋,卻在此時撞機而死。
退出影壇 當年拍戲一點也不辛苦,反而很開心,是難得的經驗,可以接觸到很多同年紀的人無法接觸到的事物,亦認識了很多人和很多有趣的事物,交了很多朋友。升上中學後,新環境新生活,沒有時間再去想以前拍戲的事情。我中學有位很喜歡尤敏的老師,我第一天上學,他便知道我曾經拍過電影。
中學認得我的那位影迷老師,外號「蕃薯乾」的 Mr. Francis Kong (左一),與唱英語粵劇的黃展華老師及 Father Finneran
也許因為小時表演慾已得到滿足,所以升上中學後便有另一個方向。例如我中二、中三時喜歡看藝術片,可能是興趣轉移了。當時覺得那是另外一個世界,我也不明白當年這麼年輕,究竟可以看出甚麼來?現在回想起來,當年的人生經驗太淺薄,怎會理解藝術電影裡的世界?但那時候總覺得可以認同更多東西,以前電懋那些根本不是電影,這些才是真正的電影。而現在,可能我又走進了另一個世界。
…… 全 文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