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s on 翻新 —— 周采茨 1986 年 11 月 號 外
現代香港人已不再注重翻新 (not including face-lift and certain parts of the human body)﹐怕麻煩是一個理由﹐亦因為中國人不喜歡買舊貨之故也 (怕死人用過)﹗近二、三十年來的物件比較大眾化﹐手工貴﹐所以一般的作品都馬虎﹐根本經不起時間的考驗﹐更談不上翻新。中國人看古董是以物件的年份超過一百年才會收集﹐而歐美都已開始收集五十年代作品當古董了。
五十年代傢俬
一件真正美麗的東西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才可以是 classic﹐而美麗的東西值得翻新。美麗的物件未必實用﹐it takes a lot of love to bother with 不實用的物件。
香港是一個樣樣都要新的地方﹐它 really does not have much room for 翻新。直至幾年前﹐許多舊樓只有拆了重起﹐而沒有翻新這回事。前兩年樓價跌了﹐造新樓的熱潮過了﹐使香港在這一二年一片舊樓翻新的景像。舊樓翻新不是容易的事﹐換電線﹐裝對講機﹐換水管﹐裝公共天線﹐unless the building is a good one﹐it is not really worth bothering。有時真是醫了頭醫不了腳呢。
在傢俬方面﹐由於 shops like ikea and others 能供應價廉而美觀的傢俬﹐翻新已不化算了。古老的中國式傢俬又重﹐又大件、又不舒服﹐除了擺設作用已不再 functional 了。我自己傢俬不多﹐但我不怕麻煩﹐每過幾年就會將沙發 mount 過﹐將所有的 woodwork 重新 vanish 過。理由有二點﹐一是因為本身傢俬質料好﹐值得翻新﹐另外是假如換的話不再是換一兩件傢俬這樣簡單而是要全部換才能 both 統一 style 及統一新舊﹐this can cost a lot。
歐洲人喜歡用舊東西﹐這與他們住的房子有極大關係。歐洲的大城市﹐為了保持市容﹐以及房子本身的質好﹐都是以舊房子為多。許多外面殘舊的房子﹐裏面十分 modern。這亦造成歐洲人有翻新的習慣及 mentality。就英國來講特別是 London﹐這十年來新興了 conversion。Conversion 有二種﹐一種是將大房子改作一層層的 flat 再賣出去﹐另一種是近這一、二年才見的現象 —— 將 flats convert 回大房子。
翻新後的倫敦老房子
靠 conversion 過生活的倫敦人很多。首先是找一間舊房子﹐越爛越好。請一名建築師來將房子劃出多個單位﹐然後申請 planning permission。由於倫敦的 local authority 曾經鼓勵市民翻新及 modernise 浴室﹐你改裝 bathroom 還能得到津貼呢﹐好嘢﹐服咗英國佬。
香港的三行工人已經甚難 control 了﹐英國的更難﹐laziness 及 unreliability 是主要原因。只要有耐性來 handle 這些工人﹐利是一定能有的。
Victorian Style
Victorian furniture 雖然不十分舒服﹐總比中國傢俬要軟得多。配搭得好的話還能與 modern 傢俬共存﹐所以翻新的特別多。
由於歐洲的房子都是 constantly 在翻新﹐而每一個主人都將自己的 creativity 及 taste 加入了每一個單位﹐形成了許多外表相同的房子都有了完全不同的室內裝修及風格﹐令歐洲的 flat 及 house 都有 individual character。看房子時欣賞到一種特別的文化。這亦是歐洲房子不能靠看圖而買﹐而香港的房子﹐在樓花為主的今天已成了看圖買樓天下了。
記得小時候﹐常聽媽媽講要拿某一件皮大衣去改樣子﹐或首飾都重新鑲過。這些風氣似乎也改變了。肯改皮大衣的皮草商香港不大有 (倫敦反而還有) ﹐就算有﹐價錢不會便宜。貴重的首飾我沒有﹐二萬元以下的就不值得去重新鑲過﹐not worth the aggravation。這二年﹐thanks to costume jewelry﹐真首飾不買了﹗
最流行翻新的當然是 face lift 了 (the real thing)。我佩服許多女士的勇氣。第一不怕痛﹐第二不怕後果。當然﹐真的好的名醫是有本事﹐but they are not cheap。多個 International Star 都做過﹐效果極好 (男女都有) ﹐價錢亦極高。
我會 continue to 將我的傢具翻新﹐but I think I will give a real face lift a mi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