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es of the City - 三藩市奇緣 2019年9月 星島日報
Serendipity中譯可不可以稱為緣份,或者是美妙的緣份?有機會看到Netflix十集電視劇《Tales of The City》確是難得的緣份,我對此劇的背景、原著皆一無所知,在機頂盒看到其三藩市灣風景的海報,覺得很有「氣質」,就按入試看,開場第一個鏡頭見到久違了的Olympia Dukakis(她一九八七年憑《Moonstruck》獲奧斯卡最佳女配角),正在接受一個電影學生拍錄像問她三藩市從上世紀六十年代至今有甚麼變化,跟住此劇主角Laura Linney、Ellen Page陸續登場,就如獲至寶般看定了。
Ellen Page, Laura Linney, Olympia Dukakis
這三位女演員並非一綫女星,大成本製作永無她們份,但絕對是「實力派」中的實力,我對她們有份參與的大小作品,從不猶豫投下信任票,開場的訪問正值Olympia Dukakis演的Anna九十大壽,她是LGBTQ社區Barbary Lane二十八號的屋主,這間建在山坡上,要經過一道長長木梯級才上到去,然後整個三藩市灣就在眼前出現,如城中隱蔽樂土的房子過去幾十年分租給一代又一代不入社會主流的另類人士。
像劇中一個租客說,住在這裏她感受到在之前無數「Queer」留下的足迹和沉渣,而屋主本身也是一個「酷兒」,她是變性人,今次的生日慶祝集齊了各種類別,不同世代的酷兒,曾經是住客的Linney,離別三藩市二十三年後特意趕回來祝賀,當年她拋下丈夫和才兩歲的女兒,獨自去東岸闖她的演藝夢,今次回來她重遇一直留在此地的前夫、女兒、以前還有近年才入住的新舊租客……更要面對自己過去抉擇造成的傷害。
我好奇問一個從香港移民到三藩市多年的好友有沒有追看此劇,她說沒有Netflix,但在九十年代有看過並激讚它的同名「前傳」,我翻查資料才知道是作者Armistead Maupin從一九七八年開始於報章連載的Serial小說改編,以這間大屋多代租客的遭遇,以及他們的來和去為背景,曾在一九九三、一九九八及二○○一年三度拍成伸延連續電視劇,到今次二○一九年已是第四度,最難得四次都是由Olympia Dukakis和Laura Linney,還有其他多位演員,演繹他們過往同一角色,我相信這些年必然有不少追隨此劇、與它一齊Grow Old的鐵粉,他們看現時新版必然有更親切更深刻的感受,就算我這個誤打誤撞的不速之客也被它深深吸引,更愛上了在劇中出現的多個大小角色。
舊電視版本
這部《Tales of The City》最難得,亦有別於其他同類劇種的,是它不是專注在某特定的性取向群組(很多都以純男或女同性戀為題材),而是一種宏觀式、百花齊放的「Polysexual」,像劇中的房東是一個九十歲的變性人,她的房客以及他們的朋友圈子就有如酷兒萬花筒,有亞裔的女同性戀者,她的「丈夫」是一個從女同志做手術易性成為男人,之後又被男性吸引變成男同性戀的奇異個案,這個女同性戀者更因為二人在街上被人誤當成是「正常」異性Couple而不悦!她後來因為「丈夫」變Gay而戀上一個年紀比她大好多、和女主角是多年好友的城中社交名媛。和女主角一向感情親如姊弟,小名Mouse的Michael算是族群中唯一較「一般」的男同性戀者,他新伴侶的年齡也可以做他兒子。忽然我醒起時空為一九九一年的《Pose》第三季,全季被爱滋病陰影籠罩,但這套《Tales of The City》對愛滋病幾乎全無着筆,顯然現時已來到一個新世代,此疫症即使未能斷根,已受到控制,劇中Michael的伴侣吃了預防丸就可以和他作不設防性行為!
而Laura Linney闊别多年的女兒Ellen Page也是同性戀,又不介意搭上一對男女不拘的知識分子夫婦搞三P,她工作那間名「Body Politic」的酒吧,顧客同樣跨越性向:易服、變性、女同性戀⋯⋯共冶一爐,而這間酒吧從四十年代開業以來多番易手,曾經服務過各種類型、性質的性向小眾,可以說是三藩市這個開放、包容、多元性向城市進化歷史的縮影。
劇中的角色 Jake,除了是少數族裔,更集 LBGTQ 於一身
劇中所見,現時它有為同性長者而設的老人院,有專門跟進他們的社工,連Call車也有LBGTQ友善的Uber,或者三藩市本身就是全美國最LBGTQ友善的城市,但此進步並非一日建成,是多少代人前仆後繼爭取回來!接近劇終有一集倒敘了屋主Dukakis在六十年代初來三藩市,當時她已易服但未變性,下榻的Hotel Jefferson、工作的City Lights Books書店,都是三藩市次文化的歷史性地標,那年代易服社群經常受到警察羞辱、滋擾、拘捕,此集亦有講到平權史上著名的Comptons事件,一九六六年警察在這間易服人士愛光顧的Diner作拘捕時遭到頑強抵抗,最終演變成一次大騷亂,它比紐約市的石牆事件還早三年,演Dukakis年輕時的Jen Richards本人是一個公開的變性演員。
在各類型「酷兒」當中,女主角Laura Linney和前夫都是不折不扣的異性戀者,但他們一直是Barbary Lane二十八號一分子,又是甚麼原因?其實Linney本身,和她在此劇飾演的角色,都屬正宗美國白種中產主流階層,然而Linney主演的電影大都偏離主流,總是Off少少,令我聯想起她的男性版、同是典型白種的男演員Patrick Wilson,他的電影、所演的角色,也都Off左少少,我沒看過前幾季,但從對白大約知道Linney這角色初到三藩市時已愛上這個城市,再由報章招租廣告把她引進了Barbary Lane,從而結識到她的未來丈夫,亦成了這小社區多年不可分割的部分,像她這種「直」人竟有如此Committed的Sense of Belonging,只能說確是一種莫名的奇緣,而真的有些「直」人是很容易、也特別喜歡與酷圈相處,劇中這對夫婦正如是,有他們分兒亦令到Barbary Lane這社區更兼容、多元化及更具代表性。
年輕時的 Anna 初來到三藩市
雖說Linney、Dukakis和Ellen Page是主角,但此劇基本上是群戲,各大小角色都各有自己的故事,內容很豐富,是很難得的紮實佳作。
相關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