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Ladies Who Lunch:期待看《Company》的本地版 2019年1月 星島日報
踏入二○一九年香港劇壇開年十分璀璨,多部大型製作都搶先公演,一月份有中英劇團的《靖海氛記.張保仔》,莊梅岩從她的電視劇改成話劇版的《短暫的婚姻》、歐錦棠身兼編導演的《決戰巌流島》、香港話劇團的翻譯音樂劇《假鳳虛鸞》,到二月又有另一部翻譯音樂劇──劇場空間排演的《單身、友、情人》(《Company》)。
《Company》除了是百老匯殿堂級作曲填詞大師Stephen Sondheim吐氣揚眉之作,插曲中更有我的死穴《The Ladies Who Lunch》,如何將它的歌詞譯成中文,又如何將曲中內容移植到香港?我覺得難度之高幾近不可能。
有些歌第一次聽到是在全無心理準備下忽然遇上,那一刻真的像被一拳重重打過來,或者好似靈魂出竅,一時間不知身在何處。記得初次聽Sondheim另一經典作《Send In The Clowns》就有如此經驗,我在美國唸大學時好幾年聖誕都去紐約,說不上度假,只是將僅有的餘錢都押去看小戲院放的藝術電影,至於舞台劇,當年在時代廣場附近有一空地搭起一個大帳篷作臨時票房,以低價(記得是半價)集中出售當天各劇院剩下的空位,對想開眼界的學生來說,絕對是德政。
在時代廣場的「百老匯 Outlet」,賣即日半價票的 TKTS
(位於圖中綠色植物後面,照片攝於 1970/1980年代)
每天一早必有一條長龍等買平飛,我就是這樣才有機會看到獲多項東尼獎、改編自英瑪褒曼經典電影《夏夜微笑》的音樂劇《A Little Night Music》,講到「優雅」,在舞台史上此劇肯定穩佔一席位。
〈A Little Night Music〉當年在百老匯首濱演
大約演至中段時女主角面向觀眾唱出一首我以前從未聽過的歌,它不似一般旋律優美,琅琅上口的Aria,但是如此動聽,又如此……Different,那種感覺完全超越過往我的聽歌經驗,真是稱得上只得天上有,後來我才知道這首曲名是《Send In The Clowns》。高世章曾解釋過此劇所有的歌,Sondheim都特意摒棄傳統常用的四拍節奏,而配上聽來更輕盈的三拍(即華爾茲的拍子),怪不得感覺是麼非一般了。
歌詞主導一首歌
初聽同是他寫的《The Ladies Who Lunch》也帶來相似的驚艷時刻,我接觸《Company》比《A Little Night Music》更早,它贏得一九七○年度六項東尼獎,Sondheim登時名聲大噪,此劇在全美國巡迴演出時來到我大學演出一場,內容是以曼克頓一個鑽石王老五Bobby身邊好友(五對Couples),與他慶祝三十五歲的生日派對切入,繼而從這班好友夫婦一連串生活小插曲,以及和他三個女友的周旋當中,Bobby開始要思考他的未來路向,究竟繼續享受自由單身生活,抑或跟隨大隊投入人生「必經」的婚姻階段。
〈Company〉劇照
劇中的插曲已無甚印象了,只記得一首《Being Alive》,可能全是因為曲名簡單易記吧。但到了劇的中段,當Bobby好友其中最年長一對的妻子Joanne,忽然Out Of The Blue,拿住酒杯,站起身對住觀眾唱出《The Ladies Who Lunch》時,嘩!這是百分百Show Stopper啊,除了音樂部分氣勢如虹,歌詞也令人拍案叫絕:諧謔地、逗弄地逐一諷刺曼克頓那批有閒豐裕的中年婦人,把空閒時間消磨在各種無聊但又確屬有型的瑣事上,Sondheim對這階層女性的心態及生活作息觀察入微,曲詞字字珠璣,生動無比,既似向他們致敬又同時像扮鬼臉,我第一次感覺到歌詞原來不但是配合曲樂,而是可以主導一首歌,我整個人當場是 Spellbound了。更難得是歌詞永不講到明畫出腸,留白給觀眾各自解讀作者原意。它百老匯首演的原唱者 Elaine Stritch 過去幾十年一直騎劫此曲作為她的簽名歌,而凡是向 Stephen Sondheim 致敬的音樂會,《The Ladies Who Lunch》必然在曲目內。
Elaine Stritch 在〈Compnay〉首演版唱〈The Ladies Who Lunch〉
所以我擔心譯成中文後變成什麼模樣!此曲觸及的生活方式──上世紀六十年代西方大都會,名太靚太闊太聯袂去城中高級食肆享用午膳這樣一族,當今香港觀眾會明白、會接收到嗎?此外Sondheim遣詞用字的精煉、幽默及隱晦,如何保存其神韻?像簡單一句「Here's to the girls who play wife」,點睛是那個「Play」字,令整句活起來,怎樣譯?我是自愧無能徹底投降了,所以我對今次歌詞翻譯的水準絕會不苛求,自己無可能做到,又怎祈求他人創奇迹!
劇場空間以前曾多次向極限挑戰,演過大規模、難度甚高的翻譯音樂劇,記憶中有《A Chorus Line》和 Sondheim另一傳世經典《Sunday In The Park With George》,相信該劇團的藝術總監身兼翻譯、監製、導演、舞台設計於一身的余振球必定是Sondheim的不二粉絲,不然怎會揀此吃力又未必討好的劇目來演? Sondheim在香港絕對是小眾,基本上冇客,會吸引甚麼類型觀眾入場呢?包裝成普通一部「都市喜劇」,就似將《紅樓夢》當愛情小說看。根本沒可能咀嚼到Sondheim的Wit和劇中背景文化,更必然走漏不少令人會心微笑的天使細節。
須儲夠氣場能量
從今次《單身、友、情人》的宣傳海報看,演員中有李蕙敏,確是驚喜,也帶來期盼,《The Ladies Who Lunch》肯定由她來唱了,但她必須要儲夠氣場和能量,瞓身豁出去演繹,才有機會發放出到此曲的神髓和霸氣,聽聞她近年狀態已大不如前,希望今次能藉Joanne這角色回到以前《你沒有好結果》時期的水準。
最後忍不住要點名彈它的宣傳海報,Tacky到慘不忍睹,從海報的設計看,今次是一個本地化版本,時間亦似返回「以前」,不然為甚麼海報會用早已被政府取締的霓虹燈招牌來包裝演員的名字?但就算改成昔日香港,照計也應該假設劇中人物是居住在中半山或港島南部,現時海報的霓虹燈廣告招牌,除了演員名字,竟還出現冰廳、麻雀耍樂、南昌「押」….. 等來陪襯!深水埗和原劇曼哈頓 Upper East Side可有甚麼關係?
長久以來宣傳、包裝都是劇場空間的弱項,捉到鹿永不識脫角,也許他們應該向進念偷師,一向精於無中生有的進念,從來都好識用「前衞」去大那些無知政府官員,由得他們披上皇帝新衣在文化中心大劇院行行企企了幾十年,也是一項記錄吧。
相關參考:
〈Send In The Clowns〉Glenn Close 的演繹 (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