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ypsy》重演觀後感                                                                 2016 2 月                              星島日報

 
 
 
以前每次從媒體得知在外國有精采、難得一遇的演出,只有羡慕的份兒,很多時參考了評論就當自己看過。當然假如經濟能力許可,又抽到時間,我知道不少藝術愛好者都會專程飛去看他們的心頭至愛,其實這樣一來一回也是頗奢侈,並非人人都有此等條件。不過近年很多製作/演出單位,除了出  DVD,還會第一時間把錄影安排在世界各地的電影院上映,以饗劇  樂迷,於是很多最新在大都會、La Scala、巴黎歌劇院、倫敦西區、紐約百老匯的歌劇、話劇、音樂劇、舞蹈 …… 安坐本地影院就能親嘗,雖然始終是缺少了難以取代的現場感,但科技已能把影音調校到至高清、至逼真,那些分鏡、特寫更可以讓觀眾看到在現場無法體驗到的細節,已不止是聊勝於無了。
 
 
當然這類小眾放映活動票價比平時看電影高出多倍,但總比飛去外國看平得多,而對院线以及製作單位來說怎说都多了一條賺錢的途徑。
 
傳統音樂劇中被譽為「可能是」最佳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Jule Styne 作曲、Stephen Sondheim 填詞的《Gypsy》,去年在倫敦重新排演,由英國著名實力派演員 Imelda Staunton 演劇中由頭帶到尾的女主角 Mama Rose,廣獲好評,可惜本地影院沒有放映這個演出的安排,像高世章,他一直認為《Gypsy》是芸芸音樂劇中最佳之作,而他就特意飛去倫敦看這個版本了。有幸 BBC 在大氣電波播放了現場錄影,又難得一位好友替我下載了一份 Copy,讓我不用坐飛機也可看到 Imelda Staunton 的演繹,上次我看《Gypsy》現場演出,已是二○○八年在紐約看 Patti LuPone 的版本了。
 
 
Gypsy》是根據在上世紀三十年代走紅的脫衣舞天后 Gypsy Rose Lee 的回憶錄改編,集中講她童年時,母親 Rose 竭力培訓她和她妹妹表演歌舞,渴望她們倆能在 Vaudeville 打出名堂。或許我需要解釋 Vaudeville Burlesque 這兩個封塵的名詞;在電影尚未發明或未普及化的年代,美國一般人的大眾娛樂是去城中的劇院看現場娛樂綜合表演,節目大都老少咸宜,有歌、舞、雜技、魔術等等,稱為 Vaudeville,而這些表演藝人皆要穿州過省,去各個城市不同劇院演出,過顛沛流離有點似吉卜賽人的流浪生活。而除了 Vaudeville,還有另外一些劇院專攻為男性觀眾而設的「成人節目」表演,不外都是帶暴露的「艷舞」,尺度則隨時代轉變而日趨大膽,到後來就變成「脫衣舞」了,此種表演稱之為 Burlesque
 
Gypsy》開場時為一九二五年,那時 Vaudeville「仲有得做」,不過兩個女兒已日漸成長,母親卻強迫她們繼續扮小可愛,小女兒忍受不住,最後和歌舞團中一名男生私奔去了,但母親仍不甘心,更全力催谷她的大女兒,可惜除了她們編排的歌舞多年來沒絲毫改進,有聲電影已席捲全國,現場演出的 Vaudeville 開始式微,受淘汰是遲早之事。
 
 
她們在山窮水盡之際,一家總算有瓦遮頭的劇院 Book 了她們,以為有工開,誰知原來是一間跳艷舞的 Burlesque Theater,警察來巡查時,就派她們登台,避過因風化而封院,而這個契機令到大女兒 Louise 無意中踏上 Burlesque 之路,後來更红遍全國,成為脫衣舞的傳奇人物。
 
 
Gypsy》除了道盡以前巡迴表演藝人的辛酸,也呈現了那個早已消逝的  Vaudeville/Burlesque 風貌,亦看出作者對這些從沒社會地位,藉藉無名的先輩藝人致以崇高敬意,不過它最吸引人之處,也是此劇得以傳世的主要原因,是塑造了母親 Rose 這個角色。表面看來她只是很典型的星媽,拼命栽培女兒在娛樂圈出人頭地,但為甚麼她會如此堅決一意孤行呢?她們生活艱苦,只能吃廉價的「中國餐」——  炒麵、春卷溫飽,根本看不到會有賺大錢的機會,她內心是怎樣想的?
 
 
劇終時已改名為 Gypsy Rose Lee 的女兒名成利就,不再需要母親在身邊指點,剩下 Mama Rose 一個人站在空蕩的舞台面對空蕩的觀眾席,唱出全劇壓軸的《Rose's Turn》——  終於讓她有機會以表演者身份站在台上又歌又舞傾盡所能,一次過把埋藏在心內的才華,以及那股表演欲統統放發出來,她的遺撼是:「I was born too soon and started too late.…… 如果能給予機會,她說她絕對可以好過你們(指她兩個女兒)任何一個。
 
 
Rose 是代表了無數充滿表演細胞,有很多夢想,卻從來沒有機會嘗試,更遑論實現的 Dreamers,她只好把自己那股表演欲投射在兩個女兒身上,劇中有好幾場戲,當她見到女兒在台上表演,也不自覺地舞動起來,甚至蠢蠢欲動想代她們跳,這部劇從此角度看,也是為那些永遠沒有機會聽到歡呼聲,永遠沒得發揮的表演者作一次情深鼓掌。
 
Rose 一向是資深女演員夢寐以求的角色,從一九五九年首演至今有無數次的演繹,上 YouTube 也可以看到不少,或許她是 Push 得太過分,間接甚至直接害了兩個女兒的人生,但即使當她跌到谷底,前無去路時,竟依然不言敗,那份永遠向前衝的精神總是看得人心痛,今次這個倫敦 Revival BBC 的錄影看,我是有點失望,Imelda Staunton 外形不討好,怎看到欠星味,沒有「大女優」的分量和壓場感,我個人亦不大欣賞她偏憤怒的演繹,不認同很多劇評人對她的高度評價,而且這個電視版本太匆忙了,為了濃縮到兩小時十五分,一場緊接一場十分緊湊,簡直像「滾水淥腳」,一點喘息機會都沒有,反而現場演出時總會有些轉場換景的停頓位,所以 Real Time 真的十分重要,成也敗也足以定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