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家老婆上錯床》活化「密室喜劇」                                           2016 6               立場新聞

 
 
 
香港話劇團演出的翻譯劇《誰家老婆上錯床》(Whose Wife Is It Anyway) 是我今年第一次觀賞的舞台演出,很釋懷整個過程身體沒覺不適,更感幸運一開齋就踫上 such a delightful romp。佈景是酒店一間豪華套房,多奪目耀眼的舞台設計,充滿 art deco 情調,主色  cream 配上金、黑、灰,給到人一種 monochrome 感覺,令我聯想起1930年代的荷里活黑白電影,特別是 Ernst Lubitsch 的經典喜劇《Trouble in Paradise》。
 
 
我一直都認為喜劇比正劇更難排,起碼正劇觸動觀眾的感覺光譜遠比喜劇廣,喜劇的基本使命是必須令觀眾笑,如果演出無人笑是多尷尬一回事,不過香港觀眾對笑是很慷慨的,看了這些年話劇我依然不明為甚麼香港觀眾總是「係又笑唔係又笑」,不過今次《誰家老婆上錯床》笑聲不絕就完全有理據。
 
「喜劇」其實是一個頗概括的詞彙,當中包含多種 sub-genre,《誰家老婆上錯床》的場刋就清楚講明它是喜劇中差不多算是最誇張的「鬧劇」品種,而鬧場的確很難處理得宜,例如拿誇張放大到什麼程度而又不至於離譜?加上各地民族性不同,一部翻譯鬧劇更加需要細心調校適應當地民情,今次將原劇背景英國政壇改到台灣是聰明之舉,政客偷情本就不限地域,搬到台灣民國/民進黨相比英國保守/工黨,華人觀眾怎都較熟識,亦因而更易投入。
 
 
除了是鬧劇,它也屬於劇場常見到,我稱之為「密室喜劇」的劇種:在一個局限的空間,角色利用門、櫃等裝置 (在此劇還加上爬窗門),不斷你進我進出製造笑料,應撞見的偏偏就差一秒見不到,不想見的又能藉推門關門出入衣櫃互相躲避,這種技倆是只此一家的舞台劇特色,只要 timing 精準就永遠 work,一旦搬上電影,當空間感變成無限之後,再強行局限就令人感到牽強了,可惜此慣技沿用了起碼幾百年已不可能再有新鮮感,今次《誰家》的劇本添加了「窗」成為全劇重要的 motif,更成為「動詞」有戲「演」,確令「密室喜劇」多了一層活化的變奏。
 
 
演這類鬧劇其實也很考演員,要達到鬧劇效果,誇張、胡鬧、丑化是少不免,但去到幾盡才算恰到好處令觀眾過癮又不質疑其合理和可信性呢?除了靠導演定性整體演出風格的誇度,演員各自衝量角色性格行為應表現的輕重也極為重要,像《誰家》除了視覺上鬧,它的喜劇元素很大部份是來自妙語連珠的對白,而唸對白總不能過份天馬行空,是需要一定的現實依據,此劇眾演員的表現基本上多少都貼近「寫實」方向,而且能看出導演楊世彭從眾角色中的演繹作出輕重深淺的調配,達致互相配合及制衡的效果。
 
像劇中兩個酒店員工,演經理的高翰文和服務生的王維都以「冷面」作主打,完全不作擠眉弄眼或過量的肢體動作,卻又不失惹笑,相信是導演做「平衡工作」的成效,四位女演員也攻守得宜,有進有退,特別是演女僕的郭翠怡,戲份少,幾乎沒對白,但噏幾個帶菲印口音的單字,加上幾個表情和反應已令我留下印象,至於此群戲中的兩個正男角,演偷情政客的辛偉強,和演他慌失失怕事的助理劉守正皆是起主導作用,帶領觀眾遊走全劇,辛偉強用較寫實甚至可以說較收斂的方式來誇張,不特意搶戲,是好一次順暢、談笑用兵的表演,也是一個演員成熟自信的表現,反而劉守正就令我些微皺眉頭,他在發現神秘屍體時,驚慌嚇到雙腳震動得像早期貓王唱 rock and roll的招牌震,又或者每當走動時姿勢有如在表演跳舞,加上不斷的大反應大表情,連口都張得超大,對我來說是過火位了。
 
 
識得何時 let go hard sell,可能是去到一線演員前一個重要關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