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唱四重唱 - 揾戲嚟做                                                                               2014 3                            信 報

 

 

 

 
香港戲劇協會演出的《重唱四重唱》(Quartet),看着四個 cast 錯配錯的主角實在了無味道,可能劇本觸及到年老的問題,劇中人都是一間專為退休音樂人而設的老人院的院友,我腦海竟浮游到多年前看過的迷你電視劇 The Thorn Birds,其中一幕女主角巴巴拉史丹域 (Barbara Stanwyck) 要求她一直暗戀但遠比她年輕的主教 (Richard Chamberlain ) 親吻她,結果主教輕吻了她的面而不是嘴,只是「敬老」之吻,顯然是把年紀排在性別之前,令到巴巴拉史丹域發火,繼而道出一段驚心動魄,又叫人慨嘆的台詞,道盡年老的滋味:上天摧毀了人們的身體,卻又讓這衰老腐壞的肉身裏面依然感覺年輕,依然有需求、夢想,依然渴求愛 ……
 
                                                                                   Barbara Stanwyck 在《The Thorn Birds》的造型
 
不要說創作了,就是我們平日見到老人家,也總是當他們與「性慾」絕緣,所以當看到《重唱四重唱》的編劇描述麥秋和區嘉雯那兩個較次要的角色雖然已入住老人院,又或許已力不從心,但對性愛仍然有着衝動,即使沒有再深入一步探討,如此坦率道出老年人對性的需求實在很正面。
 
但除此之外《重唱四重唱》只是一個三流劇本,拿著像「藝術如果不能打動你,就會變得毫無意義」這類中學生會拿到A的作文當成劇中金句,水準可想而知。即使不要求什麼內涵,劇情的編排佈局也總要有多少不落俗套之處吧,可惜連這最低要求也難達到,男女主角從前唱歌劇時的什麼恩怨情仇,比流水賬式的電視劇劇本橋段還要老套,完全強製矛盾,真正是在「搵戲嚟做」。
 
像這樣缺乏光采的劇本如果仍有存在價值的話,可能就是給演員一次演技發揮的機會。有時沒有深度的角色,出色的演員往往也能起死回生,注入生命,像電影版演麥秋和區嘉雯角色那兩位演員他們人性化的演繹就令到本來平面的角色有着立體的錯覺,反觀麥秋和區嘉雯像趣劇/賣藝般去誇張和丑化,我覺得除了過了火位,也與劇本的「輕喜劇」基調不協調,變成演鬧劇了。
 
《Quartet》電影版的四個主角
 
其餘兩個主角馮祿德和謝月美也好不了多少。馮祿德演一個曾經是頂尖的男高音,亦是女主角,一個在歌劇界享有盛名的 Diva,一生的至愛,但他偏矮偏肥的外型和演技完全缺乏說服力,如果這個角色年輕時令到一個 Diva 垂青,到幾十年後依然情不變,必然有着不止藝術家,還要有,恕我沒法不搬出「高貴」兩個字,的氣質,但馮祿德除了外型,他那種只放不收,過份熱心去入戲,給人一眼就看穿賣什麼藥的演技方式就是少了一種「more than meet the eyes」的餘韻,角色那份傲氣(可能正是最能吸引女主角之處),在他頭側側、嘴蔑蔑、聲大大的演繹下,變成一個煩燥老頭,何來境界?電影版的 Tom Courtenay 真實年齡可能比馮祿德更老,但他一出場就有着一種難以言諭的沉鬱風采,無疑是垂垂老矣,卻依舊是白馬王子。
 
《Quartet》中的 Maggie Smith 和 Tom Courtenay
 
麥秋區嘉雯他們相反,謝月美好像生怕褻瀆了女主角的歌劇界天后身份,小心翼翼儘量收歛不敢亂來,結果變成搬字過紙般呆板,通常這類世界級女高音都會有一些古怪、反常的脾性,正是他們有異常人,至有趣之處,可惜今次看謝月美,平淡得有如一杯白開水,作為她多年來的劇迷,我實在失望。
 
其實將馮祿德謝月美、麥秋區嘉雯這兩組演員對調角色來演效果會不會更加理想?外型上麥秋肯定比馮祿德優勝,區嘉雯又看似較為「複雜」,她有她的 eccentricities,而那邊廂就讓馮祿德演那個樂此不疲到處 flirt Wilf,謝月美演患了失憶但始終大情大性的 Cissy 又是不是更得心應手?
 
 
當然我理想的卡士是若干年後,由鄧偉傑、魏綺珊、陳文剛、邵美君來演這《重唱四重唱》,只是到時我應該已不坐在觀席上了,無緣看他們的演出了。
 
 
 相關參考:電影Quartet預告片 (YouTube)             ※在土豆的同一片段 (土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