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幾分鐘內的決定 2012 年 1 月 號 外
真不敢想像如果加入了微博面書這些社交 / 聊天網站會有什麼後果?我仍有生活嗎?
我的意思是,其實也不止一次說過,現時資訊如此發達,我們那可能騰出足夠時間去接收所有我們想得到的東西?書本、電影、音樂、電視、現場表演 …… 它們之間的競爭已夠激烈,加上包羅萬有的互聯網,起碼我個人就難以負荷,一個很不想見到的後遺症就是我們已被寵到再也沒有耐性,不僅是即用即棄,而是去到「未用已棄」的地步,什麼作品只看幾分鐘就決定生死,一感到不對勁就立即換馬,正是因為這幾分鐘的時限,我們會不會殺錯了一些可能很值得品嘗的佳作?像安東尼奧尼的《夜》,開場二三十分鐘就好像什麼都沒有發生,但見珍摩露空虛地、無目的地漫步米蘭的街頭,看 DVD 版本時好幾次都是忍受了十分鐘不到便投降了,更不用說那些西方/日本電視劇集,差不多全都是憑幾分鐘籠統印象就決定要不要再追下去。
電影《La Notte》- 安東尼奧尼鏡頭下珍摩露在米蘭街頭漫無目的漫步
聽落好像很兒戲,但在我來說,這麼多年觀賞經驗,多少總會訓練到我有著頗 sharp 的判斷力,一部作品能否合乎我的口味,幾分鐘真的已能測試到,有時不信自己繼續往下看,絕大機會最後的感覺也和最初的幾分鐘沒有分別,在電視劇的範籌中,通過了幾分鐘考驗而最終令我讚歎的,除了先前曾寫過的美劇《Mad Men》、日劇《仁醫》、國劇《紅樓夢》等之外,現在仍在明珠台播的《The Good Wife》第二季(最初是黃筑筠大力推介我看的,現時深圳已在熱賣的三季的上半部),及英國的“period drama”《Downton Abbey》也是不二(或不三)之選。
我比較少接觸英國電視,其實它是也有著相當驕人的傳統,像 BBC 的歷史/文學劇水準之高早已公認,相信沒有人會有異議,(我看來 NHK 大河劇場的模式確實有向英國偷師),例如 Jane Austen 那六部名著,特別是《傲慢與偏見》,每隔十年不到就重拍一次,而似乎從來都沒有人嫌多或膩;至於喜劇鬧劇方面,又能反映到它國民那份獨特的「英式」幽默,從較含蓄的《The Office》,到多年前已相當大膽的《Absolutely Fabulous》,以至到近年極出位的《Little Britain》,都令我們看到口瞪舌呆,大開眼界,像《小小英國》很多時候它在去到低俗的最邊緣,卻每次都能兜得住,能不說是高手嗎?
《傲慢與偏見》BBC 1995 年版本,認得 Colin Firth 嗎?
不過英國向世界的示範作始終是它的“period drama”(即是時代劇?),多年前那部已成經典的《Upstairs Downstairs》描寫一個貴族大家庭,好一幅網羅主人家到下層僕人的浮世繪,已替打後此類劇種種下了模式,它在美國公眾電視台首映時,好評如潮,讓美國電視觀眾耳目一新,有如接受 BBC 洗禮。
現時我推介的《Downton Abbey》正是此類劇的變奏、延續。我已看完它首兩季(第三季要在 2012 下半年才推出),發覺它完全乎合我們對英國電視劇的要求及期待。
首先是眾演員精湛的演技,英國的演員大部份都受過嚴格正統訓練,莎士比亞那些 heavy duty 的角色也難不到他們,演電視劇就絕對勝任有餘了,特別是那群資深配角,確實正就是所謂的「老戲骨」,即使演戲份不多的管家或僕人,個個一舉手一投足莫不戲味十足,直令觀眾如沐春風。
其次,也可以說是演技的一部份,就是唸對白的本領,除了英國口音特別文雅動聽之外,英語本身在發音上遠比我們漢語多變化,也更具音樂感,往往能給到演員在語音上有較多自由發揮,甚至「自創」的空間,同一句對白由不同的演員演繹可以有著截然不同的效果,往往為觀眾帶來聽覺上的驚喜及享受。
而英國這類時代劇的劇本一向都落足心機,極具文學性,結構嚴謹,前後呼應,絕對是水準的保證,單是對白就已寫到出神入化,字字珠璣, 扣人心弦。此外在視覺上的每一細節也同樣一絲不苟,像《Downton Abbey》的選景,那貴族家庭的舖陳、華麗,我肯定全都做足考究工夫,簡直嘆為觀止。
左二:「老戲骨」Maggie Smith
它第一二季劇情橫跨十多年,第一季從 1911 年鐵達尼號沉船的翌天展開,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英國宣佈參戰結束,第二季帶同觀眾經歷那場大戰,至到後來在二十年代捲席整個歐陸的西班牙大感冒作為句號,確是有著史詩式的宏度,難得是劇中主線、副線、支線,各大小主角配角都有「戲」,每人有著他們自己的大小故事,而且各自都有發揮演技實力的機會。
更難得是我們在這合共十五集 (首季七,第二季八) 裏面見識到上世紀初,英國的貴族、中產及勞工階級的眾生相,生活方式,以至整個社會風貌,同時亦目睹時代的變遷,階級此上彼落的交替,以及新秩序的來臨,也即使說我們在見證我們所認識現今這個社會的雛形,看著它逐漸成形,確實令人不勝感慨。
看到一百年前在英國,有些人一生就是這樣默默的服侍主子,沒有什麼私人的生活,沒有機會好好的談戀愛,最大的願望也不過是想有一天可以從家庭傭工羣中副手升到做主管,相比之下,一百年後的我們是多麼的幸福,有更大空間給我們自主,有更多選擇擺在眼前,不論我們有多少的不滿、抱怨,社會確是進步了。
但我也想到,一百年前這些生活在英國的「下人」所受到較文明較禮貌的尊重和待遇,與同時代生活在中國的「下人」相比,前者又幸運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