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噹碼頭的整體演出 - 桃姐與奪命金 2012 年 6 月 號 外
拖了很久才去看《桃姐》,主要是對葉德嫻實在有著太多先入為主的畏懼,一向我都怕她去得太盡,經常過曬火位,所以當年和麥當雄那夥人一拍即合不是沒有原因,大家都是煽情中人嘛,那幾部演劉德華母親的法庭戲,不單止呼天搶地,口水鼻涕,甚至好像連排泄物都出齊,其誇張之勁直將苦情戲 (恕我寫不出『悲劇』兩個字) 轉化成笑片,此外打從電視劇《獵鷹》開始 (她也是演劉德華的母親,但他們的年齡相距可有超過十年嗎? 還是十五年?),她演一系列媽媽角色,總是那麼 cute,那些撒嬌表情,那些嗲聲嗲氣,明知她是刻意為角色『度身訂造』,是她引以為傲的商標,看多了也有一陣肉麻的感覺,加上她封後之後,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現出來的狂操,實在難頂,《桃姐》我確是敬之而遠之。
但畢竟我還是看了,可能由於我沒抱任何期望及要求,反而對許鞍華這部作品相當滿意,包括葉德嫻的表現。雖然隨便想想也數到由蘇杏璇或陳麗雲等甘草綠葉去演桃姐都必然勝任有餘,甚至會比葉德嫻更有以前的馬姐/工人味,但不能否認,葉德嫻確是有她無法取代的賣點,那就是她的『星』味,以及大將風範,作為一部電影的核心人物,絕對需要找一個有主角光環的演員來擔綱,選擇葉是沒有錯。而且不知許鞍華是否『』得她很緊要,她今回的演繹比起過往是出奇的低調,少了很多她最愛用那些『例』住人的眼神。我一直以為 the art of subtlety 與她絕緣,但今次有好幾個特寫鏡頭,她的表情變化,反應都顯得十分細緻,難得終於看到一次葉德嫻如此含蓄的表演。
同時拿香港電影金像獎的劉德華也同樣含蓄,雖然他無法戒掉扮『純真』(在這方面葉德嫻戒『cute』比他成功),見到他在片中經常背著個背囊的『小伙子』造型,我仍是吃不消,但可以看出他是很努力交心出來演這部電影,而他的投入是有成績,好幾場內心戲比平時多了深度,從表層的平淡仍可以令人感受到內裏隱約擴散的漣漪,是低調但不單調,我不能說這是一次實至名歸的稱帝演出,但劉德華總算是跨前了一大步。
不過看《桃姐》最大的收獲還是它優越的整體演出,可以看出許鞍華在選角時,無論佔戲多少,她都花心思仔細去衡量、配搭,我最佩服她在一部主要以香港為背景的電影選用了兩個大陸女演員; 王馥荔演男主角 Roger 的母親確實是恰當無比,小時候我見過很多像她那模樣的 auntie,片中她令我憶起那些四九年解放前後湧到香港的外省家庭,Roger 應該正是成長在這樣的家庭吧,他們的生活方式和一般廣東家庭很不同,但經過了好幾十年,甚麼外省本地都早已一體化了。
王馥荔 (葉德嫻左) ,余文詩 (葉德嫻右)
現時真的很難找到有『外省』味道的香港女演員去演這個母親角色,找『外援』確是明智之舉,而王馥荔正好是有著那種出身自良好家庭背景,有教養有風度的外省太太的氣質,而演劉德華姐姐的余文詩也是許鞍華神來之選,特別是她絕少拍電影,也虧許鞍華會想到找她,余文詩那溫文爾雅的氣息,演這類上一代中產家庭培育出來,嫁得一個好丈夫,有著自己幸福家庭及子女實在不作他選。
另一個國內演員秦海璐演完老人院的主任也十分合適,很多曾在國內受過醫療訓練的移民,來港後大都只能屈就擔當這類職位,我有一個表姐正是如此,十多年前來港後,一直都從事老人院管理工作,所以許鞍華找國內演員來演這角色其實是很寫實的,秦海璐演來也不火不瘟,我覺得假如她能微調到稍為再粗俗些,可能會更接近這類人士,畢竟這類主管每天都要面對不可理喻的人,不單是院友,很多時院友的家人更甚。
秦海璐
此外友情客串演男主角工作上的合作夥伴及中學同學的影圈幕後知名人士如徐克,洪金寶,麥潤壽,劉國昌等等都各具神采,其他的小角色如官雪花演老人院職員,林二汶演男主角助理,梁天演傲氣的老人院院友,許素瑩 (上次見她已是多年前方育平的《半邊人》了) 演院內一個要洗腎的病人…… 都是許鞍華別出心裁,不按常理 casting 帶來的意外驚喜。
唯一我有保留是秦沛演老人院院友,雖然施南生一再保證,許鞍華事前做足資料搜集,確是有些不算很老,依然身壯力健,但因單身一人無家可歸而入住老人院,但視覺上秦沛與其他的老人實在格格不入,他那種 debonair,養尊處優的氣質似乎更加像經常坐豪華郵輪打發時間的富貴閒人,如果改例如由劉江來演,必然更有可信性及真實感。
同樣是提名最佳電影和最佳導演,我個人認為更值得拿下這兩項殊榮的《奪命金》也有著同樣出色的整體演出。
盧海鵬與蘇杏璇分別奪得最佳男女配角獎,他們的演出成績已被肯定,但片中其他演員的水準也不遑多讓,主角劉青雲演黑社會階梯最低層跑龍套的小人物固然叫人拍案叫絕,其餘次要角色皆有血有肉,各有令人難忘之處,像胡杏兒演置業心切的小女人,何韻詩演業績欠佳,在裁員邊緣掙扎求存的銀行投資顧問,車婉婉演她上司,一個只夠班在分行煞有介事的三四線女強人,黃日華演情義盡在不言中的收買佬,張兆輝演經常要兄弟保釋的黑道小頭目,還有譚炳文的『過氣大佬』,他擺生日酒,要靠禮金來找酒樓數那場戲確有著英雄末路的慨嘆和心酸,而演他妻子的盧希萊也就只有老公譚炳文生日一場戲 (杜琪峰怎會想到找她來演?和許鞍華找余文詩可說是各具慧眼,成績也各有千秋),單見她披住那件似是酒樓知客經常都披住的白色皮草,好像已看到了她整個人生,一個造型也不就勝過萬語千言?
幾時香港電影金像獎會效法美國電視的艾美獎,增設最佳整體演出? 《桃姐》和《奪命金》在這個範疇都那麼強勢,這個獎又應該由那一部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