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了片不止一部 2012 年 12 月 號 外
《歲月無聲》的肥仔和戴了假髮的范植偉
朋友借來國產片《歲月無聲》(周旭導演),又是一部有關幾個年青人成長的電影,估計是《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的類型,我說「估計」是因為我只看了開場幾分鐘,當我見到影片倒敘男主角年少時身邊有個肥仔好朋友,就沒有再看下去了。
不知為甚麼凡是有關青少年成長的電影,不論中外,主角身邊的朋友其中必有一個肥仔,一部如此隨俗、如此計算,懶得去稍為與別不同的作品,甚至找來台灣的范植偉演一個大西北青年,值得我投資時間看下去嗎?
《二次曝光》范冰冰盡地一煲
或許對《歲月無聲》有點不公平,但最近我確是有太多失誤的投資,看了好幾部爛片,起初以為看下去會稍入佳境,誰知道原來真的要相信自己憑幾分鐘的直覺,要壯士斷臂,像范冰冰主演、李玉導演的《二次曝光》,一部 MV 式的心理驚悚片,就故弄玄虛到令人髮指。范冰冰兒時些少的心靈創傷,怎可能放大到成長後神經錯亂至,將孩童時的人物重新易角安排在自己的幻想世界中登場!而范冰冰更磨刀霍霍儘量發揮演技,來個歇斯底里,生死緣一線間,盡地一煲的誇張演出,確實已去到有點搞笑效果,唯一令人安心是演范冰冰上司的陳沖,她平實,不搶鏡,以平常心的參與演出,實在是俗流中的一道清泉。
《赤裸人性》三個各有各差的短篇
不過低處未算低,本地低成本,打著 indie 旗號的《赤裸人生》就更慘不忍睹,這是一部由三個短篇合成的電影,看了第一段以為第二段怎都會好些,然後又以為第三段沒可能更差,結果就是這樣被騙了幾十分鐘。據稱三段故事都是真人真事改編,但即使真人真事也不能保證到一部電影的可信性,還要看編導如何去處理這些真實的素材,以及演員如何去演繹,第一個短篇講一個變性人和一名女子「同性戀」,最後正式結婚(巧妙是如果變性人在法律上仍屬男性,那麼這段婚姻也正好合法了),聽來好像很有趣,但拍得乏味,亦可能是太短了,二人沒經歷甚麼忽然就去結婚,是平庸之作,但仍見得人,跟住的《神召男》及《Cry 2》就只能說是扮嘢的最低劣層次了,都是借用角色心理離軌來誇張暴力「美學」,《神召男》對男主角的心理鋪陳其實幼稚到極,膚淺地交待小時候母親偏心寵愛妹妹,成長時迷上暴力漫畫之如此類就構成弒母動機,說到底只不過是恣意去賣弄入門式的電影花巧的借口,其實很多名師作品根本不會畫公仔畫出腸去交待/解釋犯罪的心理狀況,他們對人性的洞悉,本身的修養,加上對電影媒體的掌握,自然把觀眾帶入罪犯的世界,《Cry 2》更當正自己是波蘭斯基經典《Repulsion》的姊妹作,在技巧上或許稍為比《神召男》成熟,但情節和 logistics 犯駁之處多不勝數,像女主角在新界村屋群中被強姦犯追逐,怎不大叫救命,讓我們不必再看下去?我不知道這部電影有沒有獲得政府資助,如果有就真是白白浪費了我們納稅人的錢了。
《斷了片》在國內叫《醉後一夜》
彭浩翔監製,曾國祥、尹志文編導的《斷了片》又一次暴露了中港合作的兩面不討好,起碼站在港方這一邊,我是看到很不自然。余文樂再次演一個北上揾食 (in every sense) 的港人,一天早上發覺自己睡在一間大型傢俱店陳列室的床上,身邊還多了一個不認識的張靜初,前一晚顯然是發生了一夜情而兩人皆醉到「斷了片」,甚麼都忘記得一乾二淨,余文樂找不到他的車子,張靜初三十萬現鈔又不知遺失在何處,電影主要就是敘述二人如何找線索重組斷片前發生的一切,本來這樣一個尋找過程是有著枝葉豐富的潛力,繪出京城的眾生相,甚至中國的國情,可惜我們看到的只是主角「浦」一連串豪華、時尚的夜店,即使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怪雞、黑色幽默的人物,也是過客,搭不上主線,或許最大的毛病是男女主角既不討人喜歡,二人又產生不出化學作用,是這類浪漫式 20 something 電影的大忌。
影片還出現了一隻羊和一頭青蛙,都是有戲的,就如彭浩翔的《低俗喜劇》出現了兩隻騾,我沒留意打字幕時有沒有像《低俗喜劇》般刻意寫明劇中的動物沒有受虐,但怎樣我都很怕在電影看到有動物,特別是非寵物,我總是擔心,戲拍完之後,他們如何處理這些動物呢?把牠們送往哪裡呢?
相比《斷了片》一片富國盛世,港產片《不設房》(蔡敬文導演)主要場景是土瓜灣唐樓一間寒酸劏房,兩片是不是剛好反映到現時中港自我對號入座的大氣候?我是無意中找到《不設房》的 DVD,才發覺香港怎無聲無息拍了一部如此令人驚喜,有著久違了的「真實電影」格局的小製作!無論鏡頭和剪接都超水準地靈活,兩個主要角色(一個多年不工作靠綜援生活的 ex -文藝青年/電影編劇及一個帶鄉音,開始色衰,要靠 SM 來搶客的性工作者)演出生活化、人性化之餘皆十分 delightful,而這正是《斷了片》兩個主角另一嚴重欠缺。劇情推進也自然流暢,一些看似不通的小節原來是埋下伏線前後呼應(留意鳳姐在男主角劏房找到 Billy Wilder《Double Indemnity》影碟來看!),不少精警絕妙對白更令人捧腹不已,同樣是粗口滿天飛,《低俗喜劇》確是有著太明顯的自覺和精算,很多粗口位擺明是故意講給觀眾聽去成全其「三級片」的使命,而《不設房》的粗口卻可能很多都是現場即興爆肚,感覺上確是從生活出發。
當《低俗喜劇》被 hyped 到大收特收時,《不設房》可以製造到的只是微弱的,只有極小數人聽到的聲浪,又一次證明果然是天冇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