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錢歌劇〉、〈遺禍人間〉及藝術節的觀眾        2011 3 月      信 報
 
 
 
對愛好劇場表演的觀眾來說﹐今年香港藝術節的重頭戲非布萊希特/Kurt Weill 合作編撰的音樂劇〈三毛錢歌劇〉莫屬。
 
我慶幸我們政府或許有很多令人哭笑不得的行政失誤﹐但至目前為止﹐藝術節的節目始終保持相當高的水準﹐不致貽笑大方。今年這部〈三毛錢歌劇〉除了本身聲譽如雷貫耳之外﹐還有着如同神話般的柏林劇團 (Berliner Ensemble) 來演繹﹐那群經常看劇的捧場客照理應傾巢而出吧﹐但就我看的那場來說﹐情況剛好相反;一如以往﹐那些從西方國家引進的項目﹐觀眾大部分都是外國人﹐就算那小數入場的中國人看落也不像是慣常看演出的那群﹐取而代之是一大批政府高官﹐或令人聯想起殖民地時代的「高等華人」。那麼一般的觀眾呢?是不是嫌票價太貴?特別是我們的年輕觀眾呢?他們不是經常把 W 創作社/風車草劇團的票搶購一空嗎?聽說這類劇團之所以受到年輕一族追捧﹐是他們覺得這些劇團為他們發聲﹐令他們有共鳴﹐但我們怎可以永遠就是看着鏡中的自己?還有香港話劇團、中英劇團、演戲家族等等的觀眾呢?以及這些大大小小劇團的成員呢?他們有幾多會來看?不抓緊機會吸收外國的養料﹐見識別人的表演風格﹐我始終覺得十分可惜﹐作為一個國際都會﹐即使是自稱﹐我們總也要有一些國際視野吧。
 
                                                       Alan Cumming 和 Cyndi Lauper 也曾在紐約的 Studio 54 舊址演過 Threepenny Opera
 
而且〈三毛錢歌劇〉寫劇本的希萊希特﹐寫曲的 Kurt Weill﹐這個版本的導演 Robert Wilson﹐還有以演繹希萊希特作品馳名的柏林劇團﹐全屬響噹噹的名字﹐真的好應該去開眼界﹐看完喜不喜歡倒是次要。
 
說到我對這個版本的觀感﹐面對如此一部經典﹐已有無數的學者﹐評論家作過深入的研究和解讀﹐我可沒什麼資格在這兒再加把口﹐但就以這次的製作而言﹐Robert Wilson 雖然沒有令人失望﹐視覺上依然出色﹐有幾段戲的燈光效果簡直嘆為觀止﹐甚至震撼﹐但我對他冰冷的風格向來都有點抗拒﹐當然你可以說他的冷正好與希萊希特提倡的「疏離」理論互相配合﹐相輔相成。
 
                                            柏林劇團的 Mack the Knife
 
在希萊希特冒起上世紀那個二十年代﹐舞台技術已進化到可以達至高度寫實的效果﹐而希萊希特看了中國的京劇 (據說是梅蘭芳) 那些抽象布景 (二櫈一枱)﹐象徵性道具 (馬鞭 ) 及動作﹐啟發到他提出「史詩劇場」及「疏離效果」與當時寫實劇抗衡﹐對戲劇形式的出路提供不同的方向。
 
                                                                          Threepenny Opera 另一舞台設計
 
其實表演藝術經過過去百年的天翻地覆﹐所有可以想象到的舞台形式和表現手法差不多被嘗試過﹐實踐過﹐就算「一般」的觀眾也早習慣了「疏離」效果﹐從這角度看﹐當年希萊希特革命性的理論在今日飛入了尋常百姓家﹐不就等於他成功了嗎!因此現在我們看〈三毛錢歌劇〉反而更會集中看重它的主題和內涵﹐他的反法西斯、反強權及對社會上最底下層的「歌」頌 (畢竟這是部音樂劇啊)。
 
 
同樣是關注社會上的最低層﹐恕我無法不聯想到本地新域劇場最近演出鄭惠森編導的〈遺禍人間〉。我記得初看他們的宣傳單張時嚇了一跳﹐當像 W 創作社那些團已刻意包裝到那麼「潮」之際﹐新域怎搬出幾個如此「騎呢」的演員來作主打﹐不是趕客是什麼?但這「笨」主意反顯出他們的真。劇中幾個男角背着個大布袋從事「物流」行業﹐確是我們社會的最低層﹐而幾個演所謂「行政人員」的女角其實也「高」不到那裏﹐正如對白說﹐他們都是一些「多餘」的人﹐是多淒然的形容詞。
 
我很欣慰竟能說服陸離趕去看它最後一場。不過陸離還是比較喜歡「新域」的前作〈大汗推拿〉﹐而我剛好相反﹐〈大汗推拿〉背景是珠三角一間低檔按摩院﹐劇中那些技師像昆蟲似的在最惡劣無望的環境下頑強的活着﹐確是又搞笑又感人﹐但我略嫌它平鋪直敍﹐而〈遺禍人間〉的劇本處理時空較抽象﹐因此更多曖昧性﹐跳躍性﹐也更具層次、更成熟﹐今次鄭惠森塑造的角色已不止是像〈大汗推拿〉那些努力掙扎求存﹐他是替我們社會上無人認領、沒有出路的年青一族發出怒吼、哀鳴!
 
 
全劇的粗口滿場飛﹐真的﹐劇中人物他們生存的意義似乎也只剩下講粗口了。我是至欣賞鄭惠森的對白﹐開場時兩個送貨員把手頭上的包裹分區﹐口中不斷唸着「呢包係你嘅﹐呢包我嘅﹐呢包你嘅 ……」我突然覺得我像在聽音樂!這部劇的對白 (包括粗口部分) 確是充滿音樂感﹐有時獨唱﹐或二重唱、或合唱﹐而當其中一個女角用很獨特的懶音去講那個果樹的故事時﹐又像是某種很奇異的吟誦﹐看〈遺禍人間〉我不可能不提到聽覺上的豐富變化。
 
藝術節請到像柏林劇團這樣世界級的表演團體﹐更重要是我們有着像鄭惠森〈遺禍人間〉這樣高水準的創作劇﹐我仍是為香港感到驕傲。
 
 
相關參考﹕香港藝術節《三毛錢歌劇》的宣傳短片 (Youtube)    在土豆的同一片段 (土豆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