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熠熠耀劇院 2014 年 7 月 星島日報
去年是英國 National Theatre(應譯做國家劇院吧?)成立五十周年紀念,籌備了一個大型匯演作慶祝,很多星級演員在台上重演他們替該團演過的名劇片段,亦有新秀演繹他們前輩的經典角色,更在現場播放佷多已逝世的國寶級演員曠世演岀的珍貴影像和聲帶檔案,這個長達四小時目不暇給的盛會,除了 by invitation only 的在座觀眾可親睹,BBC 亦有作即場直播,稍後更在世界各地的影院作「限額」放映,到最終推出 DVD 也是必然的了。
當晚拉幕前由 National Theatre 現任藝術總監 Nicholas Hytner 致詞,說這次是雲集了「The best actors in the country …… and therefore in the world。」,確是豪語,但絕不算誇耀,因為英語演員在現今世上的地位是有目共睹,而演莎士比亞劇磨練出來的英國演員,更可以看成是一個優良的傳統的守護者,說他們是英語演員中的貴族相信亦沒有人異議。
National Theatre(可在前加Royal),和 Royal Shakespeare Company 以及 Royal Opera House 一向被譽為英國三大劇團,由公帑撥款運作,它是在一九六三年由絕對可以稱得上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演員羅蘭士奧利花 (Laurence Olivier) 一手成立,並擔任藝術總監一職至一九七六年,然後被當時聲名大噪的舞台導演 Peter Hall(即女星 Rebecca Hall 的父親)有如政變般逼宮下台,由他取代了藝術總監位置,過程據聞是相當殘酷和不擇手段,不過這類「政治鬥爭」不單止在國家政府層面,放諸四海在任何大小團體也是無時無刻不在發生,弱肉強食,勝者為王乃永恆的真理。
Lord Laurence Olivier 和 Joan Prowright (中站)
一九七六年除了總監移交,劇團亦從 Old Vic 劇院搬到去現時在 South Bank 的新地標,多年來藝術總監已更換了多次,演出劇目超過八百部,範圍十分廣闊,包括希臘悲劇、不可缺的莎士比亞、莫里哀,到較現代的蕭伯納、契可夫、尤金奧紐爾、布萊希特、田納西威廉斯、亞瑟米勒、哈勞品特,以至 Tom Stoppard、Peter Shaffer(香港最近上演《馬》,還有《莫扎特之死》的作者)、David Hare、Alan Bennett(《歷史男生》)、David Mamet 等名家的作品,還有音樂劇 …… 對於劇迷來說,絕對是一張極叫人艷羨的顯赫名單。
既然演員對英國劇壇的成就如此舉足輕重,也如此受到尊崇,在今次的慶典,以前曾在 National Theatre 演出過的演員當然傾巢而出,而且粒粒巨星,絕對稱得上有如登入當今戲劇界的名人榜,即使我對英國舞台劇演員認識不深,但其中有些曾參與電影或電視演出的我都認得,他們在一個晚上同台演出,真是十分難得。
英女皇參觀 National Theatre 五十周年活動與 Joan Prowright 握手
其中叫我驚喜交集是見到垂垂老矣的羅蘭士奧利花太太 Joan Prowright,雖然好像有頗嚴重的眼疾,但仍預先在 Old Vic 劇院(劇團創團時的大本營)錄影了她演簫伯納《聖女貞德》的一段獨白,可能真的是她人生最後一次公開演出了。另外像 Maggie Smith、Helen Mirren、Judi Dench、Benedict Cumberbatch 等都再一次在台上演他們塑造的經典角色,以及 Anthony Hopkins 因有事趕不來,改由 Ralph Fiennes 頂替他演他的名劇《Pravda》中那個像是影射 Rupert Murdoch 的傳媒大亨角色,評論說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演繹方式,但卻各擅勝場,而這些都是只此一次,沒可能有 encore 的賞劇經驗。
Anthony Hopkins 演《Pravda》 Ralph Fiennes 演《pravda》
更令人動容是一些構思得很巧妙的場景安排,把過去和現在交錯,像電視劇《唐頓園莊》裏的老夫人 Maggie Smith,觀眾回顧了在檔案菲林她風華正茂時演出 Noel Coward 的《Hay Fever》,然後再對比在現場她和《唐頓園莊》另一女演員 Penelope Wilton 合演另一折子戲,想到時光飛逝,確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Maggie Smith 昔與今
另外現代英國殿堂級劇作家 Harold Pinter 的名劇《No Man's Land》,由一代名演員 John Gielgud 和 Ralph Richardson(像這些名演員的名字前大都會加上 Sir 或 Dame,他們在他們的國家受到的敬重以及地位何等崇高可想而知)當年錄像和舞台上現場演出互相交替,又或者像羅蘭士奧利花那個年代連錄像都沒有,今次在演《奧賽羅》片段時只能插入了他與 Frank Finlay 演對手戲的錄音聲帶,也勾起「大江東去浪淘盡亅的慨歎。
Derek Jacobi (站) 與 Michael Gambon 現場演《No Man's Land》 Ralph Richardson (左) 與 John Gielgud 首演同一劇
我曾經寫過,和中文的一字一音不同,英文字有不少都多音,甚至很多音,還有尾音,所以很多時一個英文單字發音已可以有不同的節奏,不同高低音調,相對較單調的中文字發音,唸英語台詞是有更多方式和可能性,所以聽高手唸對白絕對是賞心樂事,在這個四小時的嘉年華式匯演,各種不同年代、不同風格的劇種皆先後亮相,加上由「全世界最佳的演員」去演繹,正好印證英語對白在聽覺上的精妙處。香港藝術節曾多次邀請過 National Theatre 帶同它們的首本戲來港演出,像《歷史男生》、《一僕二主》等,下次再有機會,真的不要錯過開眼界享耳福的機會了。
忘記說,這張 DVD 名稱是《National Theatre 50》。
忍不住放與本文無關 John Gielgud 演《王子復仇記》的造型,論者稱他為最有
高貴氣質的 Hamlet,可惜已無法看到他的演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