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ternoon Tea 2014 年 5 月 主場新聞
外地的朋友訪港為他們安排觀光節目近半年已沒再推薦去半島酒店大堂喝下午茶了。
總覺得要排長龍等位(不是四五個人在前面那種,是一條真正的「長龍」)和喝下午茶的休閒 mood 完全不協調。當然半島對它的熟客和住客必然會作出相應的安排,不必跟大隊。最近一位我在印度旅遊時認識的丹麥朋友,花兩年時間環遊世界之後,終於不再任性重投社會,任職投資銀行,經香港入大陸公幹時下榻半島酒店,他約我在大堂聚首就是預先經酒店安排不用等位,當年日日來半島 lobby 報到的方小姐如仍有興致重訪舊地也一定不用等位吧,但對像我沒有 connection 的大眾來說,如果在尖沙咀,又如果想去半島喝下午茶,我寧願上一層樓,在 Verandah 餐廳對出有一處小小的地方都有下午茶點供應,我去過幾次都不用等位,亦一樣聽到遠處傳來的現場奏樂,而且聲浪較樓下微弱,適合談話。
等位人龍
在半島 lobby 喝下午茶另一處令我覺得有點怪異的,就是放眼過去幾乎每張檯都放著至少一座「塔」,一層接一層盛載下午茶「套餐」美點的碟子,令我有如置身在一幢佈景裡面。記得小時候喝下午茶,這些「塔」和「high tea」* 這個名詞好像都仍未出現,是比較隨意散叫 scones 或 finger sandwish 之類,而不是 tasting menu 般「什麽都有一些」。
如果 1997 是分水嶺,似乎這些「塔」和「high tea」都是在 97 之後才襲港,「high tea」的叫法當然非港人發明,我第一次聽到「high tea」是一個旅美多年的友人說的,我估計是美國人率先將這叫法普及化,而香港人照單全收則肯定與那個「high」字的魔力有關吧。
近年遊客入侵半島 lobby 是事實,以我所知早在 N 年前這個必到點已列入每本日本旅遊書,現時國內遊客亦大多要到此一遊旅程才算完整。我並非歧視遊客,自己也有做遊客的時候,假如我在巴黎旅遊時坐在街邊露天咖啡座,發覺前後左右都是遊客,沒有一個是操法語的,也會覺得不是味兒,早走早著,沒興緻久留。所以世事有時真是很矛盾,遊客「攻陷」了一個景點,但最終也是由遊客去承受後果
其實一個城市最有趣最令人著迷之處是在其恰到好處的「mix」,在一個空間凝聚了各式人等,而不是那麼的單一化,才顯出其魅力,到此一遊才算得上是一次難忘的經驗。
忽然我明白爲什麽我仍懷念八十年代香港的 disco 風貌,它真的有著多姿多采的 mix ,在一個熱鬧擠逼的晚上,什麽人都來了,上至紳士名流(像周啟邦夫婦、趙世曾……)、明星歌星(陳百強、梁家輝),各類設計師(施養德、Ragence Lam )、廠家、專業人士、還有髮型師、模特兒 …… 會與身邊的洗頭仔、Boutigue 妹、office boy、黑道中人膊頭踫膊頭,沒有身家不要緊,只要在 Vidal Sassoon 的 modelling night 免費剪染到一頭最時尚的髮型,只要打扮得別出心裁加上青春無敵,那晚就是 god ,哪怕只不過是幾小時,也總會帶來眾人平等的錯覺。
聽我那幾個已開始出來蒲的侄兒說,現時的 clubs 階級觀念極濃,中環一帶最時尚的 clubs 如果你不是那個階層的人,就算給你入到去也會渾身不舒服,當然如果你是靚女,又如果你有自信、勇氣和抱著破斧沉舟的決心,還是絕對可以闖進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