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遊世界                                                                           202010                    號 

 
 
疫症隧道至今仍看不到出口,只好繼續留在家用腦袋去旅行,想想就當去咗,同時又回味過去幾年上不同遊輪過的慢活日子,連在甲板上吹海風喝咖啡如此平淡的日常都緬懷一番。
 
 
當然亦憶起船上劇院的娛樂節目,我訂的多屬中小型船隻,演出的規模自然遠比不上巨型遊輪,但由於場地較小,可近距離觀賞也是bonus。其中有些遊輪在旅程快終結前會搞一場員工表演娛賓。在海上工作的,除了主管級,大部份都是來自較貧窮的國家,例如東南亞的菲律賓、印尼、支那半島、印巴、還有中南美或前蘇聯旗下位於中亞細亞的小國……於是看到不少富「民族色彩」的歌舞表演,例如菲律賓的竹竿舞、高加索舞、印尼民歌《梭羅河畔》等,都令我憶起小時候很多中小學校在課餘會開辦些「土風舞」班,甚至有校際比賽,現時似乎都已成絕唱了。
 
船上員工表演
 
上世紀中葉仍屬一個較簡單的年代,一般人對生活要求不高,容易滿足,「出國旅遊」即使在先進國家仍算是奢侈活動,「異國風情」對大部份人來說都止於嚮往,沒可能夢想實現,所以以前很多歌舞片總會安排連場「環遊世界」式的歌舞以饗觀眾,六十年代港產片像由林黛主演的《千嬌百媚》,葛蘭主演的《教我如何不想他》皆以雞尾式表演不同民族歌舞為賣點。
 
〈教我如何不想她〉葛蘭在世界地圖上漫遊
 
記得去到七十年代後期,Bette Midler推出唱片《Live at Last》,是她台上演出的現場錄音,其中一個名《Around The World》環節,同樣將世界各地歌舞串連,但已變成是刻意去parodycamp,拿上輩人虔誠鍾愛的光影歌舞世界來開玩笑。
 
在郵輪看員工表演他們國家為最人所識的歌舞,竟湧出一陣久別重逢的欣喜,也是一種懷舊吧。
 
的確,在旅遊尚未普,見識各地風土人情主要還是靠電影和電視,約一九六O年有一部叫《歐洲夜生活》(European Nights) 的紀錄片在香港上映就轟動一時。
 
 
我記得我父母帶同我去旺角亞皆老街近彌敦道那間剛開業不久,外觀十分摩登、漂亮 (座位可以自行滑上滑落) 的新華戲院觀看,具體內容已記不起,大都是介紹歐洲多個大城市的「夜生活」,主要是一些著名夜總會的表演節目,包括雜技、魔術、趣劇、各類歌舞,當中不乏「艷舞」,賣座自然鼎盛。
 
旺角新華戲院
 
現時還有人看過,或知道什麼是脫衣舞嗎?以前性觀念和道德尺度遠比近年保守,但保守往往有保守的樂趣,女性露兩點可不是話露就露,總要找某種迂迴曲折的方式呈現,禁果可不是隨便嘗到的。脫衣舞在西方曾風行近百年,最初法國紅磨坊一帶興起肯肯舞 (Can Can) ;揭起裙踢大腿已大逆不道,當年表演肯肯舞曾屬違法,隨時有警察來封場拉人。
 
到了三四十年代,脫衣舞已遍地開花,高中低檔各適其適,在《歐洲夜生活》推出時,脫衣舞幾乎已是夜總會必備節目,大膽程度則視乎每個國家、城市尺度而異。
 
 
我不明白我父母為什麼帶我這個十歲小孩看一部出現連場脫衣舞的影片,當中有群舞也有單人,有些更添些少故事性,起碼會花心思去䃕造一個脫衣環境,帶出誘人氣氛,至今仍記得有一場那個舞孃在風雨交加之夜回到昏暗寓所,在閃電雷聲下若隱若現將身上的衣物一件一件脫下……另一幕有如川劇變面,女主角看不出原來戴了很多個胸圍,然後有人向她開槍將胸圍射下,怎料射了一個還有一個……這些畫面一直印在一個十歲小孩的腦海。
 
這部紀錄片相信在世界各處都賣座,跟住再推出一部類似的《世界夜生活》(World By Night),父母又一次帶同我去看,之後還有續集。
 
 
然後在一九六四年有一部《非人生活》(A Dog’s Life,又名Mondo Cane) 面世,接近獵奇片種,主力搜羅世界各地奇風異俗,不少更屬殘酷。片中有一幕大概是在一間 gay bar拍攝,拍到男摟住男跳舞,旁白卻隻字不提同性戀,就當是當地的「奇風異俗」來包裝,觀眾也是用嘖嘖稱奇的眼光來看,確是一個單純的年代。
 
〈非人生活〉中一幕男男共舞
 
現時我們的生活基本上已差不多要乜有乜,反懷念以前滿足於些少的擁有,最近在某餐廳見到餐牌有Baked Alaska,那是小時候傳說中的高檔至尊甜品,曾幸運有機會吃過數次,對其美味至今未忘,再一次見到這早已被淘汰的甜品重現在餐牌,馬上柯打大概也是懷舊心理作崇吧,但端過來時見到雪糕上燃起火焰已沒有兒時的興奮,嘗了一口更有想放棄不吃下去的念頭,有些東西或許永遠留在記憶中更珍貴。
 
Baked Alas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