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大小怨 --- 我們都是吳正元 —— 岑建勳 (約瀚)         1981 2        號 外
 
 
                                                                   從一個影視迷的 blog 找到 70 年代吳正元的照片,此其一
 
每次碰到吳正元,總有一種感覺,這個人為什麼這麼怨?
 
然後我反問我自己,吳真的是那麼怨嗎?是什麼原因令我有這種感覺呢?是她的髮型加上略帶疲乏的面容產生的化學作用麼?這種幽怨味道,從哪裡帶回來的呢?或者說,是我自己心理作祟?但又顯然不是,總不成鄧小宇和我 (與及多許多其他朋友)都一樣心理作祟;再說,吳正元具備的幽怨氣質,縱使是特別明顯,你卻放仿佛從不少人身上感覺到,於是我再入思索這個被吳正元刺激起的問題,然後,我下了結論:我們都是吳正元!
 
我並不是學古龍亂玩文字遊戲,吳正元就是吳正元,很簡單;我說我們都是吳正元,意思明顯不過;我們在吳正元身上看到的幽怨,其實在我們這批四、五字頭的一輩身上都看得到,吳正元之成為殿堂人物,只不過是她的外型實在特別突出(因而特別怨),而我們這些同樣屬於「怨人」的同類,卻有時懂得怎樣掩藏自己、或者用其他較為隱晦的方法去表達自己的「怨」,如果你誠實的去自我檢驗一下,你會同意我。
 
                                      此其二,右是最近 (2011年11月期間) 留言板好幾次提到的張淑儀
 
當然我不是說全部接近三十或三十出頭的都「怨」,假若你只懂得混混沌沌地生活,你不會「怨」;舉個例,以煲湯給晚上放工回來的丈夫喝為人生唯一指標的人通常不「怨」(沒湯可煲的更有機會),我不用提南紅,她有楚原加上高力洗衣粉已經足夠令她遠離「怨人」的行列。既然他們這樣幸福,我亦無謂打擾他們,就讓我們集中談那些「怨人們」。
 
要一下子把「怨」的意思直接說清楚很難,簡單地刻劃各類型的「怨人」亦是,《號外》的讀者自會運用豐富的想像力加以推廣,意會是你能夠明白的鑰匙。
 
                                                            19?? 年的白韻琴
 
我的意思是,白韻琴有次對我說:「我現在每天坐在一間二千多呎的屋子裡,一個人,對著這麼大的屋子 ……。」又好像數個月前亦舒會突然搖個電話來:「我知道你們都覺得我很煩,整天打電話給你們,你知道嗎,我不敢拿朋友家裡的電話號碼,我怕自己會半夜三更忍不住周圍打電話找人談話……」比較不那麼明顯的情況是鄧小宇出了名的「電話談天」,很多次我打電話到他的公司,接線生總是說「Peter 在講電話 ……」;我想當鄧小宇寫那些「永遠渡假」的女人時,他的感受是異常地深刻 …… 我應該說,是異常有同感的。
 
            1978 年盧玉瑩鏡頭下的藝術家郭孟浩,不知她按快門時又有著什麼的感覺?
 
又譬如盧玉瑩,她和她那幾乎是無處不在的攝影機,我們一些朋友老是在猜想,當盧玉瑩擺好姿勢,把攝影機朝你的面上直推,然後使勁地按下快門那一剎間,她的感覺究竟是怎樣的?我們真的很想知道。至於錢瑪莉和顧西蒙這一對,雖然單以「怨」來形容他們的心境是絕對流於淺薄,但他們也不能逃離這個天羅地網。
 
不過在我的心目中,「怨人」亦要分班數;粗略來說有「高」、「低」、「大」、「小」四類之分。
 
「高怨」是指「怨」得來自然,但又不故作含蓄那一批,如果他們的表現方法含蓄,無論是周圍八、或者半夜起床寫日記,都是出於自然的含蓄、而非做作的含蓄;這就是「高怨」。相反,唯恐天下不知道自己「怨」,因而無時無刻不努力地保持「怨」型像、樣版的那些人,雖然亦算是怨,卻只是「低怨」;最典型的例子是孫泳恩(那個孫恩!)我不明白,為什麼孫泳恩一定要保持她那毫不使人動心的攝影前的事業女性「甫士」(pose)但又不時公開地提及她那完結了的婚姻?難道她真的以為這樣就是「怨」得來灑脫?難道她真的以為這樣便能幫她昇到 “Fake Dunaway” 的級數?我說的是自然,孫泳恩,是自然,而即使你把你的眼睛再平面地擴展, sorry孫泳恩, you are still out!
 
                       Faye Dunaway 在電影《The Eyes of Laura Mars》演攝影師,盧玉瑩拍照時也是這模樣嗎?
 
和高低兩怨比較,「大怨」與「小怨」之間的分野線便容易劃分得多,「高」、「低」兩怨之間的分別是質上的,絕對不能含糊,而且要仔細觀察才能分別得到; whereas「大」「小」是量上的分別,你分得開「高」、「低」、「大」、「小」便簡單不過。譬如說方盈絕對是「高」,但她只是「高怨」中的「小怨」;吳正元則赤裸地是「高」中之「大怨」,沒有懷疑至餘地。
 
                         狄娜照顧據稱為她自殺的李志中                                                                           劉家傑與狄娜
 
如此類推,你會明白應該把劉家傑放在什麼位置,你不會把李志中和他平排,所以劉家傑永遠不會追孫泳恩 —— 雖然李志中, for different reasons亦不會。正如正與邪的人物,「怨」與「不怨」之間亦有中性,這些是「費事怨」與「欲怨不能」。
 
                   任職 TVB 天氣女郎時期的林燕妮
 
「費事怨」相當少數,他們幾乎接近「不怨」,他們的問題是有時身不由己,屬於客串性質。基本上這些人不想「怨」,但既然本身具有「高怨」的優厚潛質,間中參預「怨」的 glamour 亦無傷大雅(你同意嗎?林燕妮)。「費事怨」們一是不「怨」,要「怨」則例必「高怨」,冇得傾。至於「欲怨不能」,他們的毛病在於不甘心,不肯安於煲湯,死都要老公讚湯好,又要給孫泳恩的飄然衛生巾廣告引誘,以為飄然衛生巾一定好過玉扣紙,慢慢他們的習慣從看《下午茶》轉到看《貓頭鷹時間》, 「低怨雙寶」之一的(另外一個是孫泳恩)張瑪莉竟然成了他們學習「怨」行的老師,《貓頭鷹時間》變了教育電視。但你得知道,陳嘉儀,你的「怨」其實只適宜熒光幕;而張寶之,無論你明不明白我在說什麼:don't bother!
 
第一屈港姐 (1973 年) 孫泳恩在 2009 年替美容院做 Botox 代言人                也是港姐 (1975) 出身的張瑪莉
 
但除了這些小型的煩擾,「怨」的 glamour 仍然會在「高怨」們之間散出,「不怨」們則會繼續南紅下去。
 
至於吳正元,我們但願她會更進一步發揮她的潛質,把「怨」帶到一個更高、更廣泛的領域去,我實在想不到有更佳的人選去擔負這個任務,鄧小宇,你想到嗎?
 
                                    2005 年的吳正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