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社運最前線的民歌手 —— Joan Baez 2016 年 2 月 立場新聞
剛舉行不久的 Joan Baez 75 歲生日音樂會在香港沒聽到甚麼媒體或個體提及,或許也屬意料中事,她確是和現時隔了很多代的音樂人了。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她絕對稱得上是「民歌天后」,不過香港當年的民歌愛好者大都比較喜歡像 Peter Paul & Mary 那類易入耳、易消化的民歌,而不是 Joan Baez 政治訊息強烈的樂曲。
與 Bob Dylan
她初出道時男友是 Bob Dylan,可能因此唱過不少他的作品,她本人曾全程投入黑人民權運動,與馬丁路德金等人並肩抗爭,也是當年音樂界中反越軍最投入最激烈的一員,1969 年舉行了三日三夜歷史性的胡士托音樂會,她深夜出場,一個人撥木結他彈唱一首《Joe Hill》,在紀錄片看到,至今依然難忘 ……
與 Martin Luther King Jr
點入 Joan Baez 的 Facebook 看到多篇轉載有關今次這個在紐約市 Beacon Theatre 舉行的音樂會的報道,其中一篇開端時引用詩人 Robert Frost 曾經講過:“I never dared to be radical when young for fear it would make me conservative when old”。跟住文章寫:Joan Baez is Exhibit A that Frost was wrong。
的確,Joan Baez 從來都是 activist,社會運動的先鋒,她站在弱勢社群,站在被剝削、被欺壓的一邊,對社會上各種不公義作出抗爭,即使千禧年後年過六十依然活躍,奧巴馬出任總統曾邀請她往白宮獻唱,而她更積極參與佔領華爾街、國際特赦組織,墨西哥非法移民人權等運動,75 歲,依然走在社運的最前線。
今次生日音樂會的形式以與多位嘉賓合曲為主,對某類樂迷來說絕對是星光熠熠,像 Jackson Browne、Mary Chapin Carpenter、Judy Collins、David Crosby、Emmylou Harris、Indigo Girls,還有 Paul Simon 等等,他們除了是與民歌音樂多少扯上關係的資深音樂人,相信都是認同她的政治理念的同路人。
與 Paul Simon 合唱《The Boxer》
從選曲的名單可以看出 Joan Baez 近年的政治取態以及對她自己創作生涯的回顧,除了她最 hit 的 “The Night They Drove Old Dixie Down” 和 “Diamonds and Rust”,Rundown 第二首歌 “There But For Fortune” 可是我一生第一次聽到的 Joan Baez 歌曲。
事緣我曾在《偏見與傲慢》書內一篇有關陳韻文的文章已提過;我唸中二中三的時候,每天下午放學後就伏在收音機前聽電台點唱節目,當年要聽歌可不似現時隨時可聽到那麽方便,很多人習慣寫信去電台的點唱節目點他們想聽的歌,節目主持人會讀出其中一些信件:xx君點俾xx君收聽 …… 之類,有時除了加句:祝佢生日快樂,又會講:請佢留意歌詞,其實不少人是靠「點唱」向對方示愛。
有一次陳韻文在她主持的點唱節目竟播了只有三封點唱信的 “There But For Fortune”,那一刻我第一次聽到 Joan Baez 的歌聲。以後我一直都有留意她的作品和動向,她亦一直成為我的偶像及 role model。
在美國唸書時有不少憎厭她反越戰的保守人士稱她做 Joame Phonie,說她虛偽、「抽水」,但如果經過了幾十年,當她那種「激進」、「抗爭」的思维在美國早已不時尚、早已缺乏市場價值的時候,她仍不妥協,仍堅持她的信念及一貫走的路,我相信假如不過是 phony 是絕不可能捱到今天的。
美國公眾電視台 PBS 已將她的 75 歲生日音樂會錄影下來,在今年六月份播出,或者我們也能從某處渠道看到也說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