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禮和打賞 2012 年 11 月 望
送禮是大多數人的人生中必定需要做的事之一。
禮物基本上有象徵性的和實質性的兩種。不同文化的社會有不同送禮的標準。就算是同一文化,在不同的時代會出現不同的尺度。
現代的中國人,無論是國內,香港或台灣,從中秋到過完春節是一連串的送禮時光。
中秋是最容易的,因為月餅是基調。上海的肉月餅十分好吃,又便宜,送熟人可以,但拿不出手。冰激淩 (雪糕) 做的月餅也很可口,老少咸宜,但是必須即買即送,以免它融化。當然,它也不便宜,所以當代主流的月餅還是廣東月餅。月餅盒內含有心思的,其它特別加入的各種卡和金銀財寶都和主流送月餅無關。
送月餅是好事,把盒子打扮得漂靚也是應該的,但過分的注重外包裝,實不環保,加上外面還加上個袋子,更是浪費資源。
聖誕節是一個宗教假期,但近幾百年已成為商人推消產品的重大日子,連非教徒也把它作為一個傳統,尤其是英國及曾做過它殖民地的地方,包括美國,加拿大,香港,星加坡和澳大利亞。
買聖誕禮物對英國和其影響過的地方十分重要。有些公司還特設「聖誕節購物日」(Christmas shopping day)給員工放一天購物日。
以倫敦來說,就連周邊城市和鄉村的居民都會騰一天出來逛牛津街(Oxford Street)。牛津街上有一家全英國最大的百貨店 Selfridge’s,裡面保羅萬有,也有深受愛好的 John Lewis 總店和瑪莎百貨(Marks & Spencer),街頭兩尾有兩家大型的多層旗艦店),基本上一天是走不完的。由於這些店都很實惠,需要買多樣禮物的人士都可以從中找到合適的選擇。
Selfridge's
牛津街是最基本的。就算自己家就在鄉鎮的瑪莎百貨旁邊,購物者也會到那裡再走一趟,到底存貨的多少和選擇大小不一樣。經濟條件好的,差的都會去。但是英國的百貨店的擁擠到底和中國不一樣,再擠也不會水涉不通,最多到處排隊而已。反正,排隊是被公認的英國人「國民消磨時間的習慣」(national pastime)。
一般人以牛津街為重頭戲。能有一天逛牛津街而滿獲載而歸是很多英國人和到英國購物者的願望。有身家的人只以牛津街為基本購聖誕禮物的一個主要選擇。
由於非東方人的聖誕禮物可以只是一塊肥皂,許多廉價而可愛或實用的物品都很受歡迎。他們一般人的禮物如香港人的過年紅包,每人都給,但每封都是10元至30元不等. 至親才會給大的紅包。所以樹下的禮物多是不一定要花很多錢的。
一般中國人到倫敦都喜歡到 Harrods 一遊。值。它裡面有多個廳都是很具特色,是另一個天地。年輕人走不累,有購物心思的人也不會累,遊客來過一次也就夠了。我最喜歡的是它的瓷器部,品牌多,貨品的樣子也多,東西很全,害我家裡堆滿了多套不同製造商的茶具和餐具,有些,一年用不上一次。哈哈。
Harrods
倫敦的 Bond Street 更是值得重量級消費者走一遍的好地方。它位於倫敦最高級的區域 Mayfair。除了該有的品牌之外,它還深藏著各種頂級的訂製百年老店。為英國皇室偏愛的 Garrard 珠寶銀器店就是其中之一。它至今在大中華區沒有設店,聽說它必須在市場運作和御用層次之間作出它的權衡。真的不容易!
Bond Street
我認為,中國人送聖誕禮物作為一個國際式的傳統,無妨。但提議效仿英國人,以「意思意思」作為精神,大家高興為前提。而不是一般廣東人的「人情緊過債」—— 就是送禮比還債還重要!
真正的中國人傳統送禮季節在於農曆年底,就是春節前,而不是拜年那天。拜年只需帶上輕便的能吃或能喝的小禮物(以前還有香煙,現在不能了),即可。小輩孝敬長輩是應該的。長輩封大紅包也是高興的。
老式人是年底送禮,年夜發賞錢紅包和小孩壓歲錢,新年發拜年紅包。現在的社會,沒有真正的規矩,到哪裡就按哪裡的做法。在香港,夫妻倆封兩包,到上海,就一包。香港隨意,上海的底價是100元。
年底送的禮一貫是雙的。全只火腿,酒,干貝,海參,年糕,粽子,糕點等都是上海送年底禮的好東西。香港是廣東口味,干貝,冬菇,螺片,鮑魚 …… 數不完的海中乾貨,都是送年底禮的好選擇。
會在年底送禮的人是極懂規矩的中國人,會打賞的更是僅少見了。絕對是上檔次的大戶人家出身的人士才會懂這一套。不僅是主人家,現在或曾在大戶人家打工的成員更是心裡十分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