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派本地靚人 陳冠中 1984 年 1 月 號 外
香港人靚咗好多﹐看看白領們的西裝﹐後生仔的便裝﹐及狄波拉謝賢的時裝﹐就可知此言不假。
但當大圍好樣了之後﹐我不禁想到﹐每個社會必有的一小撮特靚分子﹐他們現在又用什麼面目見人呢?他們一定不會甘心被群眾追上﹐一定會另出奇謀﹐以偏鋒異相來啟發我們﹐區別自己。
追縱下發覺特級靚人們的近期儀態姿勢﹐可分四派﹐即﹕雕像、Bitch、恐佈分子及頑童。
1. Sculptures
雕像派亦可謂溫和派、斯文派﹐他們大多陰聲細氣﹐說話慢條斯理﹐見人微微點頭微微笑﹐不會太親熱﹐更沒有大動作﹐他們樣樣要 low key﹐講究調和﹐重視姿勢多過演技﹐non-dramatic (見電影「花城」)﹐最忌過火﹐近雕塑及視覺儀態藝術而厭惡較喧嘩的敘事藝術﹐相信 sensitivity 而不信任 passion﹐大部份時候太疲倦 (最怕精力充沛幹勁十足的儀態﹐故與 corporate culture 成對立)﹐略傷感﹐似乎生存在這世界及要與日常眾人保持友善已是太吃力的任務。雖然重視 posing﹐但卻痛恨無故突出自己的美感暴發戶﹐故此可說奉行克己唯美主義﹐偶爾淪為 aesthetics of boredom。
2. Bitch
與雕像們大異其趣﹐但往往卻互為密友。Bitch 們特點是社交場合見到你﹐先親熱地「呀哎」一聲﹐好像見到你使他驚喜交集﹐往往隨即擁抱甚至吻面。全接觸是 Bitch 的特點﹐不單拉手拉身﹐說話亦隨來﹐絕無冷場﹐話題則先互讚對方美麗﹐facial 收效之類﹐繼而越八卦越投機﹐但必須言不及義﹐無傷大雅﹐一邊談話一邊眼望四方看看有沒有更佳打招呼對象﹐對人歡笑﹐有苦自己和血吞﹐show must go on﹐是演員材料﹐社交必備﹐主人最歡迎的客人﹐大動作多些毋妨﹐不成目光焦點就不如死咗佢﹐待人親熱朋友必多﹐且要一視同仁地親熱﹐笑臉常開﹐逢人都贈一兩句讚美話﹐vain vain 地﹐人人愛你﹐你愛人人。Bitch 是香港社交棟樑﹐令繁榮生色不少的活躍分子﹐他們奉行的是 aesthetics of camp。
雕像與 Bitch 是本地特靚唯美人士主流。以下是兩支流﹕恐怖份子及頑童。
3. 恐怖份子
穿 monotone 褪色服裝﹐冇性別﹐侵略性的不睬人﹐不笑﹐面無表情﹐眼厲厲﹐充滿恨﹐利用 politics of gaze 望你一眼﹐使你打冷震﹐以為自己犯了大錯﹐當堂自卑不敢挺直。善用 art of non-communication 來表示有深度﹐厭惡任何炫躍性的布爾喬亞事物﹐主張 minimal﹐堅持 high modernism﹐奉行 aesthetics of silence。
4. 頑童
除他們外﹐其餘人等皆被認為 squares。頭童風格上﹐永不變成人﹐嗜新奇如命﹐吃 trash 為生﹐衣飾是大玩笑﹐行徑是永遠遊戲。頑童分 violent (如 punk) 及 harmless (如 I.W.) 兩種﹐幸而在香港﹐後者才有市場。奉行的是 aesthetics of kitsch。
據我觀察﹐娛樂圈及洋行年輕行政人員們﹐雖然努力扮靚﹐然難成正果。特靚唯美人士﹐往往是時裝及有關行業 (如設計) 出身﹐美是他們唯一的事業﹐值得去冒險﹐不惜走險著﹐以閘住一般人的挨近。反觀一般人﹐包括肯花錢的行政人員及娛樂界﹐但求靚靚地就夠了﹐不會鑽牛角尖﹐更不願將形象作賭注。這之所以﹐我們永遠要向某一小撮特靚人士馬首是瞻﹐因為他們付出了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