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ropolitan Life            19807          號外  

 

 

 
它不是每個人都愛看的書,這正是我喜愛它的原因。 
 
幾個月前﹐圓圓在她明報專欄說她完全不欣賞這本「都市生活」﹔我一點也不驚奇﹐Metropolitan Life 裏面的 decadencesnobbery、自嘲和 camp﹐不是每個人所能接受的﹐不過當時這本書在香港仍未有得出售﹐所以我沒有將它介紹和推廣﹐最近替號外寫音樂的稻草人 (他自己那本是託朋友在紐約買的。) 告訴我﹐已經開始在本地的書局見到它﹐我一聽見之後﹐就急不及待﹐馬上在這裏大力吹噓﹐將這本書公諸同好。 
 
Metropolitan Life 的作者是一個叫 Fran Lebowitz 的女人﹐幾年前我看「安地華荷訪問」雜誌 (Andy Warhol's Interview) 時﹐已經開始留意到她的名字、和她的專欄 "I Cover the Waterfront"﹐但當時我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那些 BP *訪問 BP﹐對其他的文章﹐不免有點疏忽﹐所以一路都沒有好好去看她究竟寫些甚麼東西。直至有一期﹐我無意中見到她的題目 —— How Not to Marry a Millionaire﹐覺得頗為吸引﹐便仔細閱讀下去﹐一邊看一邊感到其味無窮﹐過癮之至﹐竟有如獲至寶的欣喜。 
 
 
那篇文章大約寫於希臘船王之女姬絲汀娜下嫁蘇聯平民那段時期﹐Lebowitz 覺得現時的富豪、望族已開始厭倦了他們的圈子﹐而轉移對勞苦大眾發生興趣﹐於是她便寫了這篇指南式的文章﹐去指導那群有錢人怎樣去結識些窮等人家。 
 
她教他們要出入些甚麼地方﹐去些甚麼地區﹐應穿些甚麼衣服﹐找些甚麼話題﹐如何去適應窮人的生活方式﹐介紹他們的習慣、口味、術語等等等等。 
 
當然﹐你不能當她是認真的﹐否則的話﹐你會覺得她討厭、乞人憎、無聊、多餘、而且 sickening﹐但她並不是真心去鼓吹貧富懸殊﹐或階級觀念﹐她只是在玩遊戲﹐和現有的階級制度開一個玩笑﹐她沒有存心去傷害任何人。 
 
She is simply having fun﹐而我作為一個讀者﹐就完全被她攪到笑刺肚皮。 
 
自此之後﹐Fran Lebowitz 便變成一個富有魔力的名字﹐我亦成了她的忠實讀者﹐跟著有一期﹐她寫一篇"Notes on Tricks"更加奠定了她在我心目中的地位。 
 
Tricks 者﹐是美國的 slang﹐意思是指被富裕人士所養起的年青俊男美女﹐此術語在同性戀的圈子中特別流行﹐今回 Lebowitz Susan Sontag 那篇經典作 "Notes on Camp" 扮了一個鬼臉﹐弄出這篇 "Notes on Tricks"﹐用 parody 的手法﹐學足 "Notes on Camp" 的格式﹐煞有介事地去分析 tricks﹐八卦抵死之餘又作出個很學究的模樣﹐讀過 "Notes on Camp" 的再看這篇 parody 固然會忍俊不住﹐未看過 Sontag 那篇文章﹐單看現時這篇﹐也一樣能夠得到無窮的趣味﹐最重要的是 Lebowitz 觀察入微﹐見解精僻﹐文筆生動鬼馬﹐將一種社會現象分析描寫得詳盡深入之餘﹐又有極高的娛樂性和幽默感﹐實在難得之至。 
 
跟著﹐我看到她文集 "Metropolitan Life" 的全版廣告在「安地華荷訪問」雜誌出現﹐設計十分吸引人﹐廣告登了她一幅半身照片﹐照片的背景刻著 author 一字﹐那句宣傳的口號是 —— You've seen the author now read the book﹐我個人極之欣賞這個廣告的構思﹐於是對這本書立刻留下印象。 
 
 
問題是﹐在甚麼地方才可以買到這本書﹖我找過香港幾間大書店都找不到﹐去年我去羅省﹐在 Westwood 附近的書店找﹐也找不到 ( Grace Jones 第一張大碟Porfolio 也找不到)﹐等到今年初我去紐約﹐才發覺原來連 paperback edition 都已出版了﹐便馬上買下﹐ (紐約不愧為紐約﹐Grace Jones 的唱片也是一買就買到了﹐真是沒話可說。
 
於是﹐我立即連唐人街朋友借給我的天龍八部也擺埋一邊﹐一口氣把整本 "Metropolitan Life" 看完﹐發覺等了這麼久﹐依然是值得的﹐Fran Lebowitz 並沒有令我失望﹐她以前在 Interview 寫的文章大部份都收集在這本書裏﹐每篇都不算太長﹐充滿趣味性﹐裏面字與字之間發散出來的那股 cynical 味道﹐正中我們這群﹐對甚麼事都看不過眼的人的下懷。 
 
Metropolitan Life 顧名思義﹐是大都市生活中的點滴﹐雖然 Lebowitz 是以紐約那個很 chic 的階層為背景﹐但任何一個「國際曝光」、對潮流敏感、熱愛都市文化的人﹐看後都會得到共鳴。 
 
全書的內容很廣泛﹐但凡在都市中見到的、遇到的、碰到的﹐它都有觸及﹐Lebowitz 嘲弄了、批判了、奉承了、諷刺了都市人的種種思潮、習俗和 hang-ups﹐從簡單如跳字錶、袖珍計數機、有字或圖畫的 T 恤、CB 對講機、情緒飾物 …… 以至比較共產國家和紐約客購物力、贊成或反對生養孩子、jet set 福爾摩斯、屋主訓練班、野心兒童職業輔導、的士高儀態 …… 她都一一發表了最尖銳、最 hilarious 的論調。 
 
風格上﹐Lebowitz 有點像三蘇的怪論﹐但他們之間最大的分別除了是代溝之外﹐是他們的立場﹐三蘇論的都是些街知巷聞的新聞﹐他寫作的觀點和對象都是普羅大眾﹐三蘇成功的地方是他具備了一個升斗市民所缺乏的幽默感﹐風趣地道出了他們自己無法表達得如此生動的論調﹐看三蘇的文章有時你會覺得很得意﹐但你大概不會感到有太大的滿足﹐因為這種「得意」是你和幾百萬市民共有的感覺﹐一點不 exclusive 
 
舉個例子﹐三蘇很可能會用很風趣、很抵死的筆法寫一篇「同性戀流行的原因」的怪論﹐但 Lebowitz 卻跑到最盡﹐然後轉過頭回來﹐在「都市生活」中寫了一篇分析現在都市興起異性戀的原因。 
 
普羅大眾是 Lebowitz 極力避免的東西﹐她故意高人一等﹐將自己擺在一個我們每人心中認為是很高的階層﹐一個 chic、很 snob、很腐化的位置﹐然後用我們心中想當然那個階層的觀點去嘲笑所有的事物 (包括了她本身那個所謂高階層的一切 value 在內)﹐由於她所持的觀點與角度﹐故此我們讀她的時候﹐就會覺得她的文筆、思路、作風與我們平日看的文章有很多的不同的地方﹐令人耳目煥然一新﹐好像她一語道破了我們想講了很久﹐又慌死不能引起別人共鳴的心事﹐得到一種小圈子式的快感。 
 
全書妙語連珠﹐亦是我心愛它的原因。關於戶外﹐她說﹕ To me the outdoors is what you must pass through in order to get from your apartment into a taxicab。對於那些寫住字句的 T 恤﹐她又說﹕ If people don't want to listen to you what makes you think they want to hear from your sweater﹖講到內在美時﹐她認為﹐如果別人看到你的內在美﹐不是說你有吸引力﹐你只是 leaking!這類文字充塞全書﹐令人目不暇給﹐當然﹐很有可能你會完全不覺得它們有什麽可笑的地方﹐我只能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但正如我的題目所講 Metropolitan Life 不會是每個人都愛看的書﹐如果你討厭都市﹐不愛繁榮﹐你肯定對它不感興趣﹐此外這真是一本很腐化、很糜爛、對人類的前途完全沒有半點貢獻的書﹐所以純情的、正義的、思想進步的、努力不懈、求知慾強的人大概都不應該看它﹐以免他們讀完之後大動肝火﹐悲嘆人類沉淪墮落。 
 
但假如你對號外不反感﹐甚至喜歡﹐假如你有 humour 去欣賞黃夏蕙的美麗﹐或蕭若元的才華﹐我相信你會喜歡看 Metropolitan Life﹐甚至你得到的樂趣會比我更多。 
 
* 按:BP!一個多過時的時髦術語。Beautiful People 是也。 
 
 
                         More quotes from Fran Lebowit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