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香港資料庫                                                                          201711                      星島日報

 
 
在互聯網的世代,No Man is an Island,但凡可以想像到的興趣和嗜好,在網上必然找到早已有同路人發起了群組,而且遠不止一個,所以懷舊,或者將範圍再縮窄些,懷舊香港,已屬相當熱門大路的情懷了,可惜懷舊,無論視或聽,只能靠曾經紀錄下又仍未毁掉的資料,沒拍攝的景物就一去不復返,沒法再找回了。所以無論有幾多懷舊網站都是塘水滾塘魚,各自在一個不可能再擴張的「資料庫」中尋覓,找不到的遠遠比找到的多,挺多只是我們記憶中的一鱗半爪吧,但現時能夠一按就可以從掌上手機重溫昔日情景,比十年或更久以前已是天堂了。
 
 
幾年前岑建勳一次很興奮說他找到一個神通廣大的社交平台站,香港甚麼古舊東西都給網主找到上傳與眾共享,真是我們這些懷舊人的寶藏。他雀躍的心情我完全理解,我們確實「餓」了太久了,我和他都是屬紙媒體、電視年代成長的人,理論上現時找到放上網上分享的文物一直都存在,只不過沒有公開平台分享,像很多舊報章雜誌可能收藏在某些圖書館角落封塵,但現時一旦有心人找到放上網,不費吹灰之力安坐家中已看到,像小思年前將上世紀五十、六十、七十年代的《中國學生周報》上架,讓當年的讀者或後人可以去重溫、重新評估這個神話,確實功德無量。
 
除了岑建勳介紹的《香港昔日情懷》(《The Good Old Days of Hong Kong》),我斷續在社交平台都碰上多個性質類似的網站,發放大量和香港有關的舊照片及錄像,包括不同年代的街道、人物(當中有名人和不知名人士)、景色、建築、歌曲、影視劇照,以至日常衣食住行的各種風貌,有些遠在我出生前,有些則屬久別重逢,皆十分珍貴。
 
 
把珍藏上傳
特別在香港這個地方,市容變化速度實在驚人,歐洲大部分城市隔幾十年重訪幾乎都無甚改變,例如佛羅倫斯,我首次踏足是一九七五年的背包流浪之旅,一九九年重臨,到去年又第三次再訪,但現在我腦海中三次的印象幾乎可以重疊,外觀不覺有大分別,但香港最Iconic的地標中環舊滙豐大樓可以毫不留情消失,不少更新、更龐大的建築物,即使好端端仍Fully Function,像希爾頓酒店、新世界中心,也因發展商看到商機,話拆就拆,實在可惜,所以格外珍惜任何保留到香港以前風貌的文物及視像,填補集體記憶的留白。
 
滙豐銀行和希爾頓酒店都拆卸了
除了《香港昔日情懷》,我還追蹤了《舊時香港》,它的社交平台先前的封面照前景是從文華酒店(以前沒有「東方」在中間)頂樓的巨型招牌,再看到後面港島中環半山的景色,構圖美得醉人,香港當年不愧有「東方之珠」的美譽。
 
 
另一個名為《香港昔與今》則很有心思,除了上傳舊街景,還特意去同一地點,在同一角度再拍現時的樣貌作新舊對比,出心出力,十分難得。
 
香港昔舆今 Facebook 網頁將香港昔與今合併的圖片
 
曾在香港生活過的外國人也組織了一個《GwuloOld Hong Kong》的網站,從外國人的角度看老香港,他們的照片很多都呈現了以前「鬼佬」在香港的生活和消閒活動,不似先前提及的幾個懷舊由它們網主先行過濾篩選才發放照片,它是公開平台,歡迎任何人上傳照片上去,我最近再找到一個《香港50-60-70年代懷舊廊》,和這個鬼佬網相似,它似乎也是任由會員各自把自己的珍藏上傳,《50-60-70年代懷舊廊》網名顧名思義是有時代限制,但它不干預的政策,只要加入成為會員就可以隨時發放文字或照片,好的方面,人多自然資料多,可以集腋成裘從更多不同渠道及方法找到昔日視像,但另一方面「冇王管」任由會員上傳,很多照片都離題萬丈,和講好的上世紀五十、六十、七十年代完全無關,是不是多少也作一些基本審核呢?
 
 
發現新大陸
剛剛我又發現了新大陸,在社交平台搜索到一個名叫《港式優雅》(《Hong Kong Class》)的網頁,它好像成立了不算久,和上述多多益善天天上傳多款照片的同類網頁有別,它上傳的照片不多,但都是經過精心挑選,除了「港式」也不忘「優雅」這主題,除了內容,亦很注重照片的質素和美感,我估計其中不少都經過網主花心思裁剪達至更完美的構圖,像它現時的封面是放上一張老古茶樓黑白照片,從高角度拍攝,除了突出茶樓樓面之高以及天花頂吊下的風扇,更很有沙龍照的感覺,另一張上傳是對比了半島酒店大堂和一家平民小冰室,各有各的精緻,正好代表網主的哲學,「優雅亅的確絕非高級場所的專利。
 
                                                          在港式優雅 Facebook 網頁的茶樓照片
 
其實在此網頁上傳過的照片,像最近的那張一九六九年在石籬建成的遊樂場、一九五二年代表香港參加奧運游泳比賽的「太平山飛魚」、大埔公路旁的華爾登酒店露天茶座、半山舊纜車站、山頂餐廳、淺水灣酒店車房、颱風下的市區岸邊、大酒店門前的Bell Boy、老賓士的士……每一張都不枉「港式優雅」之名,而且照片的質素都很有水準,絕對是寧缺無濫,反映到網主的修養和出眾品味,是我最近喜出望外的收獲。
 
香港飛魚
 
相信這個潘多拉盒子,還是有大量未見天日的香港舊資料散布在隱蔽的角落,像最近重新出版的丘世文文集《在香港長大》,裏面也刊登了一些他成長各個階段的照片,雖屬私人照,多少亦可代表香港走過的足迹,感謝這些網頁主人的熱誠、無私和不斷的努力,獻出寶貴時閒替我們重拾不少已開始模糊的記憶,或令我們大開眼界看到以前香港原來曾經是這個樣子,唯一可惜是社交平台始終是一個逼人即用即棄的世界,一天之後無數新資料又會自動送上門,怎樣好都只能看完就算,如何用一個較持久的平台去存放及分類這些寶貴資料,也需要有心人動動腦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