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發火                                                                            20178                            號 

 
 
 
最近在《The Economist》(經濟學人)網上版看到一篇名〈Air Rage〉的文章,內容別開生面,頗值得分享。
 
在飛機上鬧情緒,發火,起因自然想到不外是歸咎航班延誤、服務差勁或座椅不舒服等等,這些情況絕對會令人光火,但有研究發現,原來飛機乘客最激氣並非來自他本人不愉快的經驗,而是看到別人比自己擁有更愉快的經驗!中國有句古語:「不患寡而患不均」,感覺受到不平等看待往往就是「火都起埋」的主要誘因。當飛機經濟艙旅客像走難般時目睹頭等或商務客人身處的舒適環境,很容易就會產生忿忿不平的反應,該研究指出,設有頭等或商務客位的航班,經濟艙旅客的發火指數比乘坐單一等級航班的高出3.8倍,如果上落飛機時還要經過頭等或商務艙,指數更再升多一倍,原來「不平等」是最容易激發起怨憤和激烈反應。
 
 
同一道理一個人感到開心,很多時並非來自本身愉快經驗,正好就是「將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上」,看到隣居或身邊朋友及不上自己有錢往往比自己富有來得更痛快,人性真的是十分奇怪。
 
而航空公司近年很多政策和措施更屬火上加油,令「空中憤怒」不斷的升級。
 
記得小時候飛機只有頭等和經濟客位之分,搭飛機已屬奢華高級活動,一般人想都不敢想,坐頭等更是天方夜譚,就連羨慕的資格都沒有,從舊照片所見,早年的經濟艙其實已相當「高級」,座位寬敞,食物亦甚為講究。後來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航空公司開始推出商務客位,從此分成三級制,近年又再加添「Premium Economy」,說是經濟艙的升級版,其實是把經濟艙不斷往下壓,好像誓要將其舒適度搾乾搾盡為止。
 
 
現時航空公司對不同等級的設施和款待日趨兩極化,頭等或商務客人可盡情享受奢華禮遇及服務,以前頭等艙的座椅最多比較闊落柔軟,比經濟座位的傾斜度可再拉低些,但今天的商務客位,起碼在長途航班上的,已能夠完全放平讓旅客可以全身伸直來睡,某些航空公司在大型客機上的頭等和商務艙還設有酒吧式的Lounge,另一邊廂可能要與亷航競爭,票價因應下調之餘,座椅就改裝到越來越窄,腿部空間不斷拉近,以便載到更多乘客,以前坐慣飛機的精明旅客識得要求坐機門旁或緊急出口旁Legroom較寬的座位,現在選這些座位是要收附加費,航空公司不再放過任何增加收入的機會。記得在1990年我曾參加過一個東歐蘇聯旅行團,乘搭的是當時尚未解體的南斯拉夫的國營航空公司,應該屬那個年代的亷航吧,為了推出平機票吸引客人,座位已改成超窄,我還記得我是坐近機尾,全程辛苦到現在想起都仍猶有餘悸,但當年起碼在辛苦之餘沒有見到頭等商務客在嘆世界,起碼我只是抱怨,沒有憤怒。
 
 
現時航空公司把空中有限的空間劃分成天國與地獄,是否有意作挑釁、分化?試想當頭等商務人客優先登機後,經濟艙的旅客拿著大包細包汗流浹背,經過正在他們舒適座位喝香檳,淺談輕笑和空姐搭訕的頭等商務客,又怎不會怒從心中起呢?
 
該篇文章最後建議,如果航空公司真的有心替經濟艙締造較和諧的氣氛,最好能開設不用穿過商務艙的機門,讓經濟艙乘客上落飛機時無需篤眼篤鼻,到時無名火就肯定會大大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