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y 呢個字                                                                                                 2015 7

 

 

 
上星期寫很多人心目中電視神劇《Mad Men》,提到該劇對六十年代日常談話的遣詞用字皆有考究,一絲不苟,先前我在另一篇文寫過現時經常掛在嘴上 awesome 一字,在《Mad Men》的對白一次都沒出現過。不過也不是全無差錯,有不少研究《Mad Men》一劇語言的文章,其中一篇就指出劇中對白有講 “Lifestyle” 是錯的,這個名詞在六十年代仍未出現。
 
Mad Men》起碼有兩條支線牽涉到同性戀,但 “gay” 字在這劇集也一次都沒用過。
 
劇中一場戲在 1963 年,公司美術部一個來自歐洲的年輕員工,在眾同事面前大方承認 “I am homosexual”,令四周的人驚惶不已,事後其中一個同事說是他有生以來第一次與同性戀者面對面,另一個用上“pervert”(變態)來形容他。
 
 《Mad Men》其中一集 Kurt(左)在同事面前說:I'm homosexual
 
本來解作「歡愉」的 gay 字又是在甚麼時候被同性戀者騎劫呢?
 
我第一次接觸到 gay 的「新身份」大約是在 1970 年春夏天,我識到一個美國遊客,他告訴我那時的美國同性戀者很多都稱自己為 gay,到我 1970 年秋天去美國讀書後,“gay” 一字已上架,傳媒談到同性戀都開始用上 gay 字,也有 gay liberation 運動(但沒有 “gay pride”)。
 
從《Mad Men》沒用上 gay 字,可以看到起碼在六十年代初期,gay 如果已被解釋成同性戀,也是仍屬「地下」詞彙,其實以前很多流行曲的歌詞都有用上 “gay” 作歡愉的意思,像《West Side Story(夢斷城西) 中的一首〈I Feel Pretty〉,女主角就唱到:“I feel pretty and witty and gay”,但這部在 1957 年首演的音樂劇的填詞人 Stephen Sondheim 本身是同性戀者,他會不會故意把一個在同性圈子可能已流通的 gay 字搬上主流開一個玩笑呢?以 Sondheim 的幽默和 wit,是有可能。但肯定即使如此,至少在 1961 年也仍是相當隱蔽,因為那年《夢斷城西》電影版上映,而〈I Feel Pretty〉依然沒有更改個 gay 字;假如 gay 已成大眾名詞,電影公司是一定不會任由那個字出現在一首少女情懷的歌曲中的。
 
〈I Feel Pretty〉–《夢斷城西》插曲 
 
另一條線索,是在 1968 年首演的外百老匯話劇《The Boys in the Band》,內容是圍繞九個同性戀者(其中一個突然摸上門的不速之客可能是直)參與的生日派對,絕對可以從劇中起碼八個人的對白嗅到 circa 1968 年紐約的活躍同性戀者平時交談的用字,此劇曾於 1970 年拍成電影,導演是後來拍過《French Connection》的 William Friedkin,我寫此文時特別拿它的 DVD 來重看,發覺劇中人用了大量具貶意的字眼來談同性戀及稱呼自己,如 FagFaggotQueenFairyPansyFruit …… 等,卻沒有用 gay 字,不過 “gay” 也在片中出現過三次,一次是提到 gay bar,另外兩次都是輕輕帶過,第一次是講笑說 “my parents are gay”,最後一次帶点鬱傷:show me a happy homosexual and I'll show you a gay corpse”,奇怪三次都不是用來標誌自己,可想在 1968 “gay” 即使在同性圈子已開始通行,但在圈內也只是「绿葉」而非「牡丹」,仍未成為「關鍵詞」,直至從 1970 年打後 gay 才正式出櫃。
 
《The Boys in the Band》劇照
 
Stephen Sondheim “I feel pretty and witty and gay” 是故意抑或無心,這 research 已超出我能力範圍了。
 
 
相關參考: 電影《夢斷城西》中 I Feel Pretty 一曲(YouTube)
The Boys in the Band》生日主角出場,自稱 Fairy             在优酷的同一片段(尤酷)  
Mad MenKurt坦言自己是同姓戀一幕(YouTube)

 

  原文在立場新聞網站的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