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花水月樣樣都錯         1997 4            凸周刊

 

 

 
梅艷芳久休之後推出她的新 CD﹐驟眼看來好像是雷霆萬鈞之勢﹐唱片公司不斷在催谷﹐期望掀起再一次熱潮﹐可惜他們的部署、宣傳、包裝﹐瓣瓣都有錯著﹔作為一個一向都甚欣賞梅艷芳才藝的觀眾﹐我只有乾急。
 
首先那張 CD 的名字大吉利是﹐叫做《鏡花水月》﹐即是結果一場空﹐乜都冇﹔在梅艷芳極需要一點幸運的此刻﹐真不知是攞景抑或贈慶。
 
                                          Hiroshi Nonami 的作品
 
還有那個封面﹐它和宮雪花在亞視台慶當晚的造型一樣﹐都是「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的風格﹔但我敢包這張 CD 封面的美指根本不知這風格是曾經在十九世紀英國風行一時的繪畫潮流﹐只是抄上抄﹐抄 Hiroshi Nonami(野波浩) 倣「Pre-Raphaelite」風格的人像攝影﹔翻開此君的攝影集《Abyss》﹐裏面就有大暈類似梅艷芳滿頭花的照片。如果那位美指一早同客戶講明他是抄 Hiroshi Nonami 的攝影風格﹐而客戶又不介意﹐那還講得去﹐但假若他一聲不響就當成是自己的創作﹐令梅等人對此意念驚為天才﹐以為執到寶﹐那就真是騙人太甚了。
 
跟住那個電視特輯亦有其可怕之處﹐兩個男角與梅一比﹐都變成小朋友了﹐強著裝做情侶﹐怎會有說服力﹖反而說她做大家姐﹐含辛茹苦養大兩個弟弟就差不多。至於大家穿了和服就當自己是日本人﹐煞有介事去日本取景更覺荒謬﹐就梅艷芳一聲「食飯喇」﹐已把僅有的一點東洋味都趕走了。
 
                                                         Pre-Raphaelites的經典 – Ophelia by Millais
 
其實既然成本有限﹐何必勞師動眾去日本拍他們三個人在一個臨記都無的街道行來行去﹖如果肯花心思﹐在片場﹐在本港﹐都可以變出很多花樣。將省下來的錢用菲林拍﹐而不是現時的錄影帶﹐起碼三個主角的皮膚映出來的效果就不會似現時般粗糙。
 
最慘是播出那些歌曲片段﹐沒有一首聽得入耳﹐會令人留下印象﹐無論是旋律、編曲﹐都停留在十幾年前的風格﹐怎叫人不搖頭嘆息。
 
至於梅艷芳本身﹐她最大的障礙是對自己仍未恢復信心﹐做甚麼都好似不敢放全力﹔但也總比劉德華好。還記得劉德華年初在各大頒獎禮嬉皮笑臉﹐作天真狀的表現嗎﹖
 
他現在又去扮「中國人」了。
 
 
 
相關參考﹕鏡花水月唯一的Hit - 抱緊眼前人 (优酷)
                       梅艷芳- 長藤掛銅鈴 (优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