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茶的高與低 2018年11月 立場新聞
近年在香港英式下午茶和 high tea 幾乎成了等號,相信是那個 “high” 字作祟,但亦從不同媒體多次讀到一些「有識之士」撥亂反正這個美麗誤會:我們在各大酒店喝下午茶正確名稱應該是 “low tea”;正式下午茶茶點是放在几子上,故稱為 low tea,反而勞工階層下午要醫肚,他們的食物通常放在枱上,因此較「低級數」的下午茶才稱為 high tea 云。
這應該是正確的矯正,小時候周末在家中或隨家人出外喝下午茶,就叫 afternoon tea,沒有高低之分,亦省了 high/low 疑惑了。
近年忽然如此樂此不疲提 high tea、low tea 的分別以正視聽,究竟是這群「有識之士」他們自身基本常識,抑或拾人牙慧,人講佢哋又講?
2012 年 9 月周采茨在國內的《望》雜誌發表了一篇名「吃茶」的文章,算不算是中文世界首次觸及 high tea、low tea 問題?文內提到這部分的內容如下:
//英式下午茶的風俗源自法國,最終由英國皇室令它成為時尚和文化。雖然英式「茶」(不光喝茶的「茶」)是有分 High Tea(在桌子上吃喝的)和 Low Tea(在茶几用的)的分別,自十七世紀,英國就因茶而開通了許多殖民地港口,包括由葡萄牙公主帶來的嫁妝之一(這是西方歷史裡空前絕後的嫁妝):印度孟買的殖民權。這位公主,和自小在歐洲長大的查裡斯二世把茶在英倫三島發揚光大,連之後美國獨立的歷史也沾上了「波士頓茶會」(Boston Tea Party 把英國進口的茶葉全燒了)這一幕。可見茶的影響有多大和多遠。
雖然現在基本上已經沒許多人會理會,但一般人還是以為 High Tea 是下午茶。其實是大錯特錯!
自打工業革命開始,工人階級的生活比以前改進,吃也好多了,他們開始吃 High Tea了,就是桌上擺滿大塊的肉,麵包等,一天的勞苦,回家吃的晚飯就是 High Tea,這傳統一直到今天,不同的是,可能以前的工廠工作是早七晚五,每星期六天(星期天去教堂是不許開工的),而現在的勞工階層只做星期一至五,早八晚三!
英國人以前在中午吃dinner,是一天內最豐富的一頓。後來貴族,因為有了下午茶(low tea),把 dinner改到晚上八點,中產當然也相繼而改了。就是勞工階層,至今還是稱午餐為 dinner,他們最注重的是星期天的午餐,名為 Sunday dinner。
而我們所經常聽說的所謂 High Tea,食品是以精緻為主題,喝茶有板有眼的講禮儀,使用超五星級的茶具和茶點,實為 Low Tea,它由三部分組成,手指三明治,松餅和蛋糕。手指三明治是切成一條條的三明治,經典的有黃瓜牛油三明治,松餅是配英國(空運來的)結塊奶油(clotted cream)和果醬,蛋糕就是各式各樣的小蛋糕和甜品。
不過,管他 High Tea 還是 Low Tea,喝英式的下午茶,在大中華區,半島酒店還是我認可的第一塊招牌!//
是不是解釋得很詳細很清晰?甚至追源溯始?其實 Vivian 這篇文章除了講下午茶,還觸及在家中宴客(包括午餐、下午茶、晚飯)的禮儀及守則,我視之為聖經,真的獲益良多。這位女士窮一生功力,對推廣英國上層社會和上海海派生活方式不遺餘力,可惜她在 2017 年 6 月突然離世,如此稀有品種也就從此絕種,她的流派也真是再後繼無人了。我寫這篇文章時核對她逝世年份,查閱了她的維基百科,竟發覺無人替她 update 她逝世的資料,人去茶涼,亦不禁黯然。
周采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