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爺廚房〉真本土                                                    2017 1                立場新聞


 
 
〈阿爺廚房〉是今年香港電視的 sleeper 相信沒有異議了吧,少宣傳,低成本,無聲勢,悄悄推出後卻得到如此熱烈迴響,相信大出公司意料之外,我本人絕少看本地電視節目,對烹飪也全無興趣,卻離奇地居然晚晚十點半如果在家的話都扭去無綫看李家鼎這個節目,何解?
 
 
老實講,想學煮餸看〈阿爺廚房〉未必學到,不似以前方太清楚在螢幕大個字列明材料、份量,按步就班帶住你 one step at a time ,現時大部份的煮食節目都變到節奏超快,看來主要是靠捕捉到感覺,主持人的觀眾緣,加上煮出來的色相令觀眾垂涎就算成功,今次〈阿爺廚房〉脫穎而出我覺得主要因素是整個節目沒多餘包裝,就像是拿來攝期任它自生自滅的 underdog,反而給觀眾帶來驚喜,耳目一新。
 
亞視的長寿節目〈方太美食廣場〉
 
首先沒有例牌的特約、贊助、植入廣告,視覺上已爽晒,不加插很多時妹仔大過主人婆的名人嘉賓 chitchat,也樂得清靜。兩位主持李家鼎和譚玉瑛都談不上星級,又反而去了不少商業味,其實李家鼎的主持,除了令我們重温到昔日親人長輩從他們的閱歷和人生經驗沉澱出來的那份達觀及親和,更難得破格不隨波逐流,不扮潮,沒綽頭,沒怪招,更沒刻意賣口乖去巴結討好觀眾,反滲出一種很本土「老香港」情懷,在今時今日的環境確是久旱逢甘露。
 
顯然譚玉瑛是很想合檔和鼎爺塑造出一對「歡喜冤家」形象,不時在語言上故作尖銳去挑釁拍檔企圖製造些鬥咀拉鋸位,想達至類似肥媽/陸浩明、Do 姐/農夫他們的互動及化學作用,其實這兩組人的所謂「化學作用」早已消費到不知還剩下多少?這些「上下把」、鬥氣拍檔多看很容易就看穿為永續此條公式,已去到無所不用其極的 desperate 地步,特別是陸浩明無間斷裝傻扮懵去激肥媽,而肥媽照例又要俾預咗的反應,早已味同嚼蠟去到厭惡程度,今次鼎爺竟有 guts 不依一貫循例,唔同佢癲,變成得譚玉瑛自說自話,任何耍花槍招數都被鼎爺輕輕帶過,或索性話題一轉講咗第樣,反而避過陸浩明那類自以為是,其實已屬太 obvious,請君入甕式的 gag 位。
 
 
現時本地電視興起熱衷標榜甚麼「獅子山精神」、「香港精神」以為摸準港人的脈搏投其所好,講到底不外想收買、討好觀眾去增強收視率的市場策略,根本誠意全欠,看慣了怎樣蠢都睇通其虛偽堆砌,或許我們亦早已對這些技倆產生抗體、免疫力,再想感動人心也沒那麼輕易了。
 
 
難得〈阿爺廚房〉在不刻意,沒鋪排中流露出一份真本土情懷,即使無須標明「我愛香港」,鼎爺親暱一聲「阿女」,觀眾已接收到一份我們集體回憶中的倫理温情,這個節目收視也許不特別標青,但它引起關注和廣泛討論確是事實,多少是觀眾真的餓了很久不是電視台恩賜、沒經包裝,非計算出來,而其實本來就屬於我們的本土情懷,令我們再次感受到那些日漸消逝老式民間智慧所包含的謙遜及人情味,或許今次是管理職層看漏眼才讓這個低成本節目誤打誤撞跑出來,如果添食拍第二輯,我相信內容和製作上必然會遭到多重調校及包装,結果又搓成像 TVB 其他節目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