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疑惑                                                                       20218                       公教報

 

最近在中學幾個不同校友群群組問有沒有人記得我們就讀華仁年代,校內有沒有飲用水供應,那時九華每級才四班,但數起來全校也接近千人,難道每人都攜帶水壺上學?但如有water fountain式水機成本必然高昂,我們的學費每月才四十四元阿。很奇怪大家的回應竟莫衷一是,原來以前很多生活上的細微小事我們都早已忘了,我好奇又問公教報老總,她的母校聖瑪利有沒有飲用水供應,她卻斬釘截鐵說有,不過她低我很多屆,可能她唸中學時社會已「進步」了。
 
 
在香港一般家庭長期買飲用水歷史其實不算久遠,印象中大約在回歸前後才日趨普遍,記得千禧年後回家鄉貴州探親,很驚訝差不多每個親戚家裏都見到安放大筒裝的水機,而我們多年來都是飲用煲滾後的水喉水,當然此情已不再,不過仍記得小學時確是每天帶塑膠水壺上學,有些同學會帶童軍常用同式樣但用金屬材料製的水壺,總之不似現時動不動就在便利店買水,就算買飲品以前總覺得買汽水較化算,起碼它有氣,有味道,邏輯是為什麼花錢買和在家煲的水味道一樣的飲品!不過現時人們是思維改變了,錢花得起就要花,亦可能是環境越來越污染,一切以健康為上。
 
                                                                     童軍水壺,小時候帶返學的塑膠水壺形狀和它相近
 
很多時上餐廳,侍應會問你要柯打什麼水,大都有一系列「名牌」水供選擇,是他們增加收入最簡易的方法,想落這些錢或許真是省不得,如果叫免費的tap water"Tap"原意是從水喉直接截取的水,在美加等地"Tap"確是已經過可以飲用的嚴格處理,但香港似乎政府又從來都沒有作過安全飲用的保證,餐廳那些免費水,如果是滚水還可以放心飲用,如果是室溫,它是從何來?天曉得有沒有經過基本消毒或煮沸程序?至於冰塊,又是用什麼水製成?運送過程有沒有受污染?真不敢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