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st Side Story 2.0 2021年1月 號 外
得悉史提芬史匹堡重拍《夢斷城西》(West Side Story) 已有一段日子,原本它預定在2020年十二月首映,由於疫情沒完沒了,已將映期延遲一年後,即2021年的十二月,正好是舊版首映六十周年紀念。
2020版
《夢斷城西》在我一生人最深愛的電影名單肯定排在最前幾名,曾重看過不下十幾二十多次,正因對它太鍾愛,今次重拍反覺得有點多餘,只感慨人一旦有權有錢,很多時就變得任性,正如我們這代不少影痴,《夢斷城西》相信也是史匹堡的心愛電影之一,但因為著迷就要重拍嗎?記得電影開場播序曲時,出現在鋃幕的直線條組成的圖案完全摸不清是什麼,到序曲快將完結時,那些抽象的線條慢慢化成實體,原來是從上空拍攝的曼克頓建築群,跟住鏡頭在上空徐徐橫推,俯瞰一組一組高樓大廈,最後瞄準目的,極速 zoom 到去作為全片主要場景那個球場,見到球場內那幫流氓,一氣呵成,乾淨俐落,正如我在此片第一次聽到原來"cool" 不一定是指溫度,這幕戲的拍法真的十分十分 cool。當年科技和現時沒得比,起碼沒有無人機做航拍,除了美術想像力天馬行空,拍攝過程相信也十分花本錢及大陣仗,史匹堡用什麼技法才能超越如此 impact,我拭目以待之餘亦擔心畫虎不成反類犬。
應該是1962年吧,《夢斷城西》在九龍樂宮戲院上映 (已忘記港島那邊是那間戲院和樂宮拍住上),那時我仍小,父母不去看我自然就輪不到我獨自看了,卻仍記得不少報章影評都極力誇譽,有一篇大讚它每一個畫面都充滿美感,連貧民區都能拍到如此美,掛在曬衫繩上衣物隨風飄揚也看得人陶醉。
到它在旺角彌敦道的「二輪戲院」麗斯戲院重影,我年紀已稍長,自己買票入場看,那種驚為天人,久久未能平復的震撼遠超出我的期待,除了它的美術設計,視覺效果替我上了美學寶貴一課,屬國寶級編舞家 Jerome Robbins 為此片編排的連場歌舞 energy 爆燈,將狂野、動感和激情推至盡頭,去到頂峰,我怎可能不看到口瞪目呆,嘆為觀止。
之後它每次重映 (除了正式重映,多數是做「早場」,小時候放「西片」的戲院中午十二點半的所謂早場上的是舊片,天天不同,票價特平,是當年補看經典的渠道),我必然是座上客,也拉同肯聽我點的中學同學一起去看。
〈夢斷城西〉有無數場面和細節令鐵粉至今依然樂道,像獲最佳男配角獎佐治查格里斯 (George Chakiras) 在片中穿的紫色、橙色恤衫配條窄呔,那強烈、大膽、炫目的顏色就足以令人記一世,絕對已成為永恆的 icon。同樣獲最佳女配角演 Anita 的烈打莫蘭奴 (Rita Moreno),今次在史匹堡新版除了客串演另一角色更充任執行監製。
George Chakiris (中)
很多改編自百老匯音樂劇的電影,死硬派劇迷總認為電影選角難以與舞台原版演員相比,百老匯原庄 Anita是 Chita Rivera,她的歌舞底子的功力原本所向披靡,一直享有崇高地位,但電影推出後,沒有人敢替Chita Rivera沒得過渡電影版說不值,烈打莫蘭奴的 Anita,特別是聚焦在她身上那場歌舞《America》,簡直看得人熱血沸騰,心跳加速,就算她不刻意搶戲,手上握住一個可在此多方面發揮的角色,怎可能不吸睛,佔盡上風?
Rita Moreno
雖然女主角妮妲莉活 (Natalie Wood) 的美貌在此片正處於巔峰期,但想起《夢斷城西》,最先彈出來永遠是男女配角,就是佐治查格里斯和烈打莫蘭奴。
女主角 Natalie Wood
不過外國影評也不是一面倒讚賞,名影評人 Pauline Kael 就力排眾議,對此片不客氣,她的論點大概是認為此片拍攝過於做作和「設計」,沒有傳統荷里活歌舞片很可貴的特質 ── 那份單純和 naivete,但我倒覺得在創作領域不可能兼顧所有,必有得失和取捨,它的做作及計算在我眼中不正造就了它獨有的 style?
近年重看《夢斷城西》已不需要去戲院了,在 YouTube 等平台都可隨時看到,我仍依舊不時上網重溫,仍\感受到它的魅力四射,就算史匹堡在他的新版本有奇招,可以挑戰到原版眾演員的 charisma?新版有可能超越嗎?
以前電影的字幕絕大多數在開場前打出,只有某些大製作會特意安排在片尾,《夢斷城西》的字幕正就是放在片尾,「The End」後,用塗鴉形式,將演員、工作人員名字噴寫在路邊破舊的牆上、門板、街角的垃圾桶 …… 是來自 graphics 大師 Saul Bass 的構思,也是《夢斷城西》令人難以忘懷的時刻之一。
劇終字幕
相關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