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Queen's Gambit〉到〈家變〉的懷舊 2020年12月 號 外
2020年Netflix大熱劇集《Queen's Gambit》(后翼棄兵) 叫好叫座,身邊不同群組都不約而同豎拇指,劇情的前提 ── 一個孤女不到二十歲成為國際象棋世界冠軍自然吸引,驟眼看來以為是真人真事改編,後來才知道是「偽傳記」,改編自一本小說,其中一個誤導以為是真歷史可能是將劇集背景設於上世紀六十年代,而且很多事件都清楚列出年代,很自然就被這種 authenticity 騙倒,以為真有其人。
故事從五十年代末,女主角年幼喪母後在美國一部一間孤兒院成長,從該處一個清潔工人接觸到象棋,繼而發覺自己原來是棋藝天才,在跟住十年左右一步一步邁向世界冠軍。五十年代政府允許每天向院內孤兒派發鎮靜劑去安頓他們的情緒,女主角亦因而找到渠道濫藥,後來更醉酒,十幾歲身心成長已嚴重受損,劇情另一吸引處是她的救贖過程,如何在她不同階段認識的朋友支持下戰勝陋習,不靠酒精藥物贏取世界冠軍名銜。
很佩服《Queen's Gambit》能做到用影像、剪接、配樂、音效、節奏等元素令到即使對象棋完全無認識的觀眾看比賽對局時津津入味,另外美術指導也一流,劇情從孤兒院,去到美國小鎮風貌,再帶出紐約市、墨西哥城、巴黎、最後莫斯科,視覺細節重現六十年代的global萬花筒!
不過現時computer graphics如此先進,已能不搭景歷史也可以重組得接近完美、亂真,從千禧世代開始,除了神劇《Mad Men》令人嘆為觀止的六十年代,我們先後看到《Boardwalk Empire》的二十年代,《Master of Sex》及《Pan Am》的五十年代,《Deuce》的七十年代,還有《Stranger Things》的八十年代 …… 有這些珠玉在前,怎都多了削弱了《Queen's Gambit》視覺衝擊,或許我們真的已被寵壞,見怪不怪,不知維斯康提如果活躍於現時CG世代,他又怎樣進一步潤飾他的《Senso》、《The Leopard》和《魂斷威尼斯呢》?
維斯康提的〈氣蓋山河〉
香港在重現「懷舊」這方面就真的無甚作為了,古裝劇因為沒有人見過古代人的生活面貌可以大約參考古畫就能做第二創作,但近代,不久之前的過去呢?很多還有記憶可以舉證,TVB可曾拍過似樣的嗎?就算我曾讚過的《荷里活有個大老千》,確是有心思重現老香港,但始終零星落索,可能是成本所限,只能粗枝大葉,霎眼嬌,不能仔細看,《Deuce》七十年代的紐約市就奇蹟般和我記憶中同一歷史時空完全一模一樣,四十二街戲院廣告燈箱正打著貝托魯奇的《The Conformist》!
〈The Deuce〉
反而國內的劇集或電影有看頭,我可能是口味問題,鮮看觸及國內五六七十年代的作品,例外是馮小剛的《芳華》,有點驚艷,在視覺上它是美化及淨化了 (我國內親戚的確如此說),但它真的拍出一種獨特的文革美學。而解放前民國影劇,例子就多不勝數了,近期的《鬢邊不是海棠紅》我沒認真看,但行出行入望到電視機也感受到它美指的心思及對視覺的要求,剛悄悄上架的《情深緣起》是改編自張愛玲的《半生緣》,不知為何換了一個如此難記也不會留下印象的劇名,看似是大製作,其實片廠早已搭起永遠循環再用的故宮和三四十年代上海南京路等熱門景點,加上張叔平的服裝 (好似他只為劉嘉玲一個效力) 應該唔錯得去邊,可能是攝影、燈光水平差了一截,感覺不夠精緻 (起碼遠比不上鬢邊),劇情更改及加到不知所謂,那是後話。
〈芳 華〉
其實既然如此着迷,帶來回憶的近史劇,直接看當年的作品,起碼在視覺上不就更原汁原味嗎?但畢竟時代進步了,像TVB即使有無數舊劇,大部份都看不下去,罕有例外是剛在幾頂盒今日影視上架,長達一百一十集的《家變》,它絕對是經典中的經典。
或許是由很多原因構成,主要是陳韻文「史詩式」的故事,重見不少已忘記或已消失的面孔 …… 其中更為吸引是它無意中記錄了七十年代的香港風情,包括很多珍貴的街景,不同角色的家庭、辦公室的佈置、社會上各階層不同的職業、不同身份的人物,他們的生活,平日的活動,活生生的呈現出來。
節奏無疑是慢了,無謂的閒場也多,但我反而珍惜他的「慢」,讓我有機會仔細咀嚼每場戲的視聽細節,是一次沒有花假,不需要re-create的七十年代,精彩!
相關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