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記粒粒皆辛苦                                                       2017 3                  號 

 
 
 
有次飯聚,我吃飽把飯碗放下時,旁邊的施南生留意到碗內仍有少許飯粒,她提醒我要吃清光勿浪費米飯。
 
 
一種久違了的美德。
 
我們這個年紀一輩人,成長於物質較短缺的年代,不少黑白粵語片都會有像白燕那樣的賢妻良母角色煮飯時發覺米缸空空如也的場景,一家大小等吃飯,又沒錢糴米,那種淒楚、辛酸現今一代人是無法感受到了。當時很多生活在貧窮線下的家庭的確米缸時常沒米,有飯吃時,無須是長輩的柯打,很自然就把飯碗扒得乾乾淨淨,早已成為一種 reflex action
 
 
記得年幼時,父母親在飯桌前一再叮囑一定要把碗內的米飯吃得清光,做人要有「衣食」,曾多次重複這個故事:大約講從前一個富人,天天吃剩很多飯餸當垃圾丟出街,後來他家道中落淪為乞丐,一天行乞時出現位善心人給他熱飯吃,他滿懷感激連聲道謝,豈料那善心人說不用謝我,那些米飯都是乞丐自己的,原來他是乞丐以前風光時的鄰居,當年倒出來的飯餸這個鄰居都一一執回家儲起,現在再拿出來給他吃。
 
這個故事想落其實說不通,可能我記錯了其中某些情節,乞丐手中的那碗熱飯,怎可能是他以前丟出去的而可以保存到如此長時間,不過故事的教訓絕對清晰。有「衣食」是以前長輩很注重的「家教」,施南生小時候住又一村,家庭環境相信很不錯,但不浪費每一粒米肯定是她從小的家庭教育一部份,節儉、不胡亂浪費食物、做人要有衣食這些美德,確實是不分貧富,無分階級的。
 
又一村的舊式洋房 
 
年紀大了,很多小時候父母的訓誨都逐漸忘記了,感謝施南生一次提醒,令我重拾也許過時,或看來已不重要的一些基本價值觀,自此之後我每次吃飯都小心翼翼確保碗內不剩一粒米,重新提醒自己:農民耕種粒粒皆辛苦,任何穀物都是得來不易。
 
 
其實近年更加不想浪費任何食物,出外用膳有時即使吃剩不多,也總是硬著頭皮叫侍應打包,在家也是,經常叫佣人「save, save」,我的親人聽到我成日save save聲也會覺得好笑,當然他們並非笑我如此慳儉,只不過我過份囉嗦千吩咐萬吩咐,確是太長氣了。
 
家禽畜牲犧牲牠們的生命獻出牠們軀體給人類作食糧,令我們得以生存下去,我們真的要存感恩之心,除了應該用最人道方式,在最少痛楚下進行宰殺,也應儘量把食物吃清光,是牠們的性命啊,吃剩棄置實在有負那麼多大小生物為人類前仆後繼擺上餐桌了。
 
但要把每天煮出來的餸菜通通吃光原來是難事,例如煲湯的肉我就真的很難下肚,幸好我住的大廈管理處養了兩隻唐狗看門戶,很多時吃剩的肉類或骨頭就拿去分給牠們吃,我覺得總之吞下肚養活地球上無論任何生命,而不是丟去垃圾筒,也是小小功德。近年看到不少社企、志願團體發起將廚餘分配給不同的社區組織,既不浪費食物,又惠及有需要的人,實在是行出一大步,十分難得的善舉,當然最終是希望做到食物零廢置,循環再用,環保之餘,亦對獻出牠們的軀體給我們當食物的生命多留一份尊重及感恩,路是漫長,but we are moving
 
 
近年我寫文提到身邊朋友絕少開名,主要是戒 “name dropping” ,不想讀者看我似在攀附名人,韜別人的光環,今次破例提施南生,是因為她很 casual 從旁這小小提示真的很值得褒賞、表揚,我是想藉這篇文給掌聲表達我衷心的感激,and hats off to Nansun Shi
 
                                                                                                  施南生

上一篇:2017 今年紅白

下一篇:2017 捐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