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場聽何韻詩之前 已感香港非無希望 2015 年 8 月 立場新聞
有甚麼的演唱會就會有甚麼的觀眾,看何韻詩在伊館舉行的演唱會,又一次得到印證。
記得在立場前身主場新聞寫博客,第二篇是寫法國組合 Nouvelle Vague 在九展那次演出,結果大部分篇幅都是描述當晚臨場的觀眾,似乎我對看不同演出的觀眾群他們的特色更感興趣。
今次我在伊館地下大堂等候朋友,看著其他觀眾魚貫上扶手電梯入場時,聯想起卓韻芝有一回同樣在伊館舉行的棟篤笑,她的觀眾是較自覺的一群,看得出有大部份都事先花了不少心思武裝自己,除了服裝髮型別出心裁,還要襯上帽子、圍巾、背包,好像必需悉心打扮才對得起他們的偶像,而何韻詩今次的觀眾就較自然隨意,沒甚麼譁眾取寵,不見有觸目的裝扮,也奇怪沒有顯著的 TB 群組,看來很平均,不會引人注意,但卻有一種很踏實,很人性,令人安心舒服的感覺,如果說他們是「香港的子女」,我會替香港感到驕傲,也喜見我們的新一代原來有像這群年青人那般自重、「試正」、隨和,還有那般正能量,我不禁舒了一口氣,到底香港也不是沒有希望的。
在大堂等候友人那段時刻,有兩個很斯文講普通話的女生帶點戰競,口疾疾地輕聱聲垂詢有沒有現場門票出讓,估計她們是用自由行身份來港想看何韻詩,準備即日往返。其實國內十幾億人口確是無數不同類別的群體,喜愛香港文化,認同我們某些信念的國內人士相信也為數不少,入場後我也留意到坐我前面有好幾個都似是大陸人,而且他們是看得很投入,不似有任務在身專門是派來負責監視並要提交報告的。像我剛說那兩個找門票的少女,她們的氣質完全不像一般購物客般粗聲粗氣,又一次證明,看何韻詩的觀眾,本地也好大陸也好,都是有素質*的(我不用香港較常用的「質素」,是我覺得提起「質素」總令我聯想到馬匹、食物或港姐,在今次這個 context,我認為用素質感覺上較為適合)。
入場前看到大堂擺放了好些祝賀何韻詩演出成功的花籃,李怡送上的寫著:「無畏無懼,高唱入雲!」,另外署名我認得的有黃秋生、梅艷芳國際歌迷會、天佑/又南、草蜢、鍾楚紅和 G.E.M.,鍾楚紅那個最為精緻漂亮,她今次還特別讓演唱會用她《To Hong Kong with Love》攝影集一部份照片作背景,是有心人。
我是不相信中聯辦會為這個演唱花資源通告全人類不准送花籃,但自我審查已在本地生根湊效,不用勞煩中聯辦,大家早已識做了,所以這一小數目的花籃實在意義重大,我們某些價值和堅持原來也不至於完全消失,特別感激 G.E.M. 鄧紫棋,我是局外人,不清楚她和何韻詩有何交情,更不知道一個花籃背後可能另有故事,我只知道 G.E.M. 是在國內賺大錢,雖然送來小小一個花籃不是件什麼大不了的事,但無論怎麼小,她選擇不處處順阿爺意,也是一個決定,一個姿態,一個 statement,在 Facebook 見過一個戶口名「有種美德叫有種」,我已幾乎說到口。
這都是入場前,入場後那是歷史了。
*有人建議用「修養」代替素質,我也認為較適合,不過並非資料上出錯,就不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