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介意大鳴大放                                                                                    2014 5                              號 外

 
 
 
看完今年藝術節兩部令人無比失望的本地原創話劇,再看市場上純商業製作的《床前十分》,反而有鬆一口氣的舒暢。我先前好像也曾寫過得到資助,可以封住蝕本門的演出未必是好事,任由一些未成熟或力有不逮的藝術工作者恣意「創作」,往往會造成慘不忍睹的結果,所以有票房考慮,有賣座壓力,要看緊 bottom line,原來是有著 check and balance 的作用,一旦有所顧忌,至少就不會被自己的小小創意沖昏頭腦,過了界線。
 
 
《床前十分》是由多段愛情/性愛小片段組成,這類比小品更小品的劇本一般較容易寫也較容易討好,即使有一兩節寫得差也馬上有下一節補救,不致於像一部完整話劇很多時行錯一步就上了不歸路。如果用觀眾的爆笑聲去判斷《床前十分》那一環節最成功,不用說必然是其中講幾個同性戀者在餐廳恣無忌憚潑辣鬥咀那段以大比數勝出。
 
通常幾個男同性戀好友(所謂的「姊妹」)走在一起,很自然就會將埋藏在心底的 bitchiness 逐步升級,不饒人地盡情發放在言談之間,娛樂性肯定豐富無比,我曾在主場新聞寫過,廣東男人講粗口很多時將白話的生動、活潑、抵死發揮到淋漓盡致,而相比男人講粗口時突顯出廣東話剛陽一面的妙處,同性戀者在他們得意忘形,互不相讓的鬥咀時刻正好在陰柔一方接棒,也同樣把廣東話的造字排句的絕妙表達無遺,兩者是一個銅幣的兩面。
 
這種男同性戀者聚首時為洩口舌之快而唇槍舌劍,在美國的同性戀圈子稱之為 dishing
  
我接觸這個字是多年前我在美國唸大學的時候,所以很可能是一個早已過時,沒有人再用的 slang,正如在那個年代我從未聽過有人會在用 awesome 這個字,可能每個年代,每一輩人都有他們慣用的潮語吧,我們以前經常用與 awesome 意思近似的 fabulous,如果現時仍有人掛在咀邊,必然令旁人側目,更不用說五六十年代常聽到的 okey dokey yesiree(其實不過是 OK Yes sir 另一種較 catchy cute 的講法),我唸大學時周邊  cool right on 之聲不絕耳,也漸漸在日常會話中失蹤,cool 也不至於完全絕跡,而是變成另一種意思:you cool?是解作是否無異議,是否可以,同意而不是以前的「酷」,唯一歷久常新的似乎應該是個 shit 字吧。
 
我已很多年沒有與美國的 gays 接觸,近年與本地的 gays 也甚少來往,現時幾個同性「姊妹」聚首一堂八卦,講閒話,數臭人這些活動是否仍用 dishing 來形容已不得而知。
 
其實又怎可能完全沒有與其他同性戀者來往呢?不過通常也是限於身邊幾個好友小規模的見面,而且很多時都是有其他異性戀者在座,像《床前十分》那幕在餐廳 bitchy 大比併的場面,在觀眾席欣賞舞台上演出確是笑刺肚皮,但在現實中如果我是座上客,肯定會感到混身不舒服,很多時為求在語言上贏對方,口角不饒人之際,往往失控放到太盡,結果淪為像三姑六婆在街市對罵的層面,與身上的名牌形成嚴重精神分裂,但假若同桌有些異性戀者隔開,就會起到我先前提及的 check and balance 作用,大家總有所避忌,不敢太放恣吧。
 
 
有一段日子曾經一度熱衷組織一些較大型的 gay 人飯聚,安排在家中和外面食肆都有,做月老是其中一個目的(當然配對失敗才是個中最大的樂趣和背後真正的目的)。
 
總結從過去這些飯聚得到的經驗是:
 
飯前飲香檳,吃小食時還是好端端的,大家都危襟正坐,煞有介事,儘量將聲線壓低八度,肢體動作減至零,到入座吃前菜時,一股蠢蠢欲動的氣氛已隱約在空氣漫延,好像在等當中那一個忍不住擲第一塊石頭,言談間開始滲出尖酸潑辣的味料,聲調逐漸調回高八度,然後有如傳染病般,在桌上一個傳一個,展開交叉連鎖感染,越講越放,還我真面目通常在上主菜前已正式揭開,到甜品時已徹底忘形了。不禁令我聯想起《白蛇傳》的故事當中,端午節白素貞飲下雄黃酒之後,開始「發作」、現形,結果還原變回一條白蛇,嚇到她的愛郎一病不起的情節。人類學家、那些 Levi-Strauss 的信徒不知有沒有對中國這個古老民間傳說進行研究,演繹為人類某些內在潛意識基因病變、發作?
 
 
如果我在過去這些飯局吸取到什麼教訓,那就是相比這類惺惺作態,反令我更傾服楊凡廿四小時 non-stop 做眼睛運動,年中無休的美目流盼;還有就是,很多事物最好仍是保持一段距離,作遠觀而千萬不要近看,所以我不介意而且很享受《床前十分》在舞台上上演的這段白蛇外傳,也勾起一些令我會心微笑,但已沒有意欲再重覆的往事。
 
                                                     楊 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