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三位好友 — 黎堅惠﹐Grace Yu 及方盈出書寫的序 2007/2009
買名牌的人多﹐穿時裝的人少。
時裝與名牌本來是兩回事﹐但近年漸漸變成同一回事。
我是喜歡時裝而非名牌﹐我喜歡時裝整體的變身能力 (transformation power)有個別設計師將心靈傾注﹐令我透過物質而接收﹐從而得到個人的提昇。
Transformation 是完全的改變﹐毛蟲變蝴蝶是 transformation …… 香港的魅力從來都是它的 transformation power﹐由無變有由有變無﹐由醜變靚由靚變醜 …… 可能性﹐是令人興奮的原因﹐追求新鮮感﹐是我們的更新本能。
真的很期待 Winifred (我一向如此稱呼黎堅惠﹐寫她的中文名我反而感到陌生) 的專集《時裝時刻1987一2007》的出版。
在一段頗長久的時間﹐她曾是《號外》的編輯和作者﹐在《號外》後輩當中 (相對我來說) Winifred 是我的偏愛﹐欣賞她不單只是她生動、活潑、充滿著 passion、立場鮮明、見地獨特的文字﹐還有她的為人和她交往可以感受她智慧、幽默、聰穎﹐和至今仍是帶著火爆的性格﹐更難得的是﹐她從不吝嗇她的內心感情。永遠是那末毫無保留地把她的敢愛敢恨、愛憎分明﹐無須顧慮﹐不作妥協﹐盡情在文字、在生活上宣洩出來和我們分享﹐Winifred 絕對是忠於自己 。
近年隨著各類潮流雜誌的蓬勃﹐撰寫時裝的作者也越來越多﹐而且大都具有相當專業知識。但一個「一般」的時裝寫作人和一個「一流」的時裝寫作人最大的分別﹐是在乎他的視野﹐是否夠高、夠深、夠遠。「一般」的作者也許能緊貼潮流﹐但「一流」的作者不單只要提示出時裝、潮流的趨勢、大方向﹐更重要的是他要有著一份充滿自信的判斷力﹐去分辨出那些時裝紅人是真命天子·那些是混水摸魚,靠包裝、靠宣傳、靠自我膨脹去製造形象的的 hacks﹐更不能在五光十色的時裝、天橋世界中被所謂的 glamour 沖昏了頭腦﹐忘了形失去平衡﹐迷失了自己的價值觀和 attitude。
毫無疑問﹐Winifred 經過二十年 (吓﹗原來已二十年﹗) 的努力、耕耘﹐早已是一流的時裝作者﹐《時裝時刻1987一2007》不只是寫過去二十年的時裝潮流起伏·更是她成長、成熟的的心路歷程﹐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對時裝充滿著熱誠、熱愛的女孩怎樣從最初接觸時的一知半解﹐如何慢慢培養出她的個人品味﹐磨利她本身的觸角﹐調教她自己的角度﹐到最後終修成正果﹐是一次難忘的時裝旅程。
如果有一天 Winifred 終成了世界級的時裝作者 (只要加上一點幸運﹐為甚麼不可以﹗)﹐我們再去讀這本有如她成名前的自傳可能就覺得更具意義和珍貴了。
余嘉文《天橋之后》2009
做model的先要條件是甚麼﹖是美貌、高度、氣質、身形、膽識、智慧﹐以上各項排位不分先後但缺一不可﹗
美貌沒有標準﹐各花入各眼﹐因人而異。現今有位中國籍國際紅模醜得像農婦 you know who﹗說她似農婦﹐基於她在我腦海中活現了賽珍珠小說《大地》裹的阿蘭﹐印象太深刻﹗Model﹐可以醜﹐俗氣就不能有﹗我對這位農婦名模其實十分欣賞﹐有一次她來港行show、示範名牌鑽飾﹐當團體大合照﹐一眾同台表演自以為美艷性感嬌媚的本地名模站在她身旁﹐一併之下便瞬間失色﹐通通都變得俗不可耐﹗
余嘉文可以說是首位躋身國際級的本土模特兒。
我第一次﹐也是 2006 年前唯一一次見過她是遠在 1977 年﹐那段時期我替《號外》寫文章﹐搞特輯﹐認識一些與時裝界扯上點關係的人物如攝影師、髮型師等等 (當時 Vidal Sassoon 剛在香港開設髮型學校﹐學生很多來自東南亞各地)﹐有次和他們一起去看貿易發展局主辦的香港時裝節其中一個時裝表演﹐在碧麗宮舉行。我還記得全場燈光熄滅﹐觀眾拭目以待的情境﹐
下一篇:2009 一個「優雅」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