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天Jil 而不是 Jill      1999 5        號外

 

 

 

 

試想﹐ 假如 Jil Sander  的串法是 Jill﹐而不是 Jil﹐會有怎樣的後果﹖

 

我想象不到。

 

起碼在我來說﹐我是無法接受一個叫 “Jill Sander” 的時裝設計師﹐尤其是作為自己至愛的時裝設計師。

 

不知是否純屬心理作用﹐我總覺得一個人的姓名其實可以傳遞很多訊息﹐很多美國時裝設計師﹐就是因為名字太欠特色﹐令人沒有興趣去作進一步認識﹐反觀 Sonia Rykiel 這個名字﹐單是發音已具氣勢﹐配上她的外型﹐絕對「唔講得笑」。

 

再說 Jil Sander﹐那個 Jil 字少一個 L﹐多一個 L﹐的確有天國與地獄之別。就是因為少了那個 L﹐我可以完全不需要認識她的設計﹐單看一個 Jil 字﹐就已感受到那股氣質﹐那份簡約、舒適﹐不經意的傲氣。

 

完全是心理作用嗎﹖

 

Jil Sander 的盛名早已聽聞﹐但我並非時裝專家﹐她未出男裝之前﹐事不關己﹐我對她完全說不上有甚麼認識﹐直至兩三年前她第一季男裝出現﹐那些 basic 的針織﹐毫不起眼﹐左胸口沒有開袋的西裝﹐也看不慣﹐所以沒加理會。直至年多前無意中試穿上她一件 T 恤﹐簡單不過的款式﹐著上身﹐發覺那裁剪、長短、闊窄、比例 —— 一一都竟是那末恰到好處﹐冇嘢之餘﹐又有一 “fashion” 的感受﹐穿上去簡直捨不得脫下來﹐從此就愛上了這個牌子。

 

當然它的標價是十分昂貴 (至少對我來說)﹐很多和它差不多風格的名牌也遠比它便宜﹐但有時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正如 Joyce 有個 sales說﹐對不穿 Jil Sander 的人﹐是很雖解釋它那份難以抗拒的魅力。

 

Jil Sander 未在我生命中出現之前幾年﹐添置衣服像我其他生活一樣﹐已成例行公事﹐變成純是為添置至添置﹐再沒有驚喜﹐更談不上甚麼至愛或火花。

 

Van Noten 也是聽道塗說﹐人有我有﹐不會引起我共嗚﹐Gucci 太摩登了﹐自己沒有本錢穿。而更早之前那日本三大名牌﹐不都日趨老化?我們這群死不認老的 baby boomers﹐又怎敢與它們認同﹕Jil Sander 的出現﹐有如及時雨﹐真的有相逢恨晚的感覺。

 

然而世界上是無絕對的﹐Jil Sander

上一篇:1998 快樂王子

下一篇:1999 我的 Coffee Table Boo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