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喻電影 1997 年 12 月 快 報
八 部 半
鮮有看到像《八部半》如此神采飛揚的作品﹐費里尼拍此片時正值壯年﹐創作力精力魄力皆無窮無盡﹐片中每一細節每一元素他都控制得無懈可擊﹐得心應手﹐可惜藝術中心十二月份上映的是十六米厘拷貝﹐不能發揮在大銀幕可以看到一場比一場更繽紛那種懾人魅力。
我上次說《八部半》是我至愛電影之一﹐那麼其餘之二之三 …… 又屬何片﹖我毫不猶疑可以數出來的有維斯康提 (Visconti) 的《氣蓋山河》(Il Gattopardo 或英譯The Leopard) 和黑澤明的《赤鬍子》。有獨無偶三部片皆完成於六十年代中期﹐巧合的原因我相信是電影技術到了那個年代已發展至完善﹐後天條件遠比之前的製作優勝﹐聲光影皆可達到導演最嚴謹的美學要求﹐更能準確表現創作者心目中的構想。
赤 鬍 子
它們另一共通點是三片都是氣勢磅礡的大製作﹐影史上比它們有深度的作品有不少﹐但講到視野之廣闊﹐它們是表表者﹐令我想起十九世紀交響樂﹐我們可以數杜魯福像莫扎特弦樂四重奏﹐英瑪褒曼像巴哈的大提琴組曲﹐高達像後現代的atonal 詩篇﹐杜萊葉、布烈遜接近宗教音樂﹐丹美似圓舞曲 …… 但有甚麼比交響樂更能代表西歐音樂的至成熟及輝煌成果﹖也許這是我選這三部近似交響樂的電影作為我心目中至愛的其中一個原因。
氣蓋山河
如今想重看《氣蓋山河》已差不多是沒有可能的事﹐我有它的錄影帶﹐可惜是意大利文對白﹐聽不懂﹐只能欣賞它瑰麗的彩色和舖陳﹐《八部半》有影碟版本﹐《赤鬍子》最近也在有線電視播了好幾次﹐但螢光幕怎能呈現出黑澤明拍貧民區也拍到如此壯觀和一絲不苟的氣魄﹖
這三部電影會不會終於一日印成七十米厘重映﹐像希治閣的《迷魂記》一樣。我是不是在發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