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YLE之後      19883月     號外

 

前幾個星期天﹐唐書琨約我們吃中飯﹐我們的選擇是麗晶軒或美食之家其中一間﹐結果我們挑選了美食之家﹐在那間面積相當細小的菜館高談闊論﹐無拘無束﹐吃了一頓很美味、很寫意的中飯。

 

另一晚﹐我和張叔平一干人等殺到去九龍城樂口福﹐吃它的雞燉翅及凍蟹﹐樂口福是一間相當陳舊、老派的潮州菜館﹐張叔平說他從未食過那麼多翅的雞燉翅﹐真想多叫一碗。

 

如無記錯﹐樂口福對上一次﹐我們去過滬江﹐LA Rose Noire﹐都是一些很 basic 的餐廳。

 

Back to basics﹐想起來其實都是近一兩年的事﹐以前我們相約出外吃飯﹐總愛找些有「格局」的餐館﹐菜式、味道好不好還屬其次﹐換句話說﹐我們要求靚﹐愛在有格調的環境下進食多過愛食物的本身﹐但近來我們似乎開始有點看不起這些有格調的環境﹐我們不再以步入那些昂貴﹐stylish 的餐廳為榮。畢竟現時這類作高級﹐作 fussy 作有 class 狀的食府在香港越開越多﹐當 elegance 變到普及化、大眾化的時候﹐我們這些目命先知先覺的人士很自然就放棄堅持 styledown to earth 起來。

 

又或者我們真的變到越來越「為食」﹐像半島酒店那個中菜館﹐裝修得難看死了﹐但偏偏它的菜又弄得實在好食﹐沒法子﹐我們仍得要去幫襯。

 

話雖如此﹐有兩間餐廳﹐它們的魅力始終吸引﹐久不久又會心思思想去坐坐﹐享受它們的 ambiance﹐這兩間餐廳就是凱悅軒和麗晶軒。但它們能夠脫穎而出﹐高出其他同級餐廳多線﹐是因為它們的 style﹐它們的 elegance 十分 unimposing﹐加上他們的服務 un-obstrusive﹐坐在其中一切都很 civilized﹐一點都不 loud﹐不似一般的高級魚翅海鮮酒家﹐無論排場怎樣﹐始終都嗅到一股撈味、江湖味﹐是暴發戶而不是貴族。

 

從近年餐廳的佈置﹐可以反映出一般香港人都開始重視 style﹐但可惜他們太容易沾沾自喜了﹐以為買了幾件形狀古怪的傢俬﹐穿些 J.P.Gaultier 就可以升仙﹐成為個 modernist﹐前些日子不是有些自命走在時代尖端的人士攪 Theme Parties﹐像什麼中國之夜(要穿長衫馬侉﹐小鳳仙裝) ﹐又什麼黑白派對﹐規定客人穿衣不黑就白﹐以為這樣就很有 style outrageous﹐其實又幼稚、又滑稽﹐一個成功的派對﹐是每一個參與者都很自然的做自己﹐而不是做戲。

 

我弟弟鄧梓夆最近說了一句令我很頹喪的話﹐他說﹕「大哥﹐我到那些廣告公司做 casting﹐去到間間都好似返咗你屋企﹐間間都係黑白佈置。」

 

真的﹐現在人人都一窩蜂的看中黑和白﹐小明星、藝員個個都宣佈他們的新居將會以黑白為主色﹐那些廣告公司﹐設計公司更不用說﹐每一間都儘量去表現它們 designer 本色﹐一律都要黑白﹐加上幾張 Wassily Chairs 就覺得自己已經做到很現代﹐很前衛。

 

所以即使黑和白依然是我心愛的顏色﹐我的家居佈置也不得不作出些修訂。首先﹐下次油牆﹐不可以再油白色了﹐一定要加些色來沖淡黑白那種極端的感覺﹐此外百葉窗簾﹐我亦聽從了張叔平的提議﹐通通換了棕 cream 色﹐以後換傢俬﹐也要本著不做作﹐不刻意為原則﹐儘量不給人有很明顯的 style 的感覺。

 

我以後的家居佈置座右銘是﹕

現代﹐但不前衛。

新款﹐但不要古怪形狀。

還要記住﹕低調、含蓄、簡單、well-proportionednon-attention-getting、舒服、目然、和諧

 

我認為﹕Post-Style 應該是不感覺到有 style 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