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湄和喬宏 —— 黃奇智                                                                               2009            國泰故事
 
 
                                                         李湄 1957 年
 
最近也許是心血來潮,忽然把 1980 年代英國一套改編自伊芙琳沃(Evelyn Waugh)小說的電視劇集《故園風雨後》Brideshead Revisited)翻出來重看。這套劇編、導、演佳,還有羅蘭士奧利花(Laurence Olivier)等一流的名演員客串。這其中就有法國女演員史提芬奧特蘭(Stéphane Audran )。
 
奧特蘭在劇中演奧利花的義大利情婦卡拉,形象很觸目:端莊、時,不算挺美但散發著含蓄、世故的魅力。她演的卡拉善解人意,待人接物親切而大方得體,讓觀眾看了深明白,為甚麼奧利親演的,「像一座充滿仇很的火山」般,一心擺脫在英國的家人和冷酷而工於心計的夫人跑到意大利去的馬治曼爵爺(Lord Marchmain),會找她當情婦。
 
                   《故園風雨後》Stephane Audran 和 Laurence Olivier
 
奧特蘭這角色形象讓我想起《玉樓三鳳》(1960)裡的李湄。這也是一部編、導、演俱佳的影片,李湄在片中演的女作家彭梅芬也是端莊、入時,含蓄和世故,是個很獨立的現代職業女性。在這部電影裡,她的表演低調卻富層次,給人一種細緻而渾然天成的感覺。
 
跟奧特蘭一樣,李湄的形格不太適合演中下或是低下層的女性,可是她在《雨過天青》(1959)一類的「爛衫戲」裡演中下層婦女,也一樣的有很不俗、教人入信的表現。所不同的,是李湄在《雨過天青》裡的角色,雖也是傳統通俗劇裡出身寒微、賢淑委婉、嫁給了小職員當繼室的寡婦,卻絕對不是個一面倒地逆來順受、柔弱的小女子。這角色有著強烈的性格,雖委婉但仍會反抗,絕對符合李湄那堅強的現代女性形象。
 
 
《玉樓三鳳》裡另一位引人注目的演員是喬宏。他演的是一名通訊社記者鄭大江,也是個很現代的人物,跟李湄演的女作家發展了一段情。這部電影裡的喬宏成熟、沉著,含蓄卻又開放,不失其活力。跟李湄一樣,他在影片裡的表演也偏向低調,表面看來平淡無奇,暗底下卻層層深入。自然,在高調的演技還大行其道的當年,這是很容易被人當作是沒演技的。
 
喬宏個子高大,外形給人的印象是憨厚而威猛,所以當年的電影公司宣傳部給他起了一個外號叫「雄獅」。導演們也彷彿很認同他這個形象,因此在《青春兒女》(1959)、《好事成雙》(1962)一類的影片裡,他演的都是些憨厚而老實、活力充沛但不一定很有思想的角色。也因應著他外形的威猛,他也常給派演一些像《母與女》(1960)和《快樂天使》(1960)裡,憨厚中帶點兒反叛的青年。可是喬宏也演過好些成熟的中年角色 ——天長地久》(1959)裡的知識份子、《紅男綠女》(1960)裡的報館編輯、《女秘書艷史》(1960)、《桃李爭春》(1962)和《教我如何不想她》(1963)裡的公司總經理、、企業家和劇團經理。在《紅男綠女》裡,他甚至扮演老角,喬裝成下屬葉楓的富豪父親,幫助警方圍捕詐騙集團。
 
                                                                                                                                                 《空中小姐》劇照
 
喬宏演的雖然大部分都是些善良的角色,他的戲路其實很廣;他可以是個在今天看來很大男人主義的魯男子 ——《空中小姐》(1959)裡的飛機師雷大英、《三星伴月》(1959)裡最後贏得林黛,卻被一些女觀眾認為是假洋化假瀟灑而真大男人的「大隻佬」,以至《啼笑姻緣》(1964)裡被誇張地樣板化了的軍閥柳大帥。他可以是《長腿姐姐》(1960)裡穩重而又幽默的大哥哥,也可以是《虎山行》(1969)裡飽經風霜、性格深沉的俠客。在《桃李爭春》裡,他是個斯文體貼、風度翩翩的大亨。在《六月新娘》(1960)裡,他是個老實的海員,出場時醉態可掬,東歪西倒,國語跟廣東話混雜得一塌糊塗,那喜劇的節奏完完全全地把握著,搶盡了鏡頭。就是演被誇張和丑化了的反派柳大帥,也少不免流露著一份深沉:堂會上威逼申鳳熙和申三賢的一場戲,更盡情地發揮角色的跋扈和狠,令人不寒而慄,是一場非常懾人的演出。
 
相對於喬宏,李湄的戲路彷彿便沒那麼廣了。《玉樓三鳳》配合著二人成熟而現代的形格,也充份地發揮了二人低調而細緻,卻不失其自然的演技。特別是雨夜村舍避雨一場,二人欲進還退,欲言又止,有所顧忌而若即若離的微妙感情,演來旗鼓相當,在片中佔著重要的份量。可是李湄有著一份天生的媚;這份媚就如喬宏的憨厚,很容易給定型。在以女明星為主要招徠的當年,這無形中是一項不成文的約定 —— 電影公司把女明星塑造成某一種類型,藉以招徠觀眾。李湄的媚於是就成了一種負累:她既是「女主角J 人選,就不能像王萊那樣的性格演員,任何角色都可以接演。
 
 
所以,她後期在《西太后與珍妃》(1964)裡演的西太后,便是一項挑戰。《雨過天青》裡她演的再婚寡婦陳美娟一角也算是破例,是一項挑戰。這個角色讓她洗盡鉛華,蓬頭垢面的幹粗活,更在照顧丈夫、親生女兒和繼子,還有姑奶奶的挑撥和奚落間周旋,抵受著重重矛盾和壓力,感情戲的複雜,有別於她慣常演的艷婦角色。就是《玉樓三鳳》裡的女作家,也有著複雜的感情層次 —— 這是一個因愛人意外亡故而不敢再蹈情海的女性,遇上了教她心儀的新對象,卻偏又是閨中密友所鍾情的人,情感和理智間滿是矛盾,重重心事又不能輕易傾吐。演這微妙的角色,她的低調演出竟是走對了路。
 
當然,在有限度的多樣化中,李湄的媚,加上當年高調演技的要求,很容易使她演的角色變成沒層次的樣板,像《春潮》(1960)裡那玩弄男性的壞女人、《同床異夢》(1960)裡憑著姿色任性胡為的女明星。事實上,她給分派的角色往往也離不開「艷星」的格局 ——《龍翔鳳舞》(1959)和《桃李爭春》裡的歌舞女郎、《殺機重重》(1960)裡的交際花、《紅顏青燈未了情》(1961)裡的時髦醫生太太。就是《女秘書艷史》裡她演的那位敬業樂業的女秘書魏玲芝,不多不少也帶點「花瓶」的味道。至於《女俠文婷玉》(1960)和《文婷玉火海殲仇》(1961)裡的古裝女俠,則又是她堅強獨立的現代女性形象的變奏,原則上仍是把她定了型。
 
 
反觀喬宏,在當年電懋的小生群中是個邊緣人,有著一份豪氣,但算不上是「斯文靚仔」,換言之就是不入「主流」,所以往往以第二男主角,甚至配角身份出現。這無形中把他劃入了「性格演員」的範疇。「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不入主流」,反倒開闊了他的戲路,在銀幕上以許多不同的形格出現。
 
                                         喬宏是白光在東京發掘,帶他入影圈的
 
今天重看李湄和喬宏搭檔演出的影片,驚喜於當年原來有著這麼現代感、這麼特別形格的演員之外,總覺得有點美中不足,甚至覺得有點糟蹋了。他們的外形很合襯,也各自有著不俗的表現,可是這兩位演員,特別是李湄的潛能,彷彿還沒有更理想地給發揮,也未曾獲得廣泛的認可。在觀眾眼光還比較保守,電影技術和審美觀還比較落後的當年,這也許在所難免。然而在今天,像這兩位演員般的人才是否便有更好的發展機會呢?演過《西太后與珍妃》之後,李湄沒再演過許多部影片便退出影壇了。喬宏還繼續演戲,但真正令人難忘的作品,好像也不太多。最近看了他跟蕭芳芳演的《女人,四十》(1995) ,總覺得他是來自另一個年代、另一種背景的明星,光芒還在,可這到底已不是光輝懾人的明星年代了。
 
                                                                                                      1961 年李湄曾在日本寶塚劇場與越路吹雪合演歌舞劇《香港》
 
曾聽當年的影圈中人說,李湄曾與志同道合的圈中人組織劇團*,在已被拆卸了的新舞台戲院和其他場地演出國語舞台劇,喬宏也參加過其中的演出。這些演出彷彿沒怎樣宣傳,看過的人彷彿也不太多,大概也是主流外的另類,聊勝於無的遣興之作。想起了電懋影片的片頭商標,總部國泰大廈從遠而近飛奔到觀眾眼前,音樂又那麼緊張和冗長,跟這些花絮/傳聞連在一起,不知怎的,便覺得有點唏噓。
 
便又想到不惜工本、演員優秀、製作認真嚴謹的英國電視劇《故園風雨後》,想到史提芬奧特蘭,想到李湄 ……
 
 
黃奇智藝術工作者,並從事翻譯及寫作。曾任電視台編導及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講師。著有《時代曲的流光歲月 1930 - 1970(2000)及《梅梢和更遠的月亮》(2006)等,並為《信報》撰寫「美目流盼」專欄。
 
* 我曾在大會堂音樂廳看過李湄演國語話劇《洛神》,演男主角曹植是黃河。
 
 
 
 
相關參考《雨過天青》全片欣賞 (土豆)
   《玉樓三鳳》全片欣賞 (优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