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機場設計師 ~ Norman Foster —— 詩華          1992 8           
 
 
 
香港新機場的財政問題一直是眾多爭議的焦點所在,至於它的面貌仍未惹人注意,且讓我們從設計師過往的作品出發,加點想像力,建構出機場未來的面相。
 
當香港新機場還未選出設計師前,大家已經為究竟機場總設計師之位花落誰家而議論紛紛。有些以經濟角度著眼,有些甚至從設計師的國籍來判斷。其實每一名被邀請的設計師都曾經從事大型機場的設計,其中不乏經驗老到、設計實用的,也有些是有相當設計才能、作品美輪美奐的。
 
現在大局已定,Foster Associate 成為新機場的總設計師,也許這正是時候,介紹這機場新貴的來頭。
 
                                                                                         Norman Foster
 
迴想六、七十年代,現代建築出現衰老現象,不同的設計潮流乘時出現,例如後現代、新現代、解構等等主義。但到現在各主義也有漸愈息微之感。後現代相信已在建築史上下了一個句號,總不明白香港為何現在才出現那些所謂後現代的建築。新現代無疑是舊現代的延續,無疑是換湯不換藥。而解構主義卻是永遠的不能和現實相結合。唯獨由 Norman Foster, Richard Roger Renzo Piano 等人創始的 Hi-Tech,卻能夠在這年頭裏意氣風發,染指不少世界各地的大型建設。巴黎的龐比度中心可謂 Hi-Tech 的起步點,而 Foster 設計的香港滙豐總行卻是重要的轉捩點,也是近代建築史上重要的一頁,跟著便有 Osaka 的海上機場,巴塞隆拿的電視塔等等。
 
                      Barcelona TV Tower - 建築師 Santiago Calatrava
 
若然你從傳統美學角度來看滙豐總行,也許你會覺得它非常醜陋,若然你從科技角度來欣賞,你也只是看到 Foster 設計精髓的一部份。其實營造空間才是他最主要的意念,一個真正能把用者、環境、功用配合的空間。也許你可以在滙豐總行乘搭行人電梯時體會得到。
 
Foster 對用料也相當注意,你絕少會看到他的作品有顏色的出現,最多也只是黑白和灰色。他的調色板上也就只有不同透明度的物料,由全透明玻璃、半透明橫線玻璃、磨沙玻璃,到不透明陶板。在不同功能的地方,利用不同透光度的牆或屋頂,營造他需要的空間感。
 
                                                                                                           HSBC 的內部結構
 
也許現今世界已經太複雜,Foster 的設計無論在空間上、物料上或在科技上都有一個要旨—— 簡潔。也許他並不想把我們的生命複雜化,矯扭造作的形態絕對沒有,結構上也盡量做到最簡潔和清晰,但同時間又設計和應用最精巧的科技和物料,就算最細微的部份也不會放過。
 
若然要介紹 Foster 的滙豐總行,也許要一整個特輯才寫得來。所以在芸芸 Foster 的設計中,本人挑選了另兩座最值得向大家介紹的,一座是在東京的 Century Tower,另一座是他在倫敦的 Stansted Airport Terminal
 
                                                                                                             Century Tower Tokyo
 
驟眼看去東京的 Century Tower 就正是縮水版的香港滙豐總行。這座二十一層高的辦公大樓外牆,表現了整個建築的結構,你也許會覺得似曾相識,這正是 Foster 的拿手好戲。在大廈中央也有一個打通上下的採光空間,讓自然光帶入室內,而且因這新穎的結構,整個辦公室完全沒有柱的隔阻。就像滙豐總行一樣,他營造了一個百份百適合工作的空間和環境,但最有趣的是整座 Century Tower 卻是帶有點點日本傳統建築的簡潔味道。
 
                                                                                                              Stansted Airport
 
Stansted Airport 是在倫敦以北三十哩外的一片草原上。它和香港新機場一樣,在設計時有兩個重點要留意,第一是它們的設計外型必須和附近清優的環境配合,其次這是個新的機會在一處全新的地方去重新思考一個迎合下個世紀的機場。在這兩方面,我相信 Foster 是有能力辦到的。
 
整個 Airport Terminal 外型就是一個大平屋頂那麼的簡單,就像馬戲班裏的大帳幕一樣,裏面載著不同的功能和不同的人。Foster 最拿手的大結構又再一次誠實地表現出來。今回他用了一組組樹一樣的結構來支撐一格格四方的屋頂。每格中有天窗給陽光滲入。給予大堂一個輕盈和空曠的感覺,最有趣是,透下來的點點陽光真的有點像在樹蔭下的環境一樣。晚上的燈光是利用屋頂的弧面作反射,所以整個機場大堂就像被一個發光天幕所包圍。
 
                                                                香港國際機場
 
Stansted Airport 最與眾不同之處就是它的離境和到境大堂都是在同一層上,其他的機場永遠都是上層離境和下層到境的安排。而且從下機、到過海關,而至出閘乘搭交通工具,或相反方向,都絕不會轉彎抹角,你要做的就只是向前行,所以就算初到貴境和言語不通的遊客都絕不會在機場迷失方向,我想這正是一個好機場最基本的要求,但往往很多機場就連這點也做不到。
 
                                                                                   香港國際機場外貌
 
也許現在香港新機場的財政問題還在爭持不下,但無論新機場的支出會像滙豐總行一樣,成為全世界最昂貴建築物之一,或像 Stansted Airport Terminal 一樣,支出低於英國標準機場的總建築費的 20也好,單從設計和實用方面,本人一定會投 Foster 信心的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