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孤兒的悲哀和快樂 —— 張華傑          1986 6           號 外
 
 
 
台灣朋友詹宏志說香港具有「國際孤兒」的混血性格,確實一語中的
。他還說香港是美國和日本交鋒的戰場,戰爭最大的受害者並不是兩
個交戰國其中之一,而是香港自己。
 
在香港這塊小小的土地上,美日這兩個超級勢力在交鋒,本地小小的一枝勢力部隊根本連負責維持紀律和秩序這個最起碼的工作也幾乎做不到。於是香港便一片混亂,進入無政府狀態。
 
香港處在無政府狀態,我是指「招牌文化」這一點。
 
不知不覺間,一些無厘頭的名字竟然成為我們城市裡商店的名字,甚
Seven ElevenUA6McDonald Burger KingKentuckyWendy’sPizza Hut ......,又甚麼鬆阪屋、三越、八百伴、東急、大丸 ......。竟然成為這個城市最耀眼的招牌。
 
 
自從來了美國及日本商人之後,一些惡劣的名字便驅逐了典雅名字,例如同善堂藥材店、民天飯店、榮華金行、紫籐舍、景古齋、鬆濤苑、青雲閣、樂天殯儀館、集力五金行、同興隆銀樓、普慶茶樓、人和客棧、高興坊、忠誠銀行 ......。現在幾乎只可在高陽的小說裡才可找到。
 
現時,稍為能與外來名字力鬥的,還只是那些歷史較長的招牌,諸如永安、瑞興、先施、龍子行、美美 ......。本來本地勢力並不止於此,有另外的新興勢力加盟,例如頗有普羅階級基礎的招牌:大大、大人、大元、人人、平價市場 ......,也一度威風八面,幾乎成為主流,但自從楊老闆*倒台後,那些招牌也成為歷史陳跡了。
 
在外地招牌大軍壓境之後,本地招牌只好零零散散地打游擊戰。既然打游擊戰,自不然出奇制勝,於是千奇百怪、意料不到的招牌都出現了,這個現象充份反映出香港地道小商人看風駛裡的靈活性,也反映出香港文化陷於無政府主義狀態淒涼和快樂的兩面。
 
最有代表性的無政府主義招牌莫如是「英の傑」。招牌天真地及一廂情願地揉合西方(英之傑)與東方(日本文字「の」,人皆知曉)於一身;招牌主人構思該個名字時,已經充滿了香港秦始皇那種「大地在我腳下」的氣慨,但這不知是淒涼還是快樂,大抵是兩者皆有吧!
 
 
現在我把無政府狀態的香港眾多招牌粗略地分類:
 
有些跟隨時髦潮流,依大勢改美國、日本的名字,例如:Malibu , 明治通 ……
 
有些崇洋媚外,改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 …… 的名字;
 
有些是想衝出鯉魚門,欲登上國際舞台,例如:燉奶佬叫自己做 Daniel , 煲煲好則大呼 Bowl Bowl Wonderful ……
 
有些跟風埋堆,依賴大機構,例如新藝城攝影器材店、新藝城夜總會 …… ;德寶茶餐廳、德寶當鋪 …… 嘉禾粥麫、嘉禾洋服 ……
 
有些買辦式招牌,例如 Ding How , Tai Tai Cheong Sam(太太長衫);
 
有些義和團式招牌,例如 Hon Bo 麫包店、Dim Sum Burger ……
 
有些心懷祖國,例如向陽搬運公司、紅星船務、東方紅藥行 ……
 
有些死充大頭鬼,例如紅磨坊夜總會、麗都酒廊、癲馬會所、Tiffany珠寶行 ……
 
 
有些跟紅頂白,例如以前英京、葡京,現在是北京、Beijing DiscoBeijing Salon ,多不勝數;
 
有些以馬名為依歸,例如綠怡康樂中心、同德咖啡室、你知幾時錶行、通靈傳呼中心、快樂八十公寓 ……
 
有些走煽情路線,例如每日二千鞋行、今日買我時裝店、天天新款時裝店 ……
 
有些順手招來,例如希爾頓餐廳、喜來登別墅、凱悅髮型屋、來來鞋店、新東陽食品(來來、新東陽乃台灣成功招牌);
......
......
 
香港招牌(文化)實在豐富深厚,如果你不介意無政府主義的悲哀,不妨享受無政府主義的樂趣。以後上街,看看招牌,增加一點樂趣。
 
 
* 楊佔美 - 陳寶珠的前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