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去飲﹖ —— Edmund Wong          1982 11          號 外
 
 
 
二十年前我的家人對於飲宴十分重視﹐大概因為生活簡單﹐大小飲宴都可以加添一點歡樂﹐尤其是家中的女人們都隆重其事地找著這個機會度身定做新衣裳。當那位叫亞梁的洋服裁縫到達家裏他便無形中帶來了好幾個鐘頭的熱鬧﹐家裏年青的姑姐們有的嚷著亞梁給她們度身﹐有的描述她心目中的款式﹐但從來不會用筆描繪﹐有的一面翻看 Harpar's Bazaar 一面問長問短﹐亞梁於是好像三頭六臂的一面回答她們的問題又一面替她們度身﹐偶然可以靜下來﹐他又忙著找裡布配 lace piping 等配色﹐一面找一面又點頭搖頭的回答一連串一輩子都答不完的問題。過了幾天又有一位姓楊的上海裁縫師傅到訪替幾位年長的姑媽嬸姆造旗袍﹐場面比亞梁的時候靜﹐但我寶貝姑母的身材時肥時瘦﹐所以每當楊師傅和她度好了身一星期後試身時總有一吋或半吋的不對勁﹐看我姑媽對著鏡子喃喃有詞和楊老板在旁抓頭抓頸的傻笑﹐樣子又可憐又可笑。
 
 
從前的人對於飲宴時的衣著十分講究﹐年青的女仕穿上五花八門款式的晚禮服﹐年長的穿著旗袍﹐外面穿上短外衣﹐男的一定穿著西裝一套﹐白恤衫打呔﹐不論是十來歲和幾十歲都一樣看齊。現代人對於飲宴服裝就不大刻意講究了﹐在普通的婚宴場合裏不少女士穿上鮮明或時髦的便服就算數了﹐還有很多男士只穿上 polo shirt 和名貴 jogging shoes﹐是灑脫還是無禮那麼是見仁見智了。
 
 
從前的女人在特別的場合比較現代人講究大概是當時的手工比較便宜﹐而且現代人生活實在比以前緊張﹐那裏有閒心翻閱時裝雜誌找款式﹐找衣料﹐還要抽空度身﹐試身做那費時失事的事情。難怪外國有一種行業就是替顧客準備每天的衣著鞋襪﹐好讓那些大忙人新新款款的行去街上然後專心地工作。成衣製造商在便服方面製造了很大的方便﹐人們不需要經過翻時裝書和度身的步驟就馬上即買即有新衣穿著。但在女裝晚禮服方面就比較難造福大多數人類了﹐晚禮服款式不但要有品味﹐而且要有想像力﹐主要的還要有好好手工才能表現到其名貴價值﹐當然不可能大量製造﹐有些 boutique﹐也有名牌的晚禮服出售﹐還有好幾個名家可以替你們設計﹐但價錢不是一般人可以付得起呢!講起一針一線的手工﹐我認識一位女士她有一件二十年前度身做的長旗袍﹐從頸、襟到衫腳一共釘上了三十粒花紐﹐可以知道當時人工的便宜。
 
時代越進步﹐生活越簡化﹐當然我們不能過於緬懷以往 glamourous 的日子﹐但我們卻不能讓生活簡化得粗枝大葉地過去﹐希望能保持一種品味和 romantic 來點綴一下緊張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