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系列:希治閣的驚心手法 ——                                                   1960 12              國際電影

 

 

 

 
希治閣(Alfred Hitchcock)的《觸目驚心》(Psycho)上月在香港上映賣座鼎盛,打破一切希治閣影片的紀錄除了《奪魄驚魂》(North By Northwest)。
 
聽說此片在紐約倫敦等大都市,賣座成績還在《奪魄驚魂》之上。
 
為何《觸目驚心》有這樣成績呢?得力在宣傳 —— 希治閣自己設計的宣傳。他不許觀眾在半途入場,就在這一點上大吹大擂,做成非常嚴格之狀,事先又絕對不露佈故事的內容,為了要使各地對他那部新片更引起興趣和注意起見,自己特地週遊世界各埠去親自製造神秘氣氛。
 
 
現在這部影片映過,論成績,不過爾爾;所謂新奇者,希治閣除了走緊張路綫外,又深加恐怖。不過並未成功。我們相信他下一部這類影片必有較好成續。因為希治閣是個喜歡嘗試的人,一次失敗,隔一兩部影片後,他必定再嘗試一次,這第二次就可能成功。舉一個例:如《奪魄索》(The Rope),他把佈景限制在一間公寓中,用特藝彩色拍攝,結果彩色祗表示了窗外天色的變換,一間公寓的戲也使許多觀眾覺得單調,所以這部影片祗有幾個注意電影技巧方面的觀眾對它讚賞以外,一般觀眾都未予以好感,隔了一些時侯他又拍了一部《後窗》 (Rear Window),名利雙收。其實呢,這部《後窗》就是《奪魄索》難題的「再試」,戲又限制在一間小公寓中,仍用特藝彩色,可是窗外景色加多,不光是天色的變換,室內嘉麗絲姬莉(Grace Kelly)來訪換衫後的美艷,和最後與兇徒搏鬥的鎂光燈閃閃都發揮了特藝彩色最大的效果。
 
《後窗》望出的街景日與夜
 
希治閣在做導演之前幹過宣傳,所以每部影片的開拍,他除了在畫面上向觀眾賣弄之外,宣傳方面他也一定下特別功夫。如果他見到新作在營業上有些問題,他就會親自出馬,向各地遊說。這幾年中,他週遊世界兩次,都為了他的影片——《怪屍案》(Trouble With Harry)與《觸目驚心》—— 可以說都是他的問題片。《怪屍案》後來上映未獲多大成功,《觸目驚心》卻大大收效,這也和《奪魄索》和《後窗》一樣。前一次試驗失敗,第二次就成功。為《怪屍案》上映時,他沒有特殊的宣傳,祗說是「一部特殊的希治閣片」,而這次《觸目驚心》中卻加上「不許觀眾半途入場」的限制。
 
這片為何要觀眾必須準時入場呢?實在是全片最好看的一段就在開始一節(珍納李 Janet Leigh 亦祗演頭上一段)去晚了豈非錯過,使全片的評價降低!希治閣有鑒於此,就在這上面作為宣傳的重點。
 
希治閣有大量觀眾,經他這樣神秘宣傳,自然大家會想先睹為快,所以此片一推出就擁擠不堪,都市愈大,市民的好奇心也愈強,他的營業收效也愈佳,不過看過以後的反應呢?平常。
 
這種宣傳,用一次可以成功,如果每次如此,將來就會失效。希治閣也深明此理,他知道這是在動用他自己的存欵,所以我們相信他下部作品會是真正的好片。否則他的地位就會不像現在那樣一帆風順了。
 
殺人武器
從近年來幾部希治閣的影片中,我們如果稍為留心一點,就可以看到他處理緊張鏡頭對小處極為注意。希治閣本人常說:「每一部希治閣的影片總有一具屍首。」凡有屍首就可能有武器,所以他每次對武器的描寫總是想盡方法使它新奇,得賣弄處就賣弄,務希達到拉住觀眾全部視線的目的。
 
譬如《電話情殺案》(Dial M For Murder)中的那把剪刀,在作為兇器之前先有特寫作為伏筆,嘉麗絲姬莉(Grace Kelly)在掙扎中摸索時又有剪刀的特寫,提高觀眾當時的情緒,後來剪刀刺入兇手背部,兇手倒地,希治閣的鏡頭仍對準兇手背部露出的剪刀,令它閃閃發光,這在拍片時須配好燈光,以使人對這場戲有深切的印象,其實照劇情說剪刀插入兇手背部,兇手仰面倒地,剪刀陷入更深,兇手當場致命,就是不拍剪刀閃閃的鏡頭,也算得交待清楚了,可是希治閣在這裡特別用心一點,確實使這段戲加強不少,使全劇更生色,這便是希治閣的特點,他懂得觀眾心理,懂得如何賣弄,引觀眾入彀,我們對他的謀殺片中所用的武器比對別的導演所拍的同類影片所用的武器會記得更清楚的原因也就在此。
 
《電話情殺案》
 
此外像《擒兇記》(The Man Who Knew Too Much)刺客的手槍和音樂台上的一對大鈸;《奪魄驚魂》中射擊加利格蘭(Cary Grant)和占士美臣(James Mason)的手槍;《國際間諜網》(Foreign Correspondent)把手槍裝入攝影機內 …… 等等,他都「特別下一番功夫」。
 
同時,任何一樣日常用品有時候經過希治閣之手就會變成驚心的武器,像《後窗》(Rear Window)中占士史超域(James Stewart,他飾攝影記者)的閃光燈,起初是一樣極平常的小道具,結果變成抵抗兇手的武器,在佈景方面,他常喜用動物標本作為增強氣氛之物,如《觸目驚心》和《擒兇記》中都有採用,理由呢?因為他父親是個家禽商,他從小對此有深切的印象。
 
《The Man Who Knew Too Much》
 
小道具
希治閣對戲中有重要關鍵的小道具也很注意,每次亦預先埋伏筆,讓觀眾看到他應用時一致叫好
 
像《奪魄驚魂》中印了 R.O.T.的火柴,第一次是伊娃瑪麗聖(Eva Marie Saint)看見加利格蘭拿出來隨便問他 R.O.T.的意義,後來在海灘別墅的一場緊張的戲中,這火柴就成了救美的工具。《諜網情鴛》(Notorious 又譯作《美人計》)中酒窖的鑰匙和《電話情殺案》的大門鑰匙,都戲弄了觀眾。
 
                                                                                                                        《Notorious》
 
汽車
希治閣對運用汽車也煞費心機。
 
大體上說希治閣是很喜歡運用汽車的,普通的警匪片中常有汽車追汽車的鏡頭,但是經過希治閣處理之後,就到達不同的意境,他把「追踪」的時間(Time)和速度(Speed)算得非常準確,不多不少,加強緊張的氣氛。
 
他著名的「汽車戲」,如《深閨疑雲》(Suspicion) 加利格蘭的駕車,《迷魂記》(Vertigo)占士史超域的尾隨金露華(Kim Novak),即使《奪魄驚魂》中加利格蘭被人灌酒後駕車墮崖,也處理得相當乾淨刺激。
 
《觸目驚心》中也有很多汽車戲,珍納李(Janet Leigh)駕車逃走時,在紅燈前見到老闆,老闆先對她微笑,後來看錶引起疑心,以及她路上換車被警察跟踪,後來在被謀殺後安東尼柏金斯(Anthony Perkins)把屍體裝入汽車,駛至湖邊,沉車滅跡等等,在《觸目驚心》全片來說,汽車的戲還是較佳的幾段。
 
火車
除汽車之外,希治閣也喜歡利用火車提高刺激。
 
《火車怪客》(Strangers on a Train)自然是以火車為背景的戲;《疑影》(Shadow Of A Doubt)中最後一場,約瑟歌頓(Joseph Cotton)在火車上要扼死泰麗莎胡禮(Teresa Wright)的一段戲,約瑟將要失手墮車的一剎那,利用火車駛行時的驚與險提高全片的高潮。
 
《Strangers on a Train》希治閣簽名式出鏡
 
《國防大秘密》(39 Steps)和《奪魄驚魂》的前半部戲幾乎都是在火車上發生。有時他把火車運用於心理上,也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譬如《意亂情迷》(Spellbound)中格里哥利柏 (Gregory Peck) 在火車站中,未上火車前,他焦燥和不安,開車後他幻想火車路軌變成雪上的痕跡,而引起心理不正常。
 
「高」與「樓梯」
這種由事物而引起心理不正常的戲除火車之外,尚有「高」,他最著名的一部便是《迷魂記》(Vertigo),占士史超域所飾的角色是個患畏高症的人,而在這個病症下發生了很多戲,產生不少的緊張的鏡頭。希治閣對「高」有特別的喜愛。《觸目驚心》的那個小屋(高)和屋中的樓梯(也是高高的,一級一級的清楚的呈現在觀眾之前),《擒兇記》中的戲院和小孩被綁處,都以樓梯及高來陪襯緊張的氣氛。
 
《奪魄驚魂》的刻有總統像的削壁(最後一場高潮),《國際間諜網》的摩天樓(愛門葛溫 Edmond Gwenn)就在這上面想推祖麥格利(Joel MacCrea)墮樓而自己摔落斃命,《迷魂記》、《捉賊記》(To Catch A Thief)的屋頂追捕,都是利用「高」處取得緊張的氣氛,因為他知道觀眾雖無畏高症但有畏高的心理。
 
 
所以從這些看來,儘管你說希治閣怎樣喜歡賣弄和做作,不走大路;可是他的細心和用心,都極值得人們欽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