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輪真弓和香港的情緣 2014 年 8 月 星島日報
好幾個月前在尖沙嘴柏麗大道一個巴士候車站,看到五輪真弓來港開演唱會的海報時,內心湧起了一陣恍如隔世的感慨,當時確是有馬上去購票的衝動,但衝動歸衝動,隔了一陣子就丟淡了,而主辦機構又好像沒有再進一步推廣,就不了了之,想不到結果還是有緣看到這個她出道四十周年演唱會。
除了香港,也真的想不出五輪真弓還可以在日本以外哪個地區開演唱會,特別是她最紅的時期,畢竟距今起碼已超過三十年;但香港和五輪真弓又確實有十分微妙的緣份,除了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不少本地紅歌星都有拿她的作品翻唱並大熱之外,她在一九八二年二月在香港政府大球場舉行那場演唱會,當晚她的歌聲,她的氣質,加上天公造美下毛毛細雨,竟出奇地交織出如詩的氣氛,令到有幸在場幾千名觀眾如癡如醉,那個晚上再經過這些年的輾轉相傳,已經成為香港流行文化史上一個美麗的傳說。
很難得事隔了三十二年後,五輪真弓竟又再臨香港,在灣仔會展舉行可以說是她的告別演唱會,而當晚的入座率之高遠超乎我想像,以一個過去幾十年的歌唱事業在香港市場幾乎是零的歌手來說,絕對是一個奇,看見周圍的座上客佔絕大部分都是銀髮族,我不禁猜想除了我,當中可有幾多個是當年大球場冒雨看她的觀眾,來圓年輕時的夢呢?
也許五輪真弓正好象徵了我們這一代人對日本的嚮往,在沒有互聯網絡、DVD、VCD,甚至錄影帶的年代,看日劇除了要靠 TVB 或亞視(抑或仍是叫麗的電視)高抬貴手買片配音播,確是沒有其他渠道了,但正因為難得,罕有,愈發激起自詡走上潮流尖端一族去發掘日本的一切,特別是它的流行文化,包括時裝、音樂、料理、漫畫、刊物 …… 開始察覺到日本時裝原來不止是在 Suzuya 出售的那些,知道有 Matsuda、Issey Miyake …… 男裝方面連中價品牌像 Jun、Domon、Men's Bigi 都全部被我們視為時裝殿堂,《流行通訊》亦成為同路人必看的讀物,現在已拆卸的尖沙嘴新世界中心的地庫那兩、三層曾一度有如一個小日本,除了日本進口的二三線名牌時裝店林立之外,還開了兩間中價的日本餐廳,一改過往以為吃日本菜必然要用天文數字埋單的概念,將日本料理在香港普及、平民化,最終也就去到了今日的成行成市的迴轉壽司。
在音樂方面一年一度在除夕夜無線電視直播 NHK 的《日本紅白歌星大賽》更是我們拭目以待的盛事,日本歌星絞盡腦汁在服飾形象落重本,絕對影響到香港樂壇對包裝的重視。不似現時香港青年人追捧 J-Pop、K-Pop 幾乎全以偶像為主,在五輪真弓的年代,我們確曾是真正沉醉於日本的「音樂」,除了松田聖子、小泉今日子、近藤真彥、少年隊這些偶像,我們(這個「我們」絕對不是一個小數目),都曾仔細聆聽 YMO、Alfie、安全地帶、Southern All Stars、井上陽水、冰室京介、谷村新司、中島美雪、松任谷由實他們的音樂,發掘了英文歌以外的一片天,成為我們精神食糧一部分。
我記得當陳美齡知道在香港有很多樂迷喜愛五輪真弓時,好像有點妒忌,私底下曾和我解說在日本五輪的歌迷基本上全屬女性,很少男性歌迷,其實我多少也明白,五輪真弓出道正值日本泡沫經濟年代,出國遊歷幾乎成為國民活動,年輕一代,特別是女性,更嚮往去外國體驗生活,在未正式加入上班族或未嫁作人婦之前,她們大都曾夢想或真正儲到錢去外國「流浪」一段日子,五輪真弓本身就曾經在美國、法國等地「生活」,兼在彼邦灌錄唱片,加上她波希米亞的形象,正好符合了年輕女性的憧憬,當年她是日本少數富歐陸氣息的歌手(唱《Chansons》那些已是老一輩了),可以說是那個年代其中一個重要 Icon。
但波希米亞早已是一種過時的心態了,之後捲起去歐洲掃名牌的千尺浪至今仍未退下,更由強國接棒,而從不曾真正主流過的五輪真弓,近年已退隱到偶然在 NHK 一些演歌節目和其他老牌歌星同台客串演唱,所以今次的演唱會,當她唱出一首又一首陪伴我們成長、耳熟能詳的名曲,像《忘不了你》、《雨絲情愁》、《黃沙萬里》、《喜氣洋洋》、《夜風中》、《為甚麼》、《一葉舟》、《L'ecrivain》等等時,觀眾的反應依然熱烈有如三十二年前在大球場一樣,亦同樣像三十二年前一樣遠遠超越她意料。
五輪真弓今次並沒有令人失望,除了音質仍舊優美之外,遠看在舞台上的她,竟有和三十二年前幾乎一模一樣的錯覺,不但身形保持了她一貫的修長,難得是她沒有老態,也始終沒變成大嬸、師奶,看來依然就是一個瀟灑的單身女性,她再一次唱在大球場那晚唱過的英文歌《You've Got A Friend》,很可能是她私下對三十二年前那歷史性的難忘晚上的一次懷緬和致意吧。
很感謝英皇娛樂主辦這個演唱會,雖然我知道每個演出都不外是一項商業投資,但在芸芸的項目選擇了未必有賣座把握的五輪真弓,確是難得,也因而替五輪真弓和香港這段緣份畫上了完美的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