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外與岑建勳                         2012 12            
 
 
 
十月中旬陳冠中從北京來港出席他獲香港大學頒授榮譽院士的儀式,前《號外》老總周肅磐趁機發起一個廣邀陳冠中各方好友、舊雨新知的茶會,結果有好幾十人出席。曾於不同年代參與《號外》工作的老中青作者、編輯,包括最早期的我,到剛從台灣過來任總編輯的張鐵志,都傾巢而出,席間更重遇不少久違了的面孔,確是一個極難得的聚會,也只有陳冠中才能凝聚到本地文化圈如此的大場面。
 
 
眾多久違了的面孔當中,見到九月份時名字照片又再出現在報章 A1 版的《號外》另一個前老總岑建勳。近年他經常往返國內不同省份,幫于品海開拓內地電影院線業務。先前已不止一次提議幾個老友趁他公幹時一起同行,看看除了一線城市 / 旅遊熱點以外的中國面貌,剛好十一月初我和陳冠中都有空檔,也不理將會去哪個省份,便二話不說約實整裝待發。
 
結果岑建勳在國內的團隊希望他去山東考察當地的市場,於是岑建勳和我從香港出發,陳冠中和他的新任太太于奇則從北京乘坐高鐵,大家在濟南匯合,開展三天的旅程。
 
岑建勳向來都是忙到透不過氣,很難找到機會和他坐下詳談。今次在來回飛機上聊了好多個小時,追補了很多以前一直沒有機會觸及的話題,最新當然是反國民教育一役。我在新聞看到他們幾個可以說是夕陽戰士的學運老將出來絕食,心情真是激動無比;每當在大是大非的關鍵時刻,岑建勳總會又再一次站出來,特別在這個價值黑白顛倒混淆的時代,的確像在黑夜大海中見到燈塔,令人安心。
 
 
當然無論話題怎樣結果都會扯到去以前在《號外》的日子。我覺得外界一直都有點忽視了岑建勳對《號外》的貢獻,也許由於他擔當總編輯的日子不算長,但那確是《號外》最艱辛的日子。1979 年底,《號外》除了一如過往經濟拮据之外,陳冠中更要離開香港一大段時間去加拿大「坐移民監」,剩下丘世文和我兩人都有正職,不能全面投入編輯工作。那時《號外》真是處於一個「見一步行一步」的狀態。然後有一天有個剛從英國回來,梳個爆炸髮型,自稱叫岑建勳的小伙子衝上《號外》的寫字樓,說不計薪酬,自薦要加入《號外》行列,跟住差不多四年,他一直擔起《號外》的大旗。
 
岑建勳確是一個十分具個人魅力的領袖,他走馬上任的時候,《號外》的流動資金根本不夠維持正常運作,而他竟然有本領「逼使」他先前的保釣戰友侯思傑、黃仁逵收比最低工資更低的工資擔當編輯及美術工作。另外更向他其他好朋友開刀,今次是「逼使」他們一萬幾千的捐錢出來打救雜誌燃眉之急。
 
 
為了不讓外人看穿《號外》外強中乾,那段期間他真的撐得很辛苦,在沒有任何武器在手的情況下,他只能憑他天賦的霸氣和無比自信去封住別人把口。幸好當時《號外》在業界早已建立其聲望,只不過作風一向偏低調,在岑建勳的領導下《號外》一下子變到「強勢」起來,令廣告界和出版同業不得不另眼相看,再不敢一口咬定我們「死硬」。
 
像那幾年我們搞的周年紀念派對皆有聲有色,為文化界娛樂圈中不少自詡時尚人士所津津樂道,而且全都是在極具名氣的餐廳酒吧舉行,做得如此體面也都是岑建勳出面拍膊頭 barter 回來的。
 
                                                                                                                    號外雜誌新 / 舊友好於灣仔波士頓餐廳為陳冠中設宴
 
其實《號外》在岑建勳主導期間有不少重大變化,除了經濟像過山車般驚濤駭浪,內容方面亦相繼遞減了學術性學 / 院派文章的比重而加強反映當時香港現實的社會議題,如軟性毒品、城市化等等,每期以專輯形式作詳盡深入的報道。從 1982 4 月開始外觀也從由 A4 紙大小的體積改成 11 X 17 吋的巨型刊物,比明周還要大本,擺放在報攤是十分搶眼,而作出這個改變以及重頭設計內頁版面的新「look」的是當時廣告界美術界炙手可熱的施養德,他亦是經岑建勳穿針引線拉攏加盟成為《號外》的新股東。隨著這個新面貌,《號外》終於慢慢為廣告商接受,從早前的 best kept secret 變成很 slick、刻意扮作非主流的主流雜誌。
 
                                                                                                                             于品海
 
80 年代中後期岑建勳搞電影、電視台 (在台灣),為民主、賑災等活動全情投入,早已令他被看成是香港的傳奇。2005 年他得到中央政府解封獲准再次回國,他的伯樂于品海當然是雀躍不已,期待岑建勳為他的集團大展拳腳。岑建勳告訴我,他花了超過一年時間跑遍大江南北,不斷思考、探索,結果他沒有如熟悉他的朋友所料去拍電影或搞出版事業,而是發展電影院線,把市場集中在些二三線城市,更是率先在國內用數碼模式代替傳統菲林放映電影。刻意揀選二三線城市,除了因為做過很多精密的市場調查之外,更融合了岑建勳的個人理念──引進新型舒適的電影院這種生活模式,以合理、一般人負擔得起的票價,帶給生活枯燥、娛樂不多的二三線城市 / 縣市的青年人。結果證明他的構想、business model 獲得空前的成功,在短短幾年間「大地院線」在全國遍地開花,落成營業的電影院已有好幾百間,已拍板準備建造的亦有此數,而全國票房佔有率也與日俱增。像今次我們去山東省三天的緊密行程主要都是圍繞較小的城鎮,除了實地考察旗下的影院、探討建新院的可行性之外,更殺去競爭對手的地盤,參考他人的經營手法。
 
 
三天的時間很快過去,很難得聽到一串大好消息,陳冠中上一部小說《盛世》除了大賣之外,已被翻譯成十三種語文,意大利文和日文版馬上要出版了,他會親身飛去日本參與推廣活動,更開心是他約九萬字的新小說剛寫完,香港將會由「天地」出版,暫定在農曆年前推出市場。陳冠中說新作和《盛世》一樣,都是以當今中國為背景,真的拭目以待。
 
                                                          《盛世》英譯本
 
另一方面岑建勳在國內的影院業務已上軌道,可以放手讓手下的同事跟進。以他的性格,在抽身之後自然不會就此停下來,果然他已在蠢蠢欲動,開始籌備下一個 project 了,難得今次這個企劃終於回歸香港,以香港為基地,針對香港市場。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會陸續聽到岑建勳的新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