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七情上面時 —— 重溫《桃姐》以外的葉德嫻        2011 9         
 
 
 
我在電視看葉德嫻上台接受她的威尼斯影展影後殊榮﹐用意大利文講多謝先生女士們的時候﹐不禁「車」一聲。
 
這個「車」不是衝著葉德嫻﹐而是本地的傳媒。我最先是在網上讀到她摘冠的消息﹐已不記得網上轉載的是那份報章/媒體的報道﹐總之它說葉德嫻在台上用意大利文「致謝」﹐當時我的反應是異常興奮﹐在我心目中﹐「致謝」無論怎樣簡短﹐起碼會有兩三整句吧﹐我確是急不及待要親眼見証葉德嫻用意大利文的致謝﹐特別是我很清楚她對自己從來都有著很高的要求﹐今次一定有看頭﹐但怎也沒想到所謂意大利文原來就是三個單字 (或者四個﹐如果她有讀 "e" (and) 的話)!當然葉德嫻的英語致謝詞當中包含三個意大利單字也好﹐甚至一個單字也好﹐其實都完全沒問題﹐而且她把這三個字似乎(我是不識意大利文的)也咬得字正腔圓﹐真是一點都不失禮啊。但這值得傳媒刻意報導嗎?不少外國藝人來到香港或國內作宣傳或演出時﹐總會說些像「你好嗎」(也是三個字)﹐或「我好鍾意香港」之類來討好觀眾﹐據聞 Laura Fygi 甚至用國語唱出整首〈月亮代表我的心〉﹐你猜他們祖家的傳媒會特別去報道他們講中文嗎?又或者如果今次是 Kate Winslet 獲獎﹐她又用意大利文說謝謝先生女士們。你猜歐美的傳媒會寫她用意大利文致謝嗎?我很難說清楚我們的傳媒究竟錯在什麼地方﹐但我總覺得是有點不對勁﹐或許只是有點不必要的大驚小怪吧﹐但即使是小事﹐對我來說﹐仍有些微「餅嚥在喉」的感覺。
 
 
對葉德嫻今次揚威世界一線影展﹐我因為仍未看過她獲獎的作品《桃姐》﹐所以無法作什麼評論。我個人對本地人 / 中國人在外國獲獎從不感到特別興奮﹐作為地球村一分子﹐我反而對自己欣賞的喜愛的人獲獎﹐無論是來自哪一個國家、地域﹐會更感雀躍﹐在這方面我恐怕葉德嫻確非我心愛的演員﹐雖然她的演技或許真的是不容置疑。
 
 
不過從《桃姐》的宣傳片段所見﹐我一個朋友就對葉德嫻演老人讚嘆不已﹐那些步伐動作似到十足﹐他又提到《桃姐》的監製施南生接受訪問時特別提到劉德華和葉德嫻這些年來的情誼﹐對他倆演此片時肯定有著正面的化學作用和推動力﹐另外據聞在現實中葉德嫻一直以來與自己子女的關係都頗疏離﹐她亦因此引以為憾﹐所以拍此片時會不會也將自己在現實的經驗﹐情意結﹐融入角色中?我是有期待的。
 
                         Buster Keaton (1895 - 1966)
 
演技確是一門極複雜極多元化的學問﹐正如導演的風格和手法﹐不可能有單一個體系或單一套理論能夠把一切的可能性都歸納在內。但即使不可能概括﹐我仍想嘗試列舉自己一些的觀察﹐例如我們可以把演技分為「收斂性」和「發射性」兩個派系﹐舉些簡單例子﹐一般的喜劇演員演技都較誇張﹐所以多屬發射性;盡量挖多些出來給人看﹐ Buster Keaton 就是少數收斂性的喜劇演員﹐蕭芳芳也是收斂性的﹐許鞍華前作《天水圍的日與夜》中拿香港電影金像獎的陳麗雲都是收斂性的類型﹐另一方面比提戴維斯(Bette Davis)應該是去到發射性演技的最高境界了。
 
                            《天水圍的日與夜》中鮑起靜與陳麗雲
 
從這個方向看﹐葉德嫻絕對是發射性的演員﹐而且還是此組別內「加強版」的表表者;每次演出她必然交貨交到足有突﹐將演員職業道德提到一個新高。她令我留下十分深刻印象的電影其中一部是《黃蜂尾後針》(1992)﹐雖然整部片的內容我早已忘記得一乾二淨﹐但我仍記得她演那個變態護士的眼神確是一絕﹐甚至搶了女主角鄭裕玲(另一個加強版)不少鏡頭。
 
                               葉的這個眼神是不是已贏了鄭?
 
不過放射型的演技最大的危機很容易進退失據﹐把持不到平衡﹐趨向過火﹐過分的去表現自己很多時會變得誇浮﹐甚至去到 self - parody caricature雖然到了這個位時又可以為某些觀眾帶來一種另類的觀影樂趣 —— camp。或許不至破紀錄﹐但葉德嫻她個人確擁有為數不容忽視的過火時刻﹐我想起麥當雄那一連串的「法外、內、中情」裏面的法庭戲﹐監獄戲﹐真不知麥當雄諸人如何施法引蛇出洞﹐把葉德嫻的演技引發到一個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來個空前絕後﹐叫人口瞪目呆的大鳴大放﹐另外也不記得是否在同一系列抑或在另一部電影﹐她演個吸毒者﹐毒癮發作時﹐但見她七情上面﹐呼天搶地﹐要生要死﹐眼淚鼻涕亂作一團﹐而我不單沒有一點刀刺般的心痛﹐看她受到如此痛楚反令我笑不可仰﹐不過我的笑可絕對沒有貶的意味﹐完全是享受兼拜服居然有人可以「誇張」至此!
 
 
葉德嫻眾所週知是一位很用心、用功﹐對自己有極高要求的演員。純粹出於我個人的感覺﹐我認為有時她是看得自己 ——「葉德嫻」太嚴峻了﹐在一個雜誌的訪問我曾經說同性戀也沒有必要鑿住個 gay 字在額頭上到處要人看﹐葉德嫻給我的感覺正是她把「演技」兩字鑿在額頭上﹐過分的自覺﹐很多時反令到她自己和觀眾都累。
 
                                                   情誼始於電視劇《獵鷹》?
 
電視台娛樂新聞有一個主播說他是聽「Deanie 姐」〈千個太陽〉長大的。那麼在〈千個太陽〉之前﹐或更之前呢?
 
我中學時在黑白麗的電視看黃霑主持的節目〈青年聯誼會〉﹐留意到黃霑不時有請兩個氣質很特別的新歌星來演唱(在那個年代﹐當然是唱英文歌)﹐一個叫 Esther Chan 陳懿德﹐一個叫 Deanie Yip 葉德嫻﹐一個長髮﹐另一個短髮﹐兩個都很美麗很有型﹐兩個皆唱得很有味道﹐所揀的歌也把我帶引到一個我首次涉足音樂領域 —— MOR (中間路線)我第一次聽〈I Say A Little Prayer〉這首我愛到今天的歌曲正好就是 Deanie Ip 在那個電視節目上唱的﹐當年葉德嫻的聲線已略帶沙啞了﹐我當時想﹐那就是魅力吧。那確是一個很單純、很虔誠的年代。
 
那個年代的葉德嫻應該沒有多少人會知道或記得了。
 
 
 
相關參考: 葉德嫻上台領獎, 她講完了那三個意大利字之後的姿勢, 是不是像在等 (或示意) 觀眾鼓掌?(優酷)
                    《桃姐》預告片 (優酷)

 

 

請點擊此處閱讀《繽紛香港》欄目內《甸妮甸妮》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