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衛 2006 年 4 月 號外
最近有一位有心的朋友電郵給我一則潘迪華的訪問﹐她提到最初是她介紹沙華谷葛 (Xavier Cugat) 的音樂給王家衛﹐以前我一直都不明以王家衛的年齡怎會懂得用這位在四五十年代瘋靡全球的拉丁音樂大師的作品做配樂﹐現在讀完這篇訪問才恍然大悟。從《阿飛正傳》(91) 開始﹐經過《花樣年華》(00)、(2046)) (04) 至到 《手》(04)﹐他一系列的懷舊作每一部都和沙華谷葛的音樂配合得天衣無縫﹐可以說成為了他電影風格的一部份。
所以說王家衛真的很幸運﹐有那麼多人幫到他﹐成全他去到今日國際「大師」級地位﹐張叔平的功勞也就不用再多說了﹐但如果他本身沒有極敏銳的觸角﹐不凡的品味﹐獨到的眼光﹐就算有上佳的材料擺在眼前﹐他大概也搞不清應該如何取捨﹐那些才最適合他。幸運無疑是很重要﹐但真正成功又豈會只靠幸運那麼簡單!
作為一個電影導演﹐一個藝術家﹐王家衛確實是有著個人超凡的魅力﹐遠遠拋離香港的其他同行﹐明明對他的作品一次又一次感到不盡稱心﹐明知道他很多的電影都不完整﹐他仍始終是我熱切期待要看他下一部作品的少數導演之一﹐甚至可以說差不多是唯一的一個﹐至於看完後會否感到失望﹐又是另一回事﹐留待看完再算吧。
王家衛給公眾的印象絕對是大將之材﹐無論別人怎樣議論挑剔他的作品﹐他永遠看來是不當作一回事﹐從不反駁﹐但亦從不怯縮﹐自信不是你想有就有的。
王家衛和大部份香港導演在風格上最大分別﹐是當其他導演或許能聰明地、準確地捕捉到香港此時此刻的氣息、脈搏﹐王家衛的視野永遠是更宏觀﹐更具歷史感﹐他鏡頭下給我們看到的香港是在大部份人的經驗以外﹐是抽象的﹐譬如對外國的觀眾來說﹐五六十年代的香港是不是真的像王家衛 / 張叔平所營造出來那個模樣並不重要﹐但相信世界各地觀眾看這些電影時﹐確實被那種獨特的氣氛所感染﹐甚至 mesmerized。
“如果有「海派導演」這個稱號﹐王家衛應該是唯一可以如是稱得上﹐相信反轉現時整個上海也未必能找到第二個。
相關參考﹕ Wong Kar Wai''s MTV
上一篇:2005 高世章的出場
下一篇:2006 張叔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