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Y CORDEIRO — 我慶幸我是歷史的一部份  19809   號外

 

 

 

我是聽 Ray  Cordeiro 聲音長大的。在六十年代中期﹐每天放學我就趕回家聽他的節目﹐有時我會間中扭去商業電台聽詹小屏的「歐西流行歌曲介紹」﹐但大多數的時間﹐我都是 Ray Cordeiro 的忠實擁躉

像﹕

星期一的 Lucky Dip

星期三的 Just for You (點唱)

星期四的 American Top 100

星期五的 Popularity Poll

星期六的 From Me to You (點唱)

一個星期五天的下午﹐我的耳朵聽到的儘是那些點唱人的名字 We Five You were on My MindHerman’s Hermits Just a Little Bit BetterFour Tops Reach Out I’ll be TherePeter Paul & Mary Leaving on a Jet Plane﹐當然﹐最後還有 Ray Cordeiro 他本人的聲音。

所以今次我做這個訪問﹐見到 Ray Cordeiro 時﹐第一句說話就是﹕我現時即使不訪問你﹐也可以照樣寫一篇有關你的長文。

但我總覺得﹐讀者要看 Ray Cordeiro 說他自己多過聽我說他﹐這篇訪問是少不了的。

於是﹐一個陽光燦爛的炙熱下午﹐在香港電台人聲嘈雜的 canteen 內﹐我拿著錄音機﹐盧玉瑩拿了相機﹐作了以下的訪問。

鄧﹕我開始聽英文電台的時候﹐你已經是一個很或功的 DJ﹐可否告訴我﹐你是怎樣開始你的電台生涯

R﹕我從小就喜歡音樂﹐特別是打鼓﹐年紀小的時候買不起一套鼓﹐就用筷子、木棍去敲擊﹐直至一九四九年﹐我有一個機會加入麗的呼聲電台英文部做編劇。當時我毅然放棄匯豐銀行的職位﹐投身播音界﹐亦可算是一次冒險。但我最感興趣的始終是音樂﹐特別是爵士音樂﹐稍後我的波士便讓我主待一個叫“Progressive Jazz”的節目﹐跟住我又伸展到流行音樂﹕負責 Diamond Music Show 等﹐再其後﹐我更進一步﹐搞些現場直播節目﹐如  Rumpus TimeTalent Time 等。

鄧﹕好像 Talent Time 後期是麗的電視英文台的節目。

R﹕初賽是由電台播出﹐決賽時才由電視轉播﹐你還記得 Marilyn Palmer ﹖她贏過第一名﹐還有 Tony Myatt﹐他現在是一個很受歡迎的 DJ﹐在倫敦的 Capitol Radio﹐當年好像是 Marilyn Palmer 得第一﹐Tony Myatt 得第二。

鄧﹕Marilyn Palmer是唱 Kiss Me Honey Honey Kiss Me

R﹕對﹐她是唱那首歌。Tony Myatt 在香港也曾經是一個很紅的 DJ﹐後來他結了婚﹐就去英國發展﹐也很成功。

鄧﹕Matt Monroe﹐他聽說也是在香港出道的。

R﹕他以前是駐港英軍﹐經常參加香港電台的英軍天才表演節目﹐每次都得獎﹐結果後來香港電台要給他一個十五分鐘的個人演唱節目﹐好等他不會再次次奪獎﹐ 給別人一些機會。不過﹐他真是一流。

鄧﹕你自己在那一年從麗的呼聲轉到香港電台任職

R﹕一九六年﹐當時港台的﹐ “ Grand Old Lady of Broadcasting Aileen Woods 退休﹐他們便登報請人接替她﹐我寫信去申請﹐那次有十四個人申請這個職位﹐結果我被取錄。

鄧﹕你的職位是什麼﹖

R﹕是 Producer of Light Music

鄧﹕我記得你之前﹐ Ted Thomas 主持過很多流行音樂節目﹐如點唱 ……

R﹕對﹐一九六四年﹐我去了英國的 BBC﹐那時候﹐ Ted Thomas Dick Kendall 兩人負責所有的流行音樂節自﹐一九六五年我回港之後﹐就接替了所有這類節目。我曾經一連四屆當選為英文星報主辦的最受歡迎 DJ 選舉冠軍﹐一連四屆。

鄧﹕關於點唱這種節目的形式是否本地的產品﹐抑或是模仿歐美的同類節目

R﹕是世界性的﹕每個年青人都有他心愛的 DJ ﹐心愛的歌曲﹐然後他們開始寫信給電台的 DJ 點唱。不過香港的情形較特別﹐就是聽眾和 DJ的關係十分密切﹐點唱信件愈來愈多﹐漸漸地他們甚至組織 Fan Clubs﹐所以點唱可以說是他們生活的一部份﹐除了溫書之外﹐他們又點唱 ……

鄧﹕唔﹐我記得當時有一大堆名字很熟﹐差不多每天都在電台的點唱節目中聽到他們的名字。

R﹕對﹐不過我接手搞點唱節目之後﹐也進行了不少改革﹐以往他們點唱的名字是一大串﹐很多﹐像本電話簿﹐我其後規定每封信六個名字。

鄧﹕我亦記得你似乎限制他們一定要用自己的真實姓名 ……

R﹕是啊﹐我其實有點 annoyed 中國孩子用 Elvis Presley﹐或者 McCartney 這些外國姓氏﹐於是我決定限制他們一定要用自己的真實姓名。我的意思是﹐為什麼 ﹖你應該為自己的姓氏而驕傲﹐你明明姓陳姓黃﹐為甚麼替自己改個 McCartney﹐後來﹐這些孩子也開始明白﹐不再用這些古怪的外國姓。

鄧﹕還有Fan Club﹐我記得你有規定他們一定要 official﹐是不是指它們一定要在政府註冊。

R﹕不﹐我不是這個意思﹐我只是要他們組織 Fan Club 的時侯﹐必須得到歌星本人的同意﹐他們要寫信到英國或美國取得那位歌星的同意﹐然後我才承認那個 Fan Club official﹐我甚至會鼎力支持它們。你知道我也有自己的 Fan Club – Official Ray Cordeiro Fan Club﹐它好像一個總會﹐其他的 Fan Clubs 經常會向它求意見﹐找資料﹐大家一起成長﹐我覺得這樣很好﹐很健康。

鄧﹕這群經常寫信點唱的人﹐你認識他們嗎

R﹕大部份認識﹐特別是 Lucky Dips 節目轉為由樂隊演奏﹐現場直播之後﹐他們都來捧場﹐以前只是靠電話或寫信來點唱﹐但後來我們都見面了﹐其中一部份還成為朋友﹐直至現在﹐即使他們已不再點唱。或者已經結了婚﹐但我們仍然有來往﹐有時大家出來喝下午茶﹐他們已不止是聽眾。我覺得這樣很好﹐溝通了 DJ 與聽眾之間的鴻溝﹐有的去了外國幾年回來仍舊打電話給我﹐說很高興仍然聽到我在做節目。有些甚至將我的節目錄下來帶去外國﹐好使他們沒有那麼思家。

鄧﹕ Ray﹐每一個 DJ 都有他們自己的風格﹐個人的愛好﹐甚至在節目中貫徹他們本身的哲學。我覺得在香港芸芸的 DJ 中﹐你是特別落力推廣本地的人材﹐你給本地的樂隊、歌星很多機會﹐Ray﹐你是不是很自覺去促成香港流行樂壇的本地化

R﹕我可以很老實說﹐我一直都是全力支持本地樂壇﹐我將 Lucky Dip 節目搬到大會堂由樂隊演奏等等﹐令到本地樂壇很健康地成長﹐令到樂隊歌星的知名度增加﹕有報紙、電台、及其後電視的推廣﹐他們其中真的不少可以說是一夜成名﹐接著他們得到唱片合約灌唱片﹐更可以間接幫助本地唱片業的發展﹐你看﹐一切都是連鎖性的。我知道有很多 DJ 很多樂評人都看不起本地樂壇的人才﹐說他們模仿外國﹐是 copycats﹐但假如我們不支持、鼓勵本地人才、香港的樂壇又怎會有進步 ﹖任何人開始的時候都會受外來的影響﹐我們為甚麼要特別責怪這些孩子呢 ﹖過多幾年﹐他們有了經驗﹐不一樣就有他們自己的作品嗎

鄧﹕在六十年代之前﹐香港的樂壇是歌星的天下﹐如江玲、潘迪華、方逸華等﹐然後突然之間﹐跑出這麼多樂隊出來﹐Beatles 是不是有很大的影響

R﹕肯定是﹐你看﹐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 scene﹐在 Beatles 未開始他們的音樂之前﹐香港流行的全是夜總會式的音樂﹐受歡迎的歌星全是在夜總會演唱﹐當時並沒有流行音樂會這回事﹐Beatles 出現之後﹐樂隊才開始如雨後春筍般組成就﹐每間中學都有它們的樂隊﹐由學生組成。

鄧﹕對﹐當時很多中學都有搞流行音樂會 ﹐多數是籌款性質﹐另外有些商業機構也開始主辦這類音樂會來賺錢﹐更加助長流行樂隊的興起。

R﹕不錯。很多中學搞音樂會﹐除了校內本身幾隊樂隊之外﹐還會邀請其他學校的樂隊演出﹐大家總會有些競爭心理﹐大家都想彈得比別人好﹐於是便拼命練習﹐很多時還找我去指導他們。

鄧﹕講起競爭﹐我便想起你的「最受歡迎歌曲競猜節目」﹐你當年是怎樣計算歌曲的名次

R﹕當時我們是用點唱信件的多寡來決定歌曲的名次﹐不過是絕對不容許作弊﹐很多歌迷﹐一個人寫幾十封信來點唱﹐但我認得字跡﹐於是只留一封而將其他的作廢。

鄧﹕那些本地樂隊﹐他們是不是很注重他們歌曲的名次

R﹕當然﹐但這是很乾淨很公平的競賽﹐他們都想成為最受歡迎﹐想贏得最多歌迷﹐於是他們都要努力苦幹。

鄧﹕你和本地樂隊的關係是怎樣 ﹖導師 ﹖朋友 ﹖抑或是他們經理人

R﹕我們是老友﹐很多樂隊都來找我指導﹐所以我有 Uncle Ray 之稱﹐亦有點像他們的經理人﹐我曾經是 PlayboysSatellites 的經理人﹐我想我大概是世界上唯一免費的經理人﹐到了六十年代末期本港樂壇才有經理人出現﹐以前都是樂隊和歌手自己打理一切業務﹐很多時電台 DJ 會幫他們得到唱片合約﹐像 Teddy Robin 便是經我介紹入鑽石唱片公司的﹐Joe Jr. 也是。

鄧﹕以前的樂壇﹐和現在的樂壇比較起來﹐你認為怎樣

R﹕唯一的分別是現時的樂壇缺少了以往那種很密切很親切的關係﹐當年 Lucky Dip 點唱。現場直播﹐聽眾可以親自上台點唱﹐將演唱者、 聽眾和 DJ 的距離拉近﹐好像一個大家庭﹐現在就是沒有那種氣氛。

鄧﹕是啊﹐我還記得那些 fan club parties ……

R﹕對﹐好不熱鬧﹐我仍記得我的 fan club party﹐在Bayside ﹐現在沒有 Bayside 了﹐那次很多樂隊都有參加 -- AstronotesMystics Playboys AndersJoe Jr. MenaceMagic Carpet 等等﹐玩得好開心。

鄧﹕你好像一直都有擔任星報 Talent Quests 的評判。

R﹕歷屆的 Talent Quests 我都有當評判﹐我還記得 Teresa Carpio 得第一那年﹐她才只有八歲﹐穿上白長靴﹐很可愛﹐我又記得 Rowena Cortess﹐我還抱她上台呢……

鄧﹕Talent Quests 應該是最 prestigeous 的比賽了。

R﹕不﹐還有 Levis 牛仔褲主辦的 Battle of the Sound﹐所有著名的樂隊都有競賽﹐我倒忘記了自己是否評判之一﹐不過我記得 Danny Diaz 得第一﹐Teddy Robin 得第二。

鄧﹕你在甚麼時候開始不再擔任點唱節目

R﹕一九七年﹐原因是我做了這些年流行音樂節目﹐已開始有點厭倦。還有﹐當時我要去日本參加世界博覽會﹐和一隊名叫 Hong Kong Soul Agents  的樂隊同去為香港館演出﹐成員包括 Michael RemediosJoe Jr.Irene Ryder﹐伴奏的有 Playboys Mystics 的或員﹐可以說是香港樂壇的精英﹐我們在日本演唱了一個月﹐十分成功﹐回港後﹐我覺得代替我的那個新 DJ 不錯﹐於是我便乘機將流行音樂交給他主持﹐自己轉移去嘗試做些晚間的節目﹐播些較靜、較抒情的歌曲﹐我以為我會接觸到另外一群聽眾﹐殊不知很多以前的擁躉仍然跟著我﹐改為聽深夜的節目﹐不過總括來說﹐All the Way with Ray 這個節目的聽眾﹐比以前廣泛多了﹐青少年和成年人都有。

鄧﹕你有沒有覺得六十年代的樂隊熱潮﹐似乎替香港以後樂壇的發展奠下了基礎﹐有很深遠的影響

R﹕我完全同意﹐六十年代的樂壇造就了很多出色的人材﹐對很多樂手歌手來說﹐六十年代的樂壇﹐是他們事業的開端﹐到了今天﹐其中有不少更成了流行音樂圈、唱片界舉足輕重的人物﹐現在又輪到他們幫助、鼓舞、培養新進的樂隊和歌手了。

鄧﹕RAY﹐當你同顧六十年代香港的樂壇﹐和你當時的活動﹐有甚麼感想

R﹕六十年代是香港樂壇的黃金時期﹐也是我一生人事業中的輝煌日子﹐我為我自己在六十年代的成就感到很滿足 ﹐也很驕傲﹐我慶幸我是當時歷史的 一部份﹐當時的樂壇很團結﹐很合作﹐雖然賺錢不多﹐但大家都不介意﹐只覺得它很 glamourous﹐那段日子﹐回想起來﹐很健康、很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