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 我們的香港怎搞了()                                                                          2007 8

 
 
 
…… 接上文
 
電台的殘酷笑聲
我們電台的 DJ 經常在笑,無緣無故,卡卡地笑,早已見怪不怪。
 
有次中午前我在的士聽到梁思浩(我認得他的聲音)和另外一個或兩個主持在節目中講到旅遊,或吃喝玩樂這些話題時,梁思浩憶述一次在韓國,他在一閒餐廳見到廚師從魚缸捉起隻活生生的八爪魚,用刀在它身上切去幾片肉來做新鮮刺身,然後又把「剩餘」的放回魚缸。
 
 
於是幾個主持就跟著討論八爪魚身上究竟有沒有神經線,它會不會感到痛楚這些問題,不知為什麼那位女主持竟愈講愈興奮,講到哈哈大笑,笑到停不了,而其他幾位主持似乎也被她感染到,一同大笑起來。討論這樣的議題,居然可以當作那麼的有趣,可以如此放開懷抱地狂笑,我真是感到十分的憤慨!
 
 
講到不雅媒體,這個節目,這種思維,這種心態,這種笑聲,應該算是不雅了吧!
 
 
姚敏姐姐?!
講起 DJ 的水平,我不禁想起多年前有一次駕車時聽收音機,好像是商台,一位女 DJ 正在揭曉某個流行榜:梅艷芳那首國語歌長藤掛銅鈴從第十八位躍升到第九位,女 DJ 在介紹時說是由「姚敏姐姐作曲填詞」!
 
我早已不再是那麼執著的人,這位女 DJ 不知姚敏為何許人也,不知道他的性別也沒有什麼大不了,我意思是,作為一個 canto-pop DJ,不認識姚敏也不算犯下什麼瀰天大罪,而我們亦不可能對這些 canto-pop DJ 有什麼要求或期望,雖然話分兩頭,嚴格來說姚敏於中國流行音樂的地位,應該等於 Cole Porter 於美國流行音樂,我猜想一個美國 rock station DJ 怎樣也應該對 Cole Porter 略有認識吧,但在香港,一般的 DJ 可能認為顧嘉煇已是盤古初開的人物了。
 
 
不認識姚敏是誰,費事翻查他是誰,不打緊,少講一句就是了,為什麼硬要親暱地,一見到類似女性的名字,就隨便以姐姐相稱呢?我最反感就是現時這些 DJ,撇開音樂修養不談,總是要口花花,噏得就噏,對自己的言談,好像完全沒有任何責任感。
 
又有一次,我在港台一個叫國語優秀歌曲榜(現時的榜何其多!)又聽到梅艷芳的《長藤掛銅鈴》,跳到第三位,今回另外一位女 DJ 不是說姚敏姐姐了,她說這首歌的原唱者是「張露姐姐」,雖然我自己也記不起這首歌的原唱者是誰,但肯定不是張露,不過即使《長藤掛銅鈴》的原唱者真的不是張露,這位女DJ所犯的錯也遠比商台那位小,雖然她們同樣動不動就姐姐前姐姐後,令人反感,但起碼港台這位沒有把性別也弄錯。
 
 
其實我對《長藤掛銅鈴》這首歌,除了記得調子之外,其他資料也不知道,但既然我要寫這篇文章,就要查清楚,我打電話問時代曲專家黃奇智,他告訴我以下的事實:
 
                                  點擊照片聽逸敏唱《長藤掛銅鈴》(YouTube)
 
《長藤掛銅鈴》大約於1954年初次發行,原唱者是逸敏(她是女士),作曲是姚敏(他是男士),作詞是莊元庸(她是五十年代阿姐級娛記,身形肥胖,極具霸氣,當年在報章雜誌常見她手執著有麗的呼聲標記的米高峰,緊隨林黛尤敏等天王巨星左右,論氣勢,現時的查小欣簡直望塵莫及。)
 
 
那麼張露呢?據黃奇智說,張露約在1967年曾翻唱此曲,既然是 cover version 說成好像是張露的首本名曲,似乎又不大恰當了。
 
 
香港波場
如果說內地正急劇吸收外面的潮流,我們的香港似乎又在倒行逆施,不斷吸取內地的時尚。像「波場」,我記得以前去 Ball,跳舞的人較少,抽獎之後,就一窩蜂作鳥獸散,但近年卻見到愈來愈多人愛跳舞,舞池不再似以前般冷清,但充斥舞池的(包括甲級慈善機構,可以稱得上是社交界盛事的餐舞會在內),佔一顯眼部份的竟是跳「社交舞」,即是那些要經過訓練,調校出來的 ballroom dancing
 
我不明白近年怎麼突然有那麼多中年婦人,會帶同她們大都是來自內地的社交舞蹈老師一起出席各類在大酒店、會展中心舉行的餐舞會,她們的丈夫呢?男友呢?她們是什麼身份?寡婦?失婚婦人?單身貴族?也許我的確是帶著不應有的歧視眼光,但看到她們公然大模斯樣地隨著音樂節拍將頭大力左右轉動,雙手上下四周伸插,面部的表情有時是雙目緊閉,狀似陶醉,有時又花枝招展地笑到得意忘形,我總感到渾身不自然,我忽然醒起耶穌曾經講過類似 —— 屬於天主的歸天主,屬於凱撒的歸凱撒 —— 的話,我不禁要疾呼,她們為什麼不能忍一下手,去專門供人跳社交舞的場所,盡情跳她們的社交舞?又為什麼那些舞蹈老師不要說 tux,連普通西裝也沒有一件,大都是穿上緊身的白恤衫就上舞池將他們的學生舞來扭去,那些學生怎麼不做戲做全套,替老師添置一兩套西裝呢?
 
 
也許我沒有機會看過一流世界級的社交舞,我所看到的社交舞給我的感覺是動作機械,姿勢誇張,可能有點戲劇效果,但說不上有什麼美感可言。於是愛懷舊的我不禁又回想起電影《曼波女郎》(1957)那經典的 Cha Cha 舞示範:在 DBS 的室內運動場,葛蘭載歌載舞唱出她的經典作《我愛Cha Cha》,但令我至難忘的,不止是葛蘭,還有她的舞伴陳厚,陳厚那種「上海小開」形象早已絕種是題外話,他的舞姿實在是一絕!輕盈、優雅、信手拈來、漫不經心,卻充滿自信,像與生俱來的身體語言,是自然不過,輕鬆自在,是享受而不是表演,可惜這些俏皮、巧妙,優美的舞步、花式都失傳了。
 
點擊照片看葛蘭在《曼波女郎》唱《我愛Cha Cha》(YouTube)                  ※在优酷的同一片段(优酷)
 
Cha Cha,似乎和香港一樣,is no longer what it used to be
 
 
※※ 全文完 ※※※
 
 
 
* 原題為〈回歸十周年的一些偶感〉,文內加添了寫於19999月的〈姚敏姐姐?〉和20055月的〈香港波場〉。
 
 
 
相關參考:梅艷芳 - 長籐掛銅鈴(YouTube)             ※在土豆的同一片段(土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