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ap Chic 1981年4月
相信我﹐要 chic 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如無必要﹐實在無謂跑得那麼盡。
但假如你真的很 desperate﹐非 chic 不可﹐一定要用最尖端、最特出的打扮去給人不凡的印象﹐我倒有一個忠告﹕請閣下首先客觀地衡量一下自己在各方面的條件和潛力﹐究竟有沒有資格 chic 得起來。
例如你不妨先照照鏡﹐看清楚自己是什麼模樣。我不是說你需要一張文藝復興的面孔或者古希臘的身材才可以 chic﹐但﹐真的﹐it helps。而且假使你一旦對你的外在美有所懷疑或者察覺到某些地方有不妥的時候﹐你還是及早放棄 chic 的念頭﹐腳踏實地﹐正正經經、乾乾淨淨地出來見人就算。
OK﹐假使你順利通過外型一關﹐跟著便到了 chic 的戲肉 —— 如何裝身。對時裝潮流敏感﹐對顏色、樣款都有良好品味是每個 chic 人必備的特長。但現實畢竟是殘酷的﹐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金錢的支撐﹐一切都是紙上談兵﹐得個講字。欲要穿得大方、得體、舒服﹐只要具備些少心思﹐不用花什麼大錢就可以辦到。但想穿得 chic﹐就必須落重注﹐名貴的東西﹐是不可以用批發價買到的。
現在﹐香港衣著文化上的一大污染﹐就是有太多人不單止漠視本身先天性的不足﹐而且更企圖用最便宜的價錢、最節省的辦法去享受 chic 的 glamour。結果形成了一股 cheap chic 潮流﹐與黃麗松校長口中的香港人性格互相媲美。
我從來不介意爛撻撻打扮、油脂服飾、工廠新潮﹐這些衣著都是很實際的﹐它們沒有打算去「扮」什麼、模仿什麼﹐擺到明就是廉價。然而廉價有理﹐便宜無罪﹐如果一個人的入息低微﹐他按照自己的薪金比例去添置衣服﹐並沒有什麼不妥。但我發覺現時有不少人經常用衣著去冒充另外一個階層﹐以為一真絲就可以和朱玲玲看齊﹐這種幼稚病就很值得我們去正視。
首先我得表明自己的立場﹐想 chic 這個意圖﹐基本上是無可厚非的﹐誰人不愛上一層樓﹖我並不是寫這篇文章去譴責他們﹐這篇文章唯一的目的只是想誠意地提醒他們一句﹕何必呢﹖
何必去給人做笑柄﹖
我意思是指那些穿絲質套裝的化粧妹、那些拿著個出處不明的字母公事袋的「營業代表」、上 XX 髮型屋梳寶黛麗裝的打字小姐 …… 以及她們的同類。他們應該知道他們的努力實在無法逃過那群 snobbish 香港「上流」人的「慧眼」﹐既然如斯﹐為什麼他們仍要作賤自己﹖為什麼他們要給我一個機會寫這篇文章﹖為什麼他們要醜化香港的市容﹖
質地是絲﹐並不能保證那件恤衫穿起來就名貴、時髦﹐還要考慮它的款式、顏色、裁功、線位等其他因素﹐有時甚至一粒鈕亦足以揭穿那件衣服的真正價值和品質﹐所以說﹐怎可以隨便亂來﹖我並不是一口咬定在九龍城七記或者赤柱市場就注定找不到好東西﹐可以找到﹐但我們需要有很敏銳的眼光﹐以及很多空閒時間和耐性﹐仔細揀擇﹐才可以從淤泥中找到紅蓮﹐你對自己有信心嗎﹖
另一方面﹐到中環 Landmark 購物的人士﹐他們的品味可能真的很差﹐但有時 —— 我是說﹐有時﹔修養不夠﹐是可以用金錢去搭夠的﹔那些名牌、大設計師推出來的東西﹐並非樣樣皆上品﹐而且不是每件衣服都適合每一個人。不過即使水準有時參差不齊﹐大師畢竟是大師﹐亦不會突然差得太離譜﹐所以就算一個人蒙住眼睛行入 Landmark 的精品店亂摸﹐命中率也會很高。花得起錢就有這個好處﹐自己所有的不足都可以由專人補救﹐自己明明冇的東西﹐一下子也會變成有﹐而且還得到別人的讚賞和羨慕﹐多幸福。
不過﹐既然那個程度的金錢並不是係人都擁有得到﹐一般的市民就應該面對現實﹐有勇氣去承認自己沒有 chic 的資格。然後﹐年輕的﹐不妨擁去著「多文」﹐做個開心快活人﹔年紀較長的﹐則可以繼續去幫襯咗幾十年的老字號 —— 鱷魚恤﹐什麼煩惱都沒有﹐何必自己傷神﹐人家受罪﹖
無論什麼都好﹐求求你﹐千萬不要充一流、作高貴﹐切勿在《明報週刊》看到何莉莉談置皮草、買珠寶的學問﹐就以為找到 chic 的入門﹐升了仙。Chic 並不是將身上所有名貴衣物加起來的總和﹐除了名貴、配搭得宜之外﹐它還要很 outspoken﹐不是一般人承擔得起。信我一次﹐具有 chic 潛質的香港人﹐為數實在不多﹔而你﹐如無意外﹐應該不是其中之一﹐ so why bother﹖
Cheap﹐在香港這個環境特殊的社會﹐可以原諒、同情﹐因此亦可以忍受﹔Chic﹐如能做到﹐當然是美麗不過﹐cheap chic﹐實在是最愚蠢、最冇腦、最多餘的行為﹐偏偏又有那麼多人向它投誠﹐點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