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lling —— The Early Days 1983年7月
Tina Viola and photographer Robert Lam
她們都說一切是由 Mei-ling Chan 開始。
我們訪問了三位早期的「名模」—文麗賢、陳幗儀 (Tina Viola) 和鄧拱璧。她們一致同意﹐香港第一位職業性、高水準的模特兒﹐是個新加坡藉女人﹐叫Mei-ling Chan。
那是六十年代初期﹐香港人已開始漸漸注意到有「fashion」這樣的東西﹐連《銀燈日報》每天也刊登一張林鳳示範她自己開的玉鳳時裝公司的時裝照片。香港的工廠也開始生產高級的成衣出口﹐發展外國市場﹐而模特兒這個行業﹐亦在這段期間出現。
起初﹐模特兒只不過是由一些業餘的太太小姐擔任﹐她們大多數是家境和時間都寬裕的﹐有空便出來表演時裝﹐甚至自己搞時裝表演去出風頭。其後 Mei-ling Chan 開了模特兒訓練學校 (陳幗儀和鄧拱璧都曾經是她的學生)﹐才真正使香港的模特兒行業職業化。
那時候﹐模特兒對一般香港人來說﹐是十分時髦的玩意。《南華早報》、《英文虎報》、《China Mail》和《Star》每天都刊登模特兒的照片。麗的電視﹐林樂培製作的節目《青年聯誼會》也經常邀請模特兒去表演。穿靚衫﹐影靚相﹐行天橋﹐還經常見報和上電視﹐而且有更多收入﹐令很多少女都夢寐以求﹐都希望能一嘗這種「glamourous」的生活。像鄧拱璧﹐form 3 就開始 part time 做模特兒﹐學校開 variety show﹐她就幫手搞時裝表演助慶﹐中學畢業以後﹐順理成章就入了模特兒這一行。另外有不少都是本身做開別的職業﹐part time 做模特兒﹐然後慢慢轉做全職的。陳幗儀原來是在 Rank Xerox 做事﹐文麗賢在麗的營業部﹐後來被當時的名模源思敏 (Eleanor Yuen) 發掘出來﹐「我睇住文麗賢出道。」鄧拱璧如是說。
Leonard show at the Gaddi's in Peninsula Hotel
隨著愈來愈多人想加入模特兒這一行﹐模特兒學校便像雨後春筍﹐開了一間又一間。陳幗儀記得有 Centre of Elegance、 Coral Beare、 Vera Walters﹔ 鄧拱璧記得有 Pearl Harford、 Hong Kong Modelling Academy、 Eleanor Yuen's 等。後期文麗賢自己開了 Mann & Koo,鄧拱璧也開了 Asian Vogue 及 Barbara Tang's Grooming School 等等﹔一時間﹐模特兒差點有過剩的現象。
當時較有名的模特兒有 Mei-ling Chan、 Angela Yu、 Monica Chow、 Zanby Zee (即文麗賢)、 Barbara Tang、 Dorothy Chang、 Margo Wong、 Tina Viola (陳幗儀)、 Laura Dacosta、 Hedy Wu、 Eleanor Yuen、 Sophie Strapmore、 Coral Beare、 Vivian Pool、Anna Maria Wong 及稍後的許珊、柴文意、 Carrie Wong、 Kitty Koo、 Judy Washington、 許愛蓮、 Linda Cheung 等等。
早期的模特兒﹐不須要太高瘦﹐大約五呎五吋﹐身材符合比例就已經差不多﹐因為當時的服裝主要是來自本港及美國﹐太過高瘦反而不合穿。不過早期的模特兒﹐比較出名的都十分有職業道德﹐可能她們大都擔當過寫字樓的工作﹐所以養成了守時、認真及有紀律的習慣。
六十年代中期至末期是香港模特兒行業的最高峰﹐當時一個比較有名氣的模特兒一天趕幾個 show 不足為奇。本地的時裝公司如 Colinda、Dynasty﹐百貨公司如瑞興、連卡佛﹐都經常舉辦時裝表演﹐鄧拱璧記得瑪嘉烈公主訪港時﹐瑞興便搞了一個十分盛大的時裝表演﹐動用了十多個模特兒。文麗賢印象最深的是澳洲節的時裝表演﹐因為她們要在天橋上跳舞。而陳幗儀在 1968 Pierre Cardin 時裝表演中穿著那件用三萬粒珍珠釘成的太空裝大出風頭。此外還有墨西哥 show、 Spanish Festival In Mandarin、April In Paris (Lanvin) 等等都是較大型的表演。
with Monica Chow
在全盛時期 (約莫六七、六八年間)﹐時裝表演的花樣真是層出不窮﹐有個美國的 co-ordinator 曾經在 Hilton 用中國音樂來襯托時裝﹐模特兒出場時﹐還有人在背後跳芭蕾舞!此外還有化妝品公司贊助的 make-up show、髮型show (早期的髮型屋有Jacques、 Giovanni 等﹐那時連 Taliana、 Peter Simpson 等還未出現﹐Rever 更不用提了)、 首飾、 手錶表show、 帽子 show﹐睡衣、 泳衣、 婚紗都有 show。除了大酒店之外﹐很多夜總會﹐如碧瑤、 夏蕙、 金寶等每晚都有時裝表演﹐可以說時裝表演實在是泛濫了﹐很多時都出現服裝供不應求的現象﹐一個 collection 往往要重複幾次﹐簡直影響到時裝表演的水準。當時成功的 show 還會帶到東南亞巡迴演出﹐我們訪問的幾位模特兒都曾經隨團出發﹐甚至去到歐洲等地表演。
既然時裝表演這樣盛行﹐有些野心較大的女孩子便索性自己搞 agency﹐自己接時裝表演來做﹐連給 agent 的 15% 都省回﹐文麗賢和鄧拱璧就是這樣野心勃勃的女孩子。一九六六年﹐鄧拱璧剛中學畢業﹐拿著四千元﹐領導八名「柴娃娃」便去搞一個叫「Autumn Melodies」的時裝表演﹐結果得到空前的成功﹐於是她以後便繼續 co-ordinate 各種不同的 show。
在中環希爾頓酒店 Eagle's Nest, 窗外見到太子大厦頂層
不過以前的時裝表演和現在的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模特兒都是逐個行上天橋﹐很少會像現時﹐成班人湧出來。加上以前燈光音響設備比較簡陋﹐所以觀眾的視線自然是集中在天橋上的那位模特兒﹐故此模特兒的水準要特別高。此外﹐當時表演的服裝和現時的也有分別﹐以前主要是表演晚禮服﹐模特兒多數都扮到雍容華貴﹐年紀大些也不打緊。為了做貴婦﹐模特兒除了在表情上作高傲、冷漠狀之外﹐還要自備「道具」去加添高貴氣息﹐像假髮、首飾、皮鞋、帽子等都是不可少的飾物。在那個年代﹐所有 accessories 都要自己帶備﹐沒有公司贊助﹐連化妝、頭髮都是自己弄﹐不似現在﹐什麼都有專人負責。
早期模特兒行業的盛事﹐大家都同意是貿易發展局 (TDC) 主辦的香港時裝節(Ready To Wear Festival)。雖然 TDC 的薪酬不高﹐但 exposure 夠﹐能夠將香港的模特兒介紹給來自世界各地的買家和設計師﹐而且模特兒還有機會隨團到外國演出﹐故此所有模特兒都打生打死想入時裝節﹐引以為榮。
第一屆香港時裝節在一九六七年十月三十日至十一月三日舉行。TDC 從英國請一位叫 Michael Whittaker 的來監製﹐並且挑選了十二位模特兒 (有中國人有外國人) 參與演出﹐稱為「Whittaker's Dozen」或「十二金釵」。當時Michael Whittaker 輸入了很多新靈感、新 idea 和技巧﹐令到參與的模特兒得益不淺。時裝節過後﹐Whittaker 更從「十二金釵」中再選出五位﹐包括Monica Chow 、 Tina Viola (陳幗儀) 和 Maria Ying 等﹐帶去東京和日本模特兒做 Triumph 的 show 。
第二屆時裝節在一九六八年舉行﹐仍是由 Michael Whittaker 主持。除了選十二個女模特兒之外﹐還增加了三個男的﹐新入選的包括 Christopher Hunt 和剛出道的文麗賢
第三屆時裝節已是一九七零年。七十年代﹐香港的模特兒行業﹐和 TDC 的時裝節﹐部變得愈來愈專業化了。至於 Mei-ling Chan﹐在六十年代中期早已栘居歐洲﹐後來更成為歐洲一代名模。
我問文麗賢、陳幗儀和鄧拱璧﹐她們是否覺得她們對模特兒行業有些什麼影響。她們都很謙虛地說﹐最多是教導過很多學生﹐但對整個 modeIIing trend 來說﹐實在談不上有什麼影響。
Judy Mann (文麗賢) Christina Hui (許愛蓮)
文麗賢和陳幗儀解擇她們以前在台上的 movement 和現時流行的很不同﹔她們以前要裝得很拘謹﹐面上不能露出笑容﹐要 slant 出台﹐在 catwalk 上連肩膊也不能擺動﹐那時的專家認為﹐太多身體動作﹐會影響到服裝的線條美。而現在﹐天橋上的模特兒﹐都是全身動作的。
我們今次找文麗賢訪問﹐她百忙中也抽出時間和我們談話﹐而且還花很多時間找以前的照片給我們﹔陳幗儀更請我們兩位資料搜集員到她家﹐看她以前的剪報﹔鄧拱璧這個大忙人﹐說最多和我們談一小時﹐結果談到深夜﹐咖啡店關門後﹐再上她家看她的剪報。
由此可以看出﹐她們對模特兒生涯的熱愛、懷念和尊重。
流行長裙、短裙、長髮、短髮、高貴、活潑、嚴肅、輕鬆 …… 一切都會隨著時代而改變﹐但這些 early models 她們本身也許不知道﹐當年她們的 guts﹐她們對美的執著、對模特兒行業的尊重和 pursuit of excellence 這一切一切良好的傍樣﹐是潮流所取代不到、時代所改變不了的。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