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舒談性之四 —— 頌讚家計會          1979 10         

 

 

 

 
我問陳冠中﹕「家庭計劃指導會與性有沒有關係﹖」
 
陳答﹕「有到極。」
   
於是我決定頌讚家計會。
   
家計會的宗旨很簡單﹐他們說﹕「兩個剛剛好。」多了斷擔挑。一個家庭與一個國家一樣﹐人口若多﹐難免照顧不週﹐父母吃苦不打緊﹐孩子們吃苦實在冤枉。
   
家計會並不是政府機構之一﹐它只是志願社團﹐政府負責它的支出約四十個巴仙﹐其餘六十巴仙貴客自理。但是家計會收費極廉、服務週到、工作人員多數和藹可親。
   
家計會最偉大的成就是在一九七七年八月成立的熱線服務電話﹐奉勸受強暴的女性迅速向他們連絡求助。
   
在這件事發生之前﹐受強暴的女性是活該的 —— 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 —— 得不到同情﹐因此報案率低﹐破案率自然幾乎等於零﹐色魔們得其所哉﹐暢所欲為。
   
但是家計會說否﹐他們是正式伸出手來幫助受害女性的第一位﹐他們不止咀吧說教﹐且有實際行動支持水深火熱的受害者。
  
女性遇事到家計會求助﹐他們派出指導員與當事人秘密詳談﹐這些指導員不但學歷好﹐而且具人情味﹐與社會工作者的態度相似﹐他們大方溫柔﹐以鎮靜的聲音跟當事人說﹕「不要怕 …… 不要緊張 ……」然後提供最佳的解決辦法。
   
他們並不追究事情如何發生﹐因為一切巳經發生。他們也不勉強當事人細說詳情。他們甚至不會要求看身份證﹐也不記錄電話、地址與辦事處﹐當事人即使不願透露真姓名﹐他們還是盡量幫忙。
   
換句話說﹐家計會在這件事上﹐純是付出﹐不問報酬。
   
當事人如在廿四小時內投報﹐不管有無與警方聯絡﹐他們的醫務所都提供一種「事後避孕丸」﹐第一劑由護士監視服下﹐以後每隔數小時續服。這種藥會引起連鎖強烈嘔吐反應﹐幾乎每小時一次﹐可以說萬二分痛苦﹐家計會坦白的告訴當事人﹐如果萬一支持不住﹐可以到公立醫院救護﹐向註院醫生說明原因﹐醫生自然懂得治療。他們亦同時配給預防嘔吐的藥物﹐可惜作用不大。因為第一劑藥非服不可﹐而服後反應惡劣﹐所以很少去混賴的女性。
 
   
這一切都是為了防範不必要的生命出生。商業社會的人口增加是一種負擔﹐僧多粥少的情形下﹐貧富懸殊﹐罪行成為自然定律﹐控制人口實在是當務之急。
   
家計會以前做到 () 勸喻合法夫妻們避免製造不必要人口。現在更做到 () 保證未婚女性也可以在任何情況下節育。真是香港社會的大躍進。
   
我個人反對生命﹐覺得生命是無謂的浪費﹐整個過程是無限量的痛苦﹐孩子們是最無辜的受害者﹐因此一向贊成墮胎合法化。
 
一個女人在享受性生活之餘﹐不應有「懷孕」這個後遺症﹐感謝避孕丸﹐現在女人的身體終於是女人自己的了﹐有誰生養﹐四個女兒之後﹐還甘心情願為丈夫追生兒子的﹐0K﹐她偉大﹐她家的事﹐她的孩子不幸。可是大多數知識份子都懂得什麼時候應該停止﹐即使愚蠢得偶然出錯﹐也還有家計會﹐無端端多種安全感﹐感謝家計會。
   
在英國住的時候﹐公路站後面的標貼總有十呎見方﹐黑底白字地打出﹕「你懷孕了嗎﹖請電 ——」也老使人覺得溫暖﹐覺得確是生活在一個文明的國度裡﹕女人在婚前懷孕不再是羞恥﹔女人在婚後懷孕也不再是一樁喜事。
 
家計會的宣傳如水銀瀉地﹐可惜設計不十分出色﹐但也並不硬繃繃﹐顯然需要進步﹐可是想想看﹐當本港市民繼續隨地吐痰與在電視劇中觀看祖母阻止孫女自由戀愛之際﹐家計會豈不如亞爾卑斯山麓的清新空氣﹖
   
各位讀讀報紙上的新聞看﹐哪一個慘死地盤的工人不是遺下無助孤兒七八名﹖最幼的不過在地上爬﹐生孩子竟成了他們的專利權﹐我的同情心根本無法引發。「窮人多孩子」這觀念是錯誤的﹐為什麼不反過來想想﹖是孩子多了才窮的啊﹐兄弟。
   
睜開眼睛﹐張開耳朵﹐聽聽家計會的大聲疾呼吧。
 
   
可是我很懷疑這篇東西登在「號外」是否會收效﹐號外的讀者們大概都不熱衷製造第二代。家計會應獲得政府支持﹐大展鴻圖﹐傚法新加坡。第三個孩子出生﹐別說是醫療房屋津貼取銷﹐將來連入學的資格都沒有。
   
可是英國人是最講究民主的﹐一切得市民自發自動自覺。是﹐優秀的孩子們都被節育節得影蹤全無﹐十年廿年之後﹐社會上貧苦的孩子們卻為數激增﹐忙著擠公路車﹐忙著找工作﹐忙著 —— 生孩子。
 
   
我們家聽到哪個親戚居然有膽生第二個﹐已經瞠目而視﹐而當事人亦自覺慚愧。從沒聽過有誰敢泡製第三名的﹐我家親戚全屬中產階級﹐月入一萬港元左右﹐在大陸同胞耳中﹐恐是天文數字﹐一家三口或四口真正在香港要靠這個數目維持生活兼繳稅﹐老兄﹐相信我﹐那個做太太的﹐保證連喬哀斯精品店的名堂都沒聽過。
   
所以家計會﹕節育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