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utique Review —— 亦舒      1978 12      

 

 

 
Vee 摸準了香港人的心理
 
我不知道 Vee Boutique 在天香樓對面。每次到天香樓去吃獃子 (老襯) 的時候﹐悶氣得很﹐便逛到 Vee Boutique 到處瞧瞧。 
 
在這家小小的店中﹐顧客比衣服可觀得太多﹐衣服不過是那個樣兒﹐日本東京新宿的街頭巷尾貨色﹐並不登大雅之堂﹐形態與卡拉斯曖昧﹐不知道放在那一個等級才好﹐中環女郎穿著嗎﹐實在太 mod ;家庭主婦穿起又像借了誰的衣服;真正講究衣著﹐又不能蕩到那裏去找理想的服飾。 
 
但你別說﹐Vee 顯然很吃得開﹐進去溜一溜 —— 像前面說過的﹐顧客比貨色精彩。你可以看到林伊娃、恬妞、張艾嘉、李琳琳、嚴珍納。 
 
因此店主﹐Walter Ma Raymond Wu 非常的「抖」﹐帥勁沖天﹐頗不可一世﹐再加上定期在「婦女與家庭」的彩頁佔點篇幅﹐這兩人很以香港 Kenzo 姿態自居﹐沈殿霞去訂做衣服被他們拒絕過﹐一般顧客推開玻璃門﹐並不見得有人上來打招呼﹐賣的是 disco 衣服﹐顧名思議﹐不管那種場合都出不去。但香港人的趣味是香港人的趣味﹐Vee 的賺錢其實是摸準了心理。 
 
香港大部份女性穿衣服是極徬徨的﹐並沒有主見﹐且花不起錢﹐又怕瞧上去老土﹐常常無所適從﹐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停止。 
 
 
以往沒到中環的時候﹐我以為女人就是施南生、倪芳凝、張培華、何錦玲。後來發覺並不如此﹐正如「皇冠」雜誌銷路奇佳﹐「繽繽」分店開完一家又一家﹐以前並不明白怎可能有銷路﹐現在也如黑暗地穿過玻璃﹐懂得他們的對象是些什麼人。 
 
我在 Vee Boutique 買過一條褲子﹐深紫色﹐棉質﹐穿上像阿里巴巴﹐樣子很過得去﹐標價一百十六元﹐店主問我﹕「你很面熟﹐你是誰﹖」 
 
那時我忽然想到活地亞倫在「安妮荷爾」中的答案﹐馬上笑﹐我說﹕「我是蕭芳芳。」 
 
店主也笑﹐結果褲子一百港元成交。 
 
可惜我穿衣服的習慣是脫下來一定洗﹐這條紫色的褲子每洗一次足以製造十加侖紫墨水﹐入瓶送給簡而清寫情書﹐可以供應他一輩子直到一百零七歲。 
 
我所不明白的是怎麼現在尚有褪色的布料。我們確是活在褪色的世界裏﹐但是愛情褪色、虹彩褪色、幻想褪色之餘﹐似乎不能忍受布料褪色﹐忽然想起「陰丹士林」﹐新潮如 Walter Ma Raymond Wu﹐大概不知道張愛玲時期﹐就有人穿過不褪色的布﹐嗚呼。消費者投訴處在什麼地方﹖ 
 
不過我的確相信 Vee 的衣服適合我姪女兒這種年齡的小女孩穿著﹕脫下聖保羅男女校的旗袍﹐換上拖拖拉拉的燈籠褲、披風、長裙子、芝土布﹐抄來的、偷來的、仿來的樣子﹐十份一的價錢 …… 可惜原裝日本衣服也從來沒有什麼吸引力﹐日本國是日本國﹐電飯煲、電冰箱倒是一流的﹐但服裝是藝術。 
 
這家店唯一的優點是反映出香港活生生存在廉價的一面﹐Viva Vee。而 Vee 的意思也恐怕也就是這樣﹐君不見「國」片電影明星們在啟德機場常常舉起兩隻手指﹖就是那個意思。 
 
現在穿衣服是難的。或者開始穿旗袍吧﹐連綑條兩度、隔裡、厘子、鈕子﹐普普通通﹐大概五百元還是有找的。好在是那種感覺﹐彷彿緩緩走進深園大宅﹐琉璃瓦檀香扇。 
 
我們已經膩了﹐對於拉開腿坐、叉著腰站的模特兒穿著廉價時裝擺甫士已經膩了﹐對於她們的爆炸裝、翹咀唇實在膩了。
 
 
 
 
※ 附錄 —— 讀者來信       1979 3      號 外
 
亦舒留情
貴刊窒人唔駛本﹐一向過癮,但拜讀亦舒 —— 我心目中全港優秀的作家 —— Vee Boutique﹐卻不敢笱同。我太太最近在 Vee 買了件衫,構思不錯﹐且質地不俗。Vee 最近裝修門面﹐窗櫥擺設日新月異﹐足證主人敬業樂業。我認為亦舒應對奮鬥中的年青人 —— 可能他們有點串 —— 多鼓勵少眨低。不過,亦舒的出色文筆及敏銳使人佩服。
 
一擁躉